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友图书公司与中国现代文学
2017-11-25何美玲
何美玲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000)
良友图书公司与中国现代文学
何美玲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000)
良友图书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图像出版为主的民营出版机构,与现代文学产生、发展的时间段几乎完全重合,它与新文学作家关系密切,出版了许多作家的名篇代表作,还出版了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深远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本文从良友图书公司发展历程讲起,分析其与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关系,得出结论两者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
良友图书公司;赵家璧;现代文学;出版
1 良友图书公司发展历程
良友图书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图像出版为主的民营出版机构。1925年由伍联德在上海创办。除编辑部外,自设中型规模的印刷厂和门市部。1926年首创中国第一本大型综合性新闻画报《良友》画报,后又出版多种画报、画册。1932年设文艺书籍出版部,聘赵家璧为主编,曾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一角丛书》等文学系列书和单行本,作者有鲁迅、茅盾、巴金、老舍、丁玲等人。1937年改组为良友复兴图书公司,赵家璧任总编辑。1946年因股东们对出书方针意见不一,遂告停业。1984年伍联德之子伍福强在香港继承父业,恢复良友图书公司,《良友》画报也恢复出版。
良友公司是一家政治立场中立的民营书局。从公司创立到30 年代初期,言论立场与当局基本保持一致,与国民党左派如甘乃光等人交往甚好。1933 年随着左翼著名作家郑伯奇的加盟,良友显示出比较明显的左翼倾向。在图书出版方面,出版了鲁迅、茅盾等人的专著,以及《苏联大观》《活跃的苏联》等书籍。《良友》画报也在丁玲被捕后刊出她未完的小说《杨妈的日记》并附编者按。这些举措引起国民党当局的不满,良友公司门市部的玻璃窗被歹徒捣毁,公司经理余汉生也曾和赵家璧一起被潘公展邀至国民党党部训话。潘公展要求良友公司解雇赵家璧、马国亮二人。但良友公司不为强权所迫,想办法应对过去,之后仍对员工爱护有加,显示了公司决策人的有胆有识。
2 良友公司的特色出版业务
从社会影响的角度观之,图书出版与期刊画册的出版各占了良友出版的半璧江山;从业务经营和盈利的角度观之,则主要有三大出版业务:期刊画册出版;图书出版;唱片、明星照片等其他印刷业务。
2.1 期刊画册出版
民国时期的《良友》画报共出版了172 期。《良友》画报在当时没有电视这样的传播媒介的情况下,借鉴国外新闻杂志的经验,一改《点石斋画报》等手绘小报的传统样式,在国内首创用大幅图片辅以文字报道国际、国内新闻时事的新型画报形式,其绚丽多彩的铜版封面及彩色插页,清晰厚重的影写版式,时尚新颖、丰富多彩的内容非常受当时读者的欢迎,销售网点不仅遍及全国,而且畅销海外,其海外读者占了《良友》读者群的近一半人数,有“《良友》无人不读,《良友》无处不在”之称,至今仍被各国大图书馆作为了解中国的窗口而收藏。
画册出版也是良友公司的特色出版之一。最早,良友公司以特刊的形式发行了《中山特刊》,以多幅图片文字介绍孙中山先生的一生,很有震撼力和历史收藏价值,销行了数万册,反响很好。此后又编辑出版过《北伐画史》、《中国大观》、《远东运动会特刊》、《全国运动会特刊》、《奉安大典画刊》等及时报道重要新闻的画册。良友还出版过一些偏重艺术和知识性的画册,如《故宫图录》等。并在以后的十年中,数以百计的大小不同性质的画册陆续出版,成为中国出版界编印画册最多的出版机构。而在良友公司本身,却又与定期刊物《良友画报》互相辉映。1930 年,由良友公司伍联德、梁得所、明耀五、陈炳洪4 人合编的《中国大观》曾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蔡元培先生曾称赞它“欲改变外人之观念,促进国民之努力,首次将国内实情广为宣扬。宣扬之道,文字之功固大,图画之效尤伟。盖文字艰深,难以索解;图画显明,易于认识故也”。《中国大观》8 开本重磅铜版纸精印,篇幅300 页,图片约千张。《中国大观》的成功鼓舞了良友同仁。两年后,由《良友》画报主编梁得所带队,历时8 个月、历经艰难困苦拍摄2000 余幅,推出《中华景象》及分册,其精彩图片刊登于《良友》并附梁得所的游记。良友此次全国范围内的巡行摄影成为震惊全国之壮举,各大报刊都予以大力报道,不仅扩大了公司的影响,对出版界也贡献甚大。
2.2 图书出版
良友公司成立不久即开始了出版图书的设想。在《良友》第13 期的“迁址扩展启事”上,曾开列出了一份长长的书单,文艺、地理、历史、艺术无所不包。作者为孙师毅、梁得所、张若谷、徐蔚南、明耀五、傅彦良等人,虽多为公司编辑人员稍嫌单调,但已有田汉、倪贻德、叶鼎洛等文坛知名人士的加入。但这一时期的文艺书籍出版并不成气候,所以,这些书籍中,有很多只打出了广告,并没有出版。
