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
2017-11-25任婵娟
任婵娟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
任婵娟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新媒体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同时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也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提升了教育水平和教育层次。本文立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寻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有效方式。
新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载体
一、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系
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产业革命正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新媒体不断涌现与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随时随地打开网络,都能查找并接受到海量资讯,极大提升了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与丰富性。此外,大数据技术更能根据我们的生活偏好,为我们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信息与资讯,对我们的思想产生比较大的影响[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思想日趋多元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挑战。依托新媒体技术,对学生思想动态和需求进行精准分析,进而实现教育信息的有效推送,是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也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问题
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来看,仍存在诸多问题。在高校教育体系内,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个孤立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冲击和影响,各种言论在网络上不断传播,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极大挑战[2]。从高校教育体系内部来看,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起全方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没有形成相应的长效机制。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缺乏教育针对性的问题。很多思想政治教师知识陈旧,不注重社会新变化,对社会新形势认识不足,所讲解的知识老旧,无法适应现代网络社会需求。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很多教师不注重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对象,忽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载体的方式
(一)搭建教学平台,丰富教育形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被广泛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提升教学丰富性,在课下,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与学生及时进行交流,帮助学生破解内心困惑,提升教学实效性。与传统相比,新媒体具有巨大的优势,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较大的应用空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可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把思想政治的基本知识全部上传到平台之上,以供大学生随时浏览和学习[3]。此外,在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教学的时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教学引导,帮助学生从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现代教学目标。
(二)丰富教学路径,减小教学阻力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开展新媒体教学,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路径,减小学生的学习阻力。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高高在上,一味对学生进行教育,而要通过率先垂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教学实际效果。要加强引导,让大学生利用新媒体中的海量知识与内容,提升自身积极提升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帮助大学生早日成为一名思想品德合格的优秀公民。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环节,针对大学生切实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解决大学生切实存在的问题。
(三)打造学习团队,提高学习效果
在新媒体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采取团队教学理念,通过组建微信群或者QQ群的方式,让学生组成一定的学习团队,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家可以通过集思广益、深入探讨的方式,解决相应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4]。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打造网络沟通交流平台,大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信息,提供实习或者实践机会,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在交流团队中,也可以及时分享自己的收获与心得,并且将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分享到群中,提升教学实际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自身的引导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在这样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媒体信息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极大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丰富了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在教学实践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层次与教学水平。
[1]张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J].高教探索,2016(2):118~123.
[2]单耀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载体研究[J].艺术科技,2013,26(4):279~280.
[3]李淑敏.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2~14.
[4]林兴凤.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实效性研究[J].亚太教育,2015(33):268.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任婵媛(1983-),女,汉族,山东人,硕士,哈尔滨商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