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策略探讨

2017-11-25王世春

长江丛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理论课身体素质

王世春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策略探讨

王世春

我国的教育不断地进行深化改革,体育教育同样也要进行改革,据统计,我国大部分的学生身体素质都不够,所以体育教育改革是必要的。在改革中将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对体育的定义、性质、体育课程的目标、体育教育的设置以及体育教育的结构进行调整。同样在体育教育课堂的内容上也进行了改变。这些改变,要求着各高校对体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革。根据本学校的教学特色,对体育教育进行改革,形成有特色的符合现代要求的高校体育课程。

高校体育 体育教育 改革创新

高校教育中,体育课程所占的比重是比较低的,但是体育教育在学生的体质培养上却是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企业所需要的是全面素质发展的人才,其中不仅是专业素质和社交素质,还包括身体素质过硬。所以各高校要将体育教育进行深化改革,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如何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问题上深入研究。虽然在体育教育的改革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大部分学校都是效仿成功学校的教育模式,没有根据本学校的教学特色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

一、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一)体育课程过于单一

很多学校都存在这一问题,体育课程单一、体育内容不能跟上发展的节奏。很多高校的体育教育都十分相似,譬如说体育课程的结构相似、体育教学的内容相似、体育教学的形式相似。高校学生缺乏对健康知识、健身方式以及心理健康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样也缺少实践课程。高校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因为受到教师资源短缺、体育器材不足、活动场地较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体育教育实施困难。只有少数的高校能够满足这些要求,大多数高校只能满足于少数的体育项目课程,在大一进行体育素质教育课,大二进行体育选项课。

(二)缺乏体育理论课

很多高校并不是很重视体育理论课程,认为体育理论课并不重要,所以很多高校的体育理论都是最为薄弱的科目。各个高校在安排体育理论课时都是比较随意的,而且体育理论课的内容不系统,不深刻。使用的体育理论教材的内容中常识性问题、一般定义、概念原则的内容较多,占整个内容的比重较大,而高校学生很正需要学会的理论知识占整个教材的比重太少,比如说知道高校学生健身的实践体育基础理论,在教材中的内容少之又少。

(三)高校体育考核制度存在很多缺陷

在现在实施的高校体育考核制度中还是存在许多的不足,现有的高校体育考核制度中依旧强调对高校学生体育课程结果量化的评分标准,这样表面上看是十分公平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一些学生在体育学习上的努力,也限制了体育教师对教育的方式方法,在有缺陷的体育测试考核系统下,对学生以相同的标准去衡量是否符合标准,这对身体情况各异的高校学生并不是一种公平的做法。

二、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要点

(一)扩充体育教育项目

丰富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模式以及体育项目,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教育特点,实际情况,完成对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体育教育模式,改变传统而又单一的体育教育模式。教师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要依据高校学生各自的特点去设置有关的体育教学课程。在不破坏学校设置的体育基本课程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学生们喜欢的体育项目,譬如说添加瑜伽课程、健美操课程、轮滑课程、武术课程、乒乓球课程等等有关体育项目的课程。再添加实践体育课程的同时也要添加相关体育项目理论知识的课程。譬如说开展足球课程的同时要开展足球相关的理论性知识、运动技巧、运动误区以及在足球运动中受伤后要进行怎样的急救处理。

(二)对高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教育

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时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根据不同的教育项目进行不同的讲解方式。高校体育教师在讲解中要充分的讲解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生活性以及现代性。体育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因身体差异所表现出对体育技能不同层次的水平,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讲解,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实际的体育教育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也要针对具体的运动项目的运动特点进行针对教学。

(三)合理安排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各高校在安排体育教育课程时要合理分配。高校体育课所呈现的内容是实现体育教育的重要条件,也是高校体育教师为学生开展课程活动的重要依据,高校体育教育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教师在体育教学内容上的选择必须以适合学生为基本原则,在教师资源上也要进行和衡量,体育教师必须对体育项目十分熟练,知识面要广,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这项要求。让高校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质,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培养运动方面的兴趣爱好。

三、结语

在新课标教育改革下,对体育教育的改革要不断地对体育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完善。改善现有的体育教育现状,调动学生对体育课堂的积极性,用合理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不仅对体育实践课感兴趣,还要对体育理论课感兴趣。创建特色体育课堂,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我国的人才教育奠定基础。

[1]张丹.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策略研究[J].运动,2016(5):66~67.

[2]安妮.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观念、主体与策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6):104~106,121.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王世春(1983-),男,汉族,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民族体育。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理论课身体素质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