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生存中寻找存在感
——析池莉《托尔斯泰围巾》

2017-11-25金兰芬

唐山文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金兰池莉扁担

金兰芬

在生存中寻找存在感
——析池莉《托尔斯泰围巾》

金兰芬

在现实生活中,实用价值成了人们普遍信奉和推崇的价值理念。当我们面对光怪陆离的现实生活,生存的考验不断冲击着往昔纯真干净的爱情婚姻,越来越多的人迷失在物质的诱惑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来不及认识自己,来不及思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使得人们在生活圈中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属于自己的空间越来越小,在生活中不得不变换着不同的角色,这种角色常常处于一种难以言说的尴尬中。家庭、工作、房子、职称……当生存这个问题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责问自己该如何生活。“生活就是这样微妙,也就是这样无情;无数的因素无时无刻离间人们;个人的命运,都埋藏在这无数因素之中,自己却从无感知,何谈去把握?”(池莉)

一、直面生存现实的逼仄

池莉笔下的人物往往是平平凡凡的小市民,带有世俗气的芸芸众生,是远离英雄主义的凡夫俗子。她还原了某些特定阶层市民生存的本真状态,把真实的你、我、他作为作品的主人公,他们就从我们的生活中走出来,一张张脸都似曾相识,仿佛就是身边的邻居、同事、朋友或者亲人。她的写作充满了对生活的思索,对生活现状的思索,这种思索来自实实在在的现世生活,所以更接近现实,贴近生活。池莉称自己代表的是平民的价值立场,她完全融入人物的立场,与生活本身和老百姓的生活观比较贴近。“对于一个几乎在童年就选择了文学的人来说,我很高兴自己首先不是从书本和学理那里来认识世界,换句话说,不是从人类社会已经规整的、梳理的、逻辑的和理论的地面建筑来认识这个社会,而是从这幢建筑的最底层—地表之下,那最原始最毛糙最真实的生命发端处体会和领教这个社会,这种亲身的体会和领教对于个人生活来说虽然充满辛酸和苦涩,同时却也充满了文学因素和写作动力。”(《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

池莉的《烦恼人生》细致入微地展示了印家厚所承受的种种生存压力、困顿和窘迫,“自我”被苟且的生活压得喘不过起来。物质匮乏状态下衣食住行的烦恼,这些烦恼在旁人看来是那么的卑微,但对于为了生活而奔波的他们却是那么实在,他们耗尽心力,在周而复始的生活循环中顽强地保持着自尊和韧性。生活永远不可能按你的想像进行,我们只能咬着牙去面对现实,承受生活中的痛苦,然后积蓄力量,面对现实,整装待发。《烦恼人生》作者融汇了现实人生的深切体验,融入了女性作家体味到的独特的“人生苍凉”。我们都向往诗和远方,但现实只有苟且的生活。

《托尔斯泰围巾》中“老扁担”如同“阿Q”一样无名无姓,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一个农民工,专门做扁担,出苦力,搬运重物上楼”,这就是“老扁担”名称的由来。从干苦力到收破烂,“老扁担”在花苑桥人的心目中就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很不起眼的可有可无的人物,他“从不主动与任何人说话,不打搅任何人,眼神都是怔怔的,没有光,也不闪动,万物都不梢,不掠,一味只是老实和无害。”这样的“小”到彻底的一个人,如此熟悉的一个形象,似乎一直生活在我们身边,但似乎从来没被太多的人关注,他似乎随时都会消失,却又随时可以看见。贫穷、木讷、寡言的城市最底层的小人物,在城市里艰难地求生存,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和欺辱,什么吃苦的活都干,但收入甚微,用最大限度的节俭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生活极其艰辛。

二、寻找存在感的诗意

在大的命运已定的情况下,小人物在具体事物上的挣扎就显得尤为珍贵。《托尔斯泰围巾》中的“老扁担”很是典型。“人的外在形状,是命运安排的,没有地位,没有钱财,没有事业成就,那都是由不得自己的;唯有人本身的内容,可以自己决定。人的本身内容,主要是志与气……老扁担不仅仅只为讨一口饭吃,他还要表达他正直不苟的立身,要守护他作为人的自尊;他要向花苑桥人们证明,他是一个知错即改的人,是知道道德廉耻的人;如此,他也自然有了凛然不可侵犯的一面。”解决不了温饱的“老扁担”确是特别喜爱阅读的人,非常喜欢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听说老年的托尔斯泰离家出走时围了一条他喜爱的长围巾。因此“老扁担”自己买了一条“托尔斯泰围巾”,常年戴着,甚至死了以后还陪葬。

在《黑鸽子》中,庄严说起自己当年的恋情“那些日子我最喜欢看的就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当然,这种书现在是没人看了,太古典了,现代人谁还耐烦看它。” 甘于平庸、甘于肤浅,现实生活的压力让书籍在书架上享受摆设的地位,让更多的现代人选择轻松、诙谐的碎片化阅读和简单的生活方式。

生命如此庸常,“老扁担”的生活更是捉襟见肘,但他用诗意的方式拥有了人生的真趣,拥有生命的风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池莉通过“老扁担”这个形象重建日常生活的诗性价值,让人们重新领略了生存的意义。

生活再也不是简单的吃喝拉撒了,在无法回避的人的存在性面前,池莉的作品对于现代都市文化做了指向性的思考。“一边活着一边摸索,一边参悟一边改造自己”,现实人生的体验,禅悟更趋于厚重和成熟了。

金兰芬(1972-),女,江苏无锡人,毕业于扬州大学中文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任职于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财会金融系,副教授,从事当代女性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金兰池莉扁担
杨存怀:“土专家”挑起增收“金扁担”
池莉的存在主义
池莉爱惜吃相
挑扁担
万有引力定律
池莉小说创作与研究综述
池莉出版首部诗集《池莉诗集·69》
读读绕口令提提神吧!
完美火炬手
愚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