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力本质浅析

2017-11-25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山东师范大学本质创造力

韩 笑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358)

创造力本质浅析

韩 笑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358)

创造力本质的揭示,是创造力研究能否向多面和纵深发展的关键。本文从谁能够创造,创造的标准以及创造力的结构三个角度对创造力的本质进行了探讨。

创造力;发散思维;创造性潜能

由于创造力问题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几乎世界各国都先后开始重视和开展创造力向题的研究。然而,由于创造力向题自身的复杂性,虽然人们在这一问题上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料,但在本质上离真正揭示创造力的本质似乎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究竟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的标准是什么?创造力的结构如何等问题,都远未获得完满的解答。

1 谁能够创造

关于创造力的定义和内涵,不同的研究者存在很大的分歧。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是,“我能够创造吗?”很多人认为,创造是科学家、艺术家、社会学家等伟人的专利,普通人并不具备创造的能力。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会认为,创造是提供人类社会以前不曾存在过且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和活动。因此,只有当一个人做出了具有社会价值,并且不同于前人的成就时,才可称得上具有创造力(金盛华,1992)。所以,创造力是少数人才具有的心理品质,平凡的我是不能创造的。另一种与之相对立的观点则认为,创造的独创性标准是创造者自己,不必上升到社会的高度。一个人产生了对于自己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任何新异的观念、行动及其产物,都是创造力的标志(金盛华,1992)。创造可以分为不同层次,即从微创造到生活中的创造力,再到专业领域中的创造,最终达到杰出创造力。个人的创造是一种“类创造”,上升到社会高度的创造则是一种“真创造”。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总是先发生“类创造”,再有“真创造”。

2 创造的标准

创造力可以是创造性产品的产生能力,也可以是产生创造性观念的能力。任何领域、任何层次的创造,都是以创造性观念的产生为基础的,本质上都是创造性观念的形式化。没有创造性观念的产生,便谈不上创造,谈不上创造力。显然,所谓创造力,实质上就是产生创造性观念的能力(金盛华,1992)。然而,所谓的创造性观念,更多时候意味着一种创造性潜能。每个人都有创造性潜能,当以创造性潜能作为创造力的标准时,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

3 创造力的结构

早期单因素观点认为,创造力是由发散思维单一因素构成的,创造力即发散思维能力。吉尔福特(1959)认为,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操作方式,而创造力是发散思维的功能。因此,发散思维的能力,即从已知信息向各种不同方向、不同范围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能力,决定着一个人创造力的高低(金盛华,1992)。另外一种多因素观点则认为,创造力是由多种心理能力构成的,甚至包括个性或人格“能力”因素,创造力是综合心理能力的表现。长久致力于创造力问题研究的戴维斯认为,流畅、变通和独创思维的能力远非创造力的全部构成,创造力的成分还包括各种认知能力乃至个性“能力”(金盛华,1992)。

但是,创造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很难仅依靠某种单一的概念框架获得解释,而应将创造力看作是一种认知、人格和社会层面多因素的整合体(金盛华,1992)。个体的个性特点是创造力构成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如思维风格、动机,性格等。同时,创造离不开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一是有关领域的知识;二是创造的知识与技能,如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发散性思考等技能。创造也离不开适宜创造的情境及大社会背景的倾向、评价与奖励等因素。总之,创造不仅需要创造性观念的产生能力,还需要有将创造性观念转化为实现创造产品的有关知识、技能、保证创造活动以顺利进行和完成的一般智力背景、个性特质以及适宜的社会环境条件。因此,我们在对创造力进行培养时,不仅需要关注个体的发展,也需要关注个体所处社会的文化、制度建设。

[1] 金盛华.论创造力的本质和测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68-75.

G652

A

1672-5832(2017)10-0283-01

韩笑(1992—),女,汉族,山东临沂人,心理学硕士,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创造心理。

猜你喜欢

山东师范大学本质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山东师范大学学生垃圾分类基本素质探究
设计的本质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A Study on Three Teaching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