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与迟子建两性书写之比较
2017-11-25李伟
李 伟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0)
方方与迟子建两性书写之比较
李 伟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0)
性别研究是当前研究女性文学的重要途径。方方和迟子建作为当代女性文学写作的两大杰出代表,二者对两性关系的书写形成了迥然不同的风格。方方猛烈尖锐,迟子建则宽容冷静。通过“性政治”与“性别诗学”,切入两者小说中的两性书写,有助于探寻其对性别理论建设及女性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性政治;性别诗学;女性文学
“性别研究”逐渐成为研究女性文学的重要手段,用“性别”更能理性看待男女两性关系,更有助于探寻两性关系形成的社会和历史文化原因。仔细阅读方方和和迟子建的作品,前者挥笔如刀,果敢批判,后者则笔法温润,中庸和谐。虽同构男女两性题材,但却形成了不同的写作风格。
1 方方对“性政治”的挖掘
“性政治”是凯特·米利特在其博士论文《性政治》中提出的,在她看来,男女两性关系也是一种政治关系。在父权制社会中,男性利用“与生俱来”优势地位,对女性“自觉”的实施压迫,取得支配地位,而广大女性对这种压迫也司空见惯并习以为常,本能的处于被支配地位。方方对这种隐匿的性政治就有独特发现。
《奔跑的火光》中丈夫贵清因为涉嫌嫖娼而被警察带走,此刻公公和婆婆却严厉呵斥妻子兰芝晚上没能伺候好丈夫。《万箭穿心》中李宝莉的丈夫因为偷情被抓,为了婆婆和儿子她与地痞流氓耦合,却被人唾弃。《水随天去》中的天美,因不能生育忍受着丈夫的毒打。男尊女卑、夫为妇纲的思想毒蚀了双方的大脑,让双方自觉的成为施虐和受虐的双方。这些与生俱来的枷锁和脚镣自觉地套在女性身上,男性可以合情合法的利用这些“权力”,对女性自觉地压榨,一旦她们违背这些世俗礼制度,男性就可以利用天赋的权力对女性进行欺压与惩罚。
在《性政治》中,米利特认为家庭是父权制社会的一个重要元素。在我国,家庭是一个小的独立存在,尤其是家庭内部的问题,更倾向于内部自己解决,而解决问题的权力就存在于家庭男性的手中。《出门寻死》中的何汉晴,闲赋在家的她要照顾家庭其他成员的各种事宜,尤其是当自己的事情与其他成员的事情发生冲突时,其必须自觉的放弃自己的事情,哪怕大便也要在其他成员的事情完成后才能解决。公公从不正眼看她、丈夫从不伸手帮她、儿子从不关心她,家庭中的三代男性都自觉的使唤着这个女人,何汉情想逃离,想去寻死,但她的这种逃离无疑和娜拉的出走一样,要么真的死去,要么回到原点。何汗晴回到了家庭当中,究其原因,就是“儿媳”、“妻子”、“母亲”这三个角色让其难以割舍,相比于其他小说人物死亡的不幸,何汉晴这种出门寻死不成的幸存无疑是更大的悲剧,因为家庭关系就像一张大网,罩在何汉清身上,让其无法挣脱。
2 迟子建对“性别诗学”的建构
著名学者林树明曾在《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性别诗学批评的思考》一文中阐释“性别诗学”的含义:“将性别差异作为文学研究的基本坐标,对文学艺术中的性别因素作为诗学层面的解析、研讨,研究作者、作品及接受者性别角色的复杂性,突出文学的性别性和两性平等的价值。”概括其主要观点就是讲究两性由对抗趋于和谐、由单一性别的诉说趋于两性共同对话。总览迟子建有关两性书写的小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笔法温润的作家对性别诗学建构的努力。
和方方小说中的家庭困境一样,《踏着月光的行板》中的年轻夫妻也是生活疲困收入微薄,但维持这个家庭的不是金钱而是夫妻情感。整个故事的线索也是两人都想去对方城市而又彼此错过,最后在靠火车的擦肩而过才换得一次回眸,实现了家的团圆。男性对女性的关心、女性对男性的理解,男女两性相间的敬相爱,维系了这个贫苦的家庭,最后这对夫妻靠通电话实现了见面、实现了家庭的团圆。《微风入林》中的方雪贞因为受到孟和哲的惊吓,导致半年没来月经,孟和哲知道后用“做爱”的方式为其治病。后来丈夫陈奎发现方雪贞的“背叛”,就在读者以为陈奎爆发时,这个浑身暮气且冷漠的丈夫反而选择了去照顾妻子读懂妻子。在他的眼里,出轨就是治病的一剂良药,一次“治病的出轨”不仅救了方雪贞,也救了陈奎,让二人实现了“灵”与“肉”的结合。陈奎是现代文明的典型,而方孟哲依然坚持着原始的生活传统,作者在满怀温情地把男女两性关系融合在一起的同时,又实现现代文明和生态文明融合。
在认同世俗、赞美欲望成为女性写作的主流时,迟子建并没有像其他作家一样为了一味的迎合市场,痴迷于身体写作和男女交欢,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隔膜、功利的情形下,迟子建仍怀着一颗敏感而洁净的心灵,书写着人与人之间那种真诚的关系和他们美好的人性。不仅男女两性,城市和乡村、现代文明和原始文明等二元对立的关系在她笔下都能找到结合的契机,达到一种诗学地和谐。
3 从“性政治”到“性别诗学”
通过女性人物悲剧命运的塑造,方方向我们揭示了男权社会中隐藏的“性政治”。这无疑显示出方方对人的关怀、对女人的关怀。可她笔下的男性残暴粗鲁、自私懦弱,她在对男性的权力完成消解之时,又顺道也把把女性人物的结局推向一种难逃的悲剧,这种“极端”的悲剧宿命论,也是学界对方方争议较大的地方。相比较方方的极端,迟子建对两性关系的描写温情了许多,她用自己冷静的思维和温润的手法建构了一个和谐的性别诗学,寻求两性关系的和谐相处,可在当今的经济和文化机制下,性别诗学是否只是一种乌托邦的想象,又怎样避免在和谐的过程中女性意识再度被遮蔽,这些都是性别诗学建构亟需解决的问题。
从“性政治”到“性别诗学”,方方和迟子建两位女作家建立起不同的性别关系模型,一个棱角分明,另一个温情圆润。两性关系由对立渐渐趋向和谐,这是性别研究的一大进步,纵使研究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哪怕这种诗学的建立会成为海市蜃楼,我们也应该坚持,因为不仅会使女性文学研究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也会引导整个和谐社会的建立。
[1] 凯特·米利特《性政治》,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5月
[2] 林树明《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性别诗学批评的思考》,《当代文坛》,2011年第2期.
[3] 弗吉尼亚·伍尔芙《一间自己的屋子》,王环译,三联书店,1989年.
[4] 刘思谦、屈雅君《性别研究:理论背景与文学文化阐释》,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
I206.7
A
1672-5832(2017)10-0289-01
李伟(1992—),男,汉族,山东东平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