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叙事聚焦谈《土生子》

2017-11-25

唐山文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家观察点生子

唐 婕

从叙事聚焦谈《土生子》

唐 婕

本文运用叙事聚焦理论探讨《土生子》主人公别格·托马斯黑人形象。通过别格的视角,赖特描绘了当时美国社会下种族歧视的残酷现实,同时也展现了别格通过暴力行为认识自我的心路历程。

一、叙述视角理论简介

叙事视角或聚焦指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英国小说理论家珀西·卢伯克指出:“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认为都要受观察点问题---叙述者所站位置对故事的关系问题---支配。”叙事学家米克·巴尔指出,“事件无论何时被描述,总要从一定的‘视角’范围内被描述出来,需要选择一个观察点,即看事物的某种方式或角度。”

威特科姆在《小说研究》中以“叙述者,其观察点”首次涉及叙述视角,克林斯·布鲁克斯与罗伯特·潘·沃伦在《理解小说》中提出了小说中“谁说”的问题,引出了“叙述视角”的概念。德国叙事学家斯坦泽尔提出了叙述情境学说,法国叙事学家波尔梯尔·隆伯格补增了“客观叙述”。诺曼·弗里德曼在《小说的视角》中提出了叙述视角的八种类型,茨维坦·托多洛夫提出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耐特提出了“叙事聚焦”理论。里蒙—凯南提出了内聚焦和外聚焦两种类型。

二、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

《土生子》中赖特利用别格的视角挖掘出黑人犯罪与社会制度之间的联系,黑人的野蛮和残忍是社会制度和虚伪道德的产物。

在别格眼里,白人是怪异的物体。比如,他认为道尔顿太太(Mrs.Dalton)是“幽灵”,玛丽(Mary)是“橱窗里的洋娃娃”。当他坐在玛丽和简(Jan)的中间时,“他仿佛坐在两堵隐隐约约的白色大墙之间。”别格经常认为白人这股巨大和非人性的力量威胁着他的生命。对于别格,白人世界“是个冷漠、疏远的世界,一个紧紧地包藏着白人秘密的世界,”白人“制定法律”,“白人不是真正的人,他们仅仅只是一股自然力量,如暴风雨或大漩涡在黑夜里突然袭击人们。只要他和他的黑人朋友们不要跨越界限,就没有必要害怕白人。但是不管害怕与否,他们每天的生活都伴随着害怕。”黑人“就像关在监牢里似的。”

别格认为白人世界的黑色和冷漠充满隔离感和仇恨感。在去道尔顿家工作前,天气突然变冷,“窗外,他看见夕阳在耸入西边天际的那些屋顶上渐渐消逝,眼看着暮色第一道阴影降落下来...这一整天都像是春天,但现在,乌云正在慢慢吞噬太阳…… 天空黑压压的,都快碰到屋顶了。”当他找到道尔顿家时,他站在一堵防护宅子的黑色高铁栅栏外面,“觉得心里堵得慌...只剩下恐惧和空虚。”白人住宅区是一个“冷漠、疏远的世界。”当他杀了玛丽之后,“房间里的现实从他眼里消失;出现在他面前的是外面巨大的白人城市。他是个杀人犯,一个黑人杀人犯。”“她是白人;她是个女人;他杀死了她;他是黑人;他可能被捕。”由于种族歧视,白人认为黑人天生野蛮,充满兽性,别格深知他有可能会以强奸罪被捕。

三、主人公的自我认识

作者从主人公的视角来描写他的心路历程,塑造了一个越来越成熟和理性的别格。别格建立了明确的自我意识。他感到了自我的力量,发现了自我的价值。杀死并烧掉一个白人,显示出他的力量一想到他干得那么“干净利落”他感到了自由和自主,他觉得生活具有了意义。“他杀了人,同时也给自己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这生活完全属于他自己的,这生活有其‘内在的含义’。”他感到“一种急切心情,一种信心,一种满足,一种自由;他的整个生命却卷入了一个至高无尚的、有意义的行为。”他自豪于自己的创造和成就。这是一种自我实现感。“这一辈子第一次有了别人无法从他这儿取走的东西,”“他赢得先前看见的目标后,又看见另一个更高、更大的目标。”于是他决定与白人周旋。他要看看白人到底能干些什么,他自信自己能胜过他们。别格对自我的认识在小说结尾处达到了最顶点,他大喊:“但是我之所以杀人,是因为我存在。”他对自己杀人的最根本的驱动力有了理性的认识,他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存在,发现自我、确认自我、建立独立的人格。

四、结语

主人公别格的叙事视角贯穿整个故事,揭示了黑人在美国为求生存而扭曲的人格,酿成了黑人和白人共同的社会、人生悲剧。同时,随着故事的展开,赖特聚焦于别格的自我认识、自我思考,充分展现了黑人自我的觉醒。

唐婕(1993-),女,汉族,四川达州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国文学。

兰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 730000

猜你喜欢

学家观察点生子
我省4家农民合作社被列为部级观察点
星相学家瓢虫
跟踪导练(五)4
处暑
清明
清明节期间全国祭扫民众达1338.7万人次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博士丁在线
e言e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