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2017-11-25吴涛
吴 涛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吴 涛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中的指导理论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是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重要思想理念,人们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也要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得更加深刻的认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的,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中国的社会环境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开拓了新的发展境界。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的解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以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双向互动过程。前者“重继承”,即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实践之“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变迁相结合的过程;后者“重发展”,即用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丰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的过程。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仅在理论上实现了中国话,同时也在社会实践中对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给予了全面的指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每一步发展,每一个大的进步都离不开我们的党和国家对中国国情的建设性认识,提出了建设性的发展意见,同时,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充分的认识了中国国情,理解了中国国情。一直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基本点不动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升华,社会建设的理论性知识也在不断地发展中展现出来,从多方面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既是“内容”又是“方法”,是内容和方法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以人类解放为己任,致力于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但马克思主义并非穷尽的真理和现成的教条,而是为追求真理开辟了道路、提供了方法。这意味着,与时俱进不仅需要拔新领导的动态思维,而且也需要沟通融通的开放意识。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话过程是中国社会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延伸,也是中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方面进行的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中国社会国情的影响力,同时也充分地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现状的适应程度。从中国社会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是符合我国的发展国情的,在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持续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充分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具体观点的关系
马克思之所以赢得“千年伟人”和“千年最伟大思想家”之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人类思想史上影响最广泛的理论,是因为其揭示了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的所有具体观点,都能成为超越时空的终极真理。要求马克思预料并解决后马克思主义时代的所有问题,既苛求了马克思,同时也难免陷入偶像化和神圣化之藩篱。因此,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解放思想一直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而发展着,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具体观点从未改变,同时也关系和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行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必须要做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观点的坚守,在这种理论坚守的基础上实现思想的解放和与社会的发展齐头并进,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用性和全面发展。
(二)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以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双向互动过程。前者“重继承”,即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实践之“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变迁相结合的过程;后者“重发展”,即用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丰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的过程。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观点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助推思想,只有保障马克思主义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的进步,才能够实现和保障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境界的不断突破,发展路径的不断深入探索。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而言,这个过程是一个进步,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而言,这种与时俱进的发展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面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的保障,是一种强大的助推力,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空间。
三、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和理论的升华也离不开中国的国情。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核心观点的支持,在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理念中不断探索新的思想和理论,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设和发展也在一定层面上展现出了社会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这种理论的升华和实践的进步中不断寻找到属于其自身的新的发展境界。
[1]王炳林.解放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121~126.
[2]薛兆瑞.解放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8):38~40.
(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吴涛(1975-),男,满族,吉林人,研究生,东北电力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