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学前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

2017-11-25

长江丛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托幼健康成长儿童

黄 瑜

留守学前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

黄 瑜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及在幼儿园的亲身实践,认真分析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存在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留守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留守学前儿童 教育 对策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作为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下的产物,将会长期存在下去。它不仅关乎着留守儿童本身的健康成长,同样关乎着我国新时期农村地区教育问题的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各地对留守儿童问题认识不到位,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年来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越来越多,需要政府完善一些政策措施,总结某些地区或学校机构的办学经验,各地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应的具体措施和管理细则。

2、社会支持力度不够,政府颁布的公共政策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国家曾发布的政策性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对公共政策文本层层过滤或曲解的现象:《3-6岁儿童发展指南》作为一种“标杆”,起引领作用。但在实践中不少幼儿园却拿其为“标准”来严格执行,完全忽略了《指南》注重“差异性”的精神,用一块“模版”塑造人,不利于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学校因素

1、资金投入不足、设施陈旧落后

农村地区资源短缺,设施设备缺乏,已经是“老大难”的问题。2016年2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贫困地区个别县、多家幼儿园及多个班级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农村贫困地区托幼机构教育条件、质量亟待提高[1]。

2、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教育

由于长期的传统教育观念以及升学压力的影响,我国长期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加之农村地区本身的教育资源缺乏,对于孩子的德育教育工作难以开展。留守儿童很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人交往会引发诸多问题,影响其社会性的发展。

(三)家庭因素

1、教育观念陈旧,缺乏正确的教育意识

有些农村地区教育观念陈旧,监护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他们没有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对孩子的照顾仅限于吃喝上,缺乏正确的教育意识。

2、教育方式不当,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留守家庭存在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一是无限的宠爱溺爱,特别是老人,对于孩子的各种要求,不管合理与否,都无条件的满足。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分享,体谅,关爱他人[2]。二是信奉“打骂教育”,认为不打不成材,动辄对孩子拳打脚踢,不利于孩子成长。

三、解决农村留守学前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进一步落实相关法律法规 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各级政府要认真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等相关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发挥“国十条”的指导作用,认真吸取《3-6岁儿童发展指南》精神,督促监督《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实施,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使留守儿童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促进留守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加大法制社会的建设力度,加强留守儿童法制教育,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二)强化政府职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各级政府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逐步缩小城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义务教育质量的差距。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弱化或取消与户籍相关联的城乡分离制度。要进一步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注重长远效益,规划出适合本地区开展的具体措施与细则。

(三)重视学校教育 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学前儿童的学校教育一般是指托幼机构的教育。托幼机构要充分发挥托幼机构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应遵循留守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特征和本班孩子的具体特征以及学习成长规律,深入了解掌握学前儿童各方面的情况,经常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沟通交流,认真做好家园工作。应认真登记留守儿童档案,除记录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之外,还应记录留守儿童家庭情况,如监护人及父母的名字、年龄、父母外出务工情况等,根据不同的孩子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指导工作。

(四)强化家庭教育功能 营造温馨生活环境

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儿童在步入社会成为社会人之前,他的基本的生活技能、社会行为规范、个人的人格品质等都是通过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所习得的。父母要了解孩子,不仅仅是孩子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的需求和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留守儿童只有生活在良好温馨的家庭之中,儿童才能充分感受到爱的力量,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结语

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人生最重要的关系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由于生计所迫,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得不留下孩子,背井离乡的选择外出务工。诚然,农民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腾飞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民的生存要用牺牲子女的幸福来换取,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要靠成千上万的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来作为代价。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多方的配合与努力,是一个长期而又曲折的过程。

[1]佘凌.留守经历与农村儿童发展:家庭与社会化的视角[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53.

[2]周林,青永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53~60.

陕西师范大学)

黄瑜,女,汉族,陕西榆林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托幼健康成长儿童
新时期“托幼一体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好习惯伴你健康成长
0-3岁托幼机构开展的现状与分析
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北京托幼服务亟待成长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四轮驱动 促青少年健康成长
呼和浩特:幼儿不可私自带食品入园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