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7-11-25王世瑾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语文

王世瑾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重庆 400700)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王世瑾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重庆 400700)

语文学科,是一个庞大而开放的知识系统,具有工具性、思想性、艺术性、社会性等特点,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文以述志”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授业”“传道”“教书”“育人”的不可偏废,相互统一。在语文教学中适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在语文课堂的具体教学过程中

1.1 优化课堂教学,进行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协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目前的在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受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自私、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教师可以指定一个命题,让小组成员自行分工合作去完成同一个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如果遇到有争议问题,学生们自己查找相关文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这种方法,学生既学到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又学会了与人合作,关心、鼓励他人,为他们今后在生活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不合群以及交友恐惧等问题也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

1.2 注重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在心理上已经开始具有了自我意识,并且在初中阶段这种自我意识得到了强大和发展。初中生们渴望自己得到关注,他们希望得到肯定,得到教师和家长的鼓励和表扬,但这样的心理特征不一定是极其外显的,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去把握的。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激励性词汇的使用,教师可以采用口头表扬、书面表扬以及实物奖励等方法激励学生。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回答的出色,教师一定不能吝啬对学生的表扬,而如果学生回答的不够出色,教师也应该用赞扬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在课下交流中,教师可以在作业的批改,作文评语的书写等方面使用鼓励性词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进而引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1.3 不吝鼓励与赞美,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自己得到社会、别人的承认。学生也不例外,得到老师的称赞、肯定,就情绪饱满,奋发向上。对于一些学困生, 由于长期生活在自卑阴影中, 他们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影响了自己的发展前途。在教学中应给学困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主动鼓励学生,并创造机会,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1.4 根据语文课特点,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原则,我们要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与生俱来的,是潜能的一部分。要想获得教育的成功,学生的自我教育不容忽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格言警句的积累,阅读摘抄这些名言警句,令人举一反三,回味无穷。既能启迪智能,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意志、人格的教育。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前3-5分钟演讲学生们或进行道理阐述,或运用正反典型事例论证。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积累了知识,另一方面,又训练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1.5 在课堂上巧设疑问,让学生彰显个性

心理教育是一个讨论沟通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而课堂讨论是语文课上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在现实课堂上,往往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水平有限外,老师设计问题的水平也是一制约因素。语文课堂讨论最忌老师总结时给某个问题来个标准答案,一锤定音,应让学生充分彰显个性,发表自己的见解,激活思维,这样才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符合学生心理健康发育的方向。否则,讨论也就失去了意义,学生也会在长久的标准答案的教育下失去自我。问题设计得好,更易于实施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2 语文教学在课外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2.1 以练笔来发现问题疏导积郁的情感

青少年的一般心理障碍表现为逆反心理、离巢心理、孤僻等,而升学竞争使得中学生承受着他们的心理无法负担的压力,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若不能及时发泄学生情感,极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语文教师可以用“练笔”的方法,让学生用笔把内心积郁倾诉出来。因为个体性格以及青春期阶段的心理特征,学生倾诉对象往往不是父母或师长,而同龄人或许可以倾诉,但倾诉之后可能同陷迷茫。久而久之,种种情感易积于内心而得不到应有的渠道来疏导。教师可以采用书信以及周记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的迷茫和困惑写下来,教师及时发现书信周记中的问题,通过交谈、回信等方式,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

2.2 以阅读来排解学生心中的困惑

常言道,书籍是人类的朋友,因此借助语文阅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效的途径。每个人的个性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是外向的,这类学生会通过倾诉疏解自己的迷茫。而另一类学生,则是极其内向的,这类学生更愿意自我疏导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引导,没有解决困惑,这类学生极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面对这类学生,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推荐阅读书目等方式,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可以发现自己与书中人物相似的经历,引发个体的情感共鸣,从而排解自己的烦恼,塑造更为完善的人格。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是幸运的,由于语文学科所包含的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相较于其他的学科来讲,具有更多的接近学生内心世界的机会。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更有助于实现教育“立人”的目标。

G632

A

1672-5832(2017)10-0130-01

王世瑾(1993-),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在读研究生,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研究方向:学科教育(语文)。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语文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