直至赵家璧来到良友公司,“良友”的图书出版才兴盛发展起来。赵家璧在郑伯奇等人的帮助下,联络了以鲁迅、老舍、巴金、丁玲、林语堂为代表的大批知名作家。他们对这家制作精美、作风正派、没有政治背景的民营书局颇为信任,纷纷将自己的心爱之作交给良友。这使良友的图书出版——尤其是文艺图书的出版得以突飞猛进。良友文学丛书、良友文库的文学史、学术史价值很大,尤其是《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 1927 年)的出版,对文学史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2.3 唱片、明星照片等其他印刷业务
良友公司在出版图书和杂志的同时,从未停止过普通印刷业务,承接各界委托印刷,如中英文书籍报章,单色画彩图书印件等,成绩精良,久为社会所推许。其中,印刷明星图片及歌片又是开风气之先,曾为公司获利甚多。据马国亮回忆,在良友公司的诸多业务中,其中销路大,成本轻的,无过于中外电影明星彩色图片和外国名曲及流行歌曲。前者是八开单张,每张售价一角。前后印了一百多种。那时候一本普通的刊物售价也不过二角。一张图片售价也是二角,利厚可想而知,但是更大的销路却是歌曲。每种占篇幅数页,不需彩印,售价也是二角。不久有声电影勃起,美国歌舞片乘时竞出,其中都插有不少歌曲。更由于透过电影的宣传,这类歌曲风靡一时。良友公司紧握时机,预先搜罗到这些歌曲,翻印就绪,在电影放映的同时,在市上推出。这类歌曲销路之大,远出一般人的意料。
3 与现代作家的关系
作者写的书与编辑编的书是编辑与作者关系最重要的中介。《文坛故旧录》追忆了作者与蔡元培、鲁迅、茅盾、叶圣陶、巴金、胡愈之、夏衍、葛琴、罗洪、徐梵澄等师友的交往,尤其是以大量笔墨细致地讲述了与老舍、靳以、郁达夫这三位现代作家之间的情谊,勾绘出《四世同堂》、《闲书》、《总退却》、《尼采自传》、《新中国版画集》、《美国文学丛书》、《中国新文学大系》(日译本)等图书出版背后的种种细节。除此之外,但该书展示的编辑与作者之阔的书外情谊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赵家璧回忆,动荡的年代里不少作者是靠出版社借支稿费渡过生活难关的。例如,赵家璧编辑、出版丁玲的小说《母亲》时,丁玲正身处狱中,版税不链自取,赵先生则将全部版税分批汇寄给丁玲的母亲,解决了丁母生活的困难。
正是编辑与作者之间有着深厚的书外情谊,作者也才可能更多地为编辑着想,关心着编辑的工作。身为作者的鲁迅先生写给作为编辑的赵家璧的信,仅《鲁迅全集》中收录的就有49封。忙碌的鲁迅甚至在看到赵家璧供职的出版公司所出的图书在排版上存在技术上的小瑕疵时,还专门写信给赵家璧出主意:“今天翻翻良友公司所出的书,想起了一件事,书的每行的头上,倘是圈,点,虚线,括弧的下半的时候,是很不好看的。我先前做校对时,想了一种方法,就是在上一行里,分嵌四个四开,那么,就有一个字挤到下一行去,好看得多了。不知可以告知校对先生,以供采择否?”有鲁迅这样热心、细心的作者的全力支持,作为编辑的赵家璧还有什么理由不把编辑工作做得更好呢?编辑与作者之间这种融洽关系,在民国时期的文化界形成了一种尊重编辑的良好氛围。如今一个籍籍无名的小编辑代作者向名家索序或题字,估计成功率不会太高,而当年的赵家璧却屡试不爽。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在良友图书公司任编辑的赵家璧,与蔡元培既无师生之谊,又索不相识,5次慕名致信蔡元培,请求为自己编辑的书题写书名和写序言,而蔡元培有求必应,从未拒绝。堪称文化大腕的蔡元培对一个不相识的青年编辑的信任和支持,如今读来真是让人感慨万千。事实上,正是编辑与作者的良好关系成就了作为编辑家、出版家的赵家壁。没有那么多名家的倾力支持,很难想象赵家璧所策划的丛书能获得那么大的反响。赵家璧在总结自己编辑生涯时,满怀深情地说:“得不到作家的支持,编辑将束手无策,一事无成!”。
良友图书公司因为赵家璧的关系,与现代文学的关系越来越近,与新文学的作家合作也越加频繁,《中国新文学大系》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可以说是划时代的,新文学和良友图书公司的关系或许可以这样来概括:新文学进入《良友》,扩大了自己的读者面,《良友》与新文学结缘,提高了它的文化品位。
[1] 王丽丽.浅析1945 年前《良友画报》中的书业广告[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年第5期.
[2] 宋媛.民国时期良友图书公司考略[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3] 吴健敏.从《文坛故旧录》看编辑与作者的关系[J].术业.2010年第1期.
I209.6
A
1672-5832(2017)10-0279-02
何美玲(1993.03-),女,汉族,内蒙古人,硕士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现代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