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思考
2017-11-25祁金凤
祁金凤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70)
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思考
祁金凤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70)
本体论是哲学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实践是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是人类世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和基础。实践的本体论意义不仅体现在世界的二重化以及人类世界的形成上而且还体现在人类世界的不断发展中如人类世界是实践中的存在而实践本身就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马克思;实践;本体论
1 实践本体论含义
“实践本体论”是在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究竟是不是“实践唯物主义”的问题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
马克思认为实践即使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又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自在自为活动者的就是人类实践活动。“是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讨论依次在中国主要产生了三种范式“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马克思认为实践即使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又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自在自为活动者的就是人类实践活动[1]。马克思哲学的核心的范畴是人、历史、实践、社会,而不是存在,在马克思看来人是感性的和实践性的确证和阐释自身的存在过程的。不需要凌驾于人之上的某种抽象实体来规定人的生存过程。马克思认为实践即使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又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自在自为活动者的就是人类实践活动。马克思开始从事哲学活动时,就十分重视实践问题,马克思对实践的理解,经历了一个萌芽确立到深刻的发展过程,最终构建了实践本体论。实践一方马克思认为实践即使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又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自在自为活动者的就是人类实践活动[2]。面为人类改造和理解这个世界提供了基础和依据,另一方面又为人类烦人自我发展提供了最终的动力。马克思确认实践是人类世界的本体,同时确认实践是人的生存的本体。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即生存论的本体论,把人的存在本身作为追求的目标,开辟了一条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
2 实践本体论解释与批判
从根本上说,马克思批判并终结传统哲学的工作是从本体论层面上发动并展开的,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马克思创立了实践本体论。然而,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受到了种种误解、曲解和非难。准确而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重大的理论问题。本文拟就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作一新的考察和审视,以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本体论的研究。
实践是什么,实践有着诸多的含义,经典的观点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包含客观对于主观的必然及主观对于客观的必然。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是: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3]。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而实践却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就引起了哲学家的注意,但正式把“实践”概念引入哲学的,却是康德。
马克思发现,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也是每日每时必须进行的基本活动[4]。正因为人类世界对人的生存具有现实性,而实践又构成了人类世界的本体,所以实践与人的生存状态密切相关,一句话,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当马克思把物质生产作为实践的首要的、决定性的形式和根本内容时,他所理解的实践是同自然过程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社会过程,是一种自在自为的活动。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物质生产首先是人类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和人之间必然要互换活动并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制约着人和人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又制约了人和自然的关系。同时,物质生产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物质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作为目的在生产者的头脑中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这个目的是生产者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从运行机制上看,实践活动是通过目的、手段和结果的反馈调控过程而实现的。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正是通过这三个环节进行的,这三个环节实际上构成了人的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目的是实践过程之前在人的头脑中预定的活动结果。从目的的形成来看,目的首先是人们对自身需要的意识,同时包含着对客体及其与主体关系的认识。由于外部对象不能现成地满足人的需要,因此人必须根据自己的内在需要对外部对象进行改造。这种改造首先是在思维中进行的。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一种经验事实,是奠定新的世界观本体论的基础,实践是人与自然与社会相互联系,制约与相互作用的中介[5],实践本身就是具有本体论的范畴,实践本体论就是在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其哲学发展中成熟的。正确认识实践与实践本体论之间的逻辑性,也要客观的认识实践本体论与实践观的关系意义重大。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5—176、97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2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5—176、97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9页.
[5] 《列宁全集》[M]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35页.
B016
A
1672-5832(2017)10-0295-01
祁金凤(1994-),女,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