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绘画材料对工笔人物画风的影响

2017-11-25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颜料

何 青

(四川美术学院 重庆 400000)

浅析绘画材料对工笔人物画风的影响

何 青

(四川美术学院 重庆 400000)

一代有一代之文艺,一代有一定之风格。时代不同,人们的思想各异,直接表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文学上,绘画里。绘画风格的演变与社会背景相一致。而绘画风格的体现有赖于独特的绘画语言,绘画语言是画家特有的表达方式。而这种“语言”的呈现离不开特有的工具材料。音乐家用音符说话,舞蹈家用肢体表达,而画家则用绘画工具制造绘画符号以表情思。每个时代的绘画风格与当时所有的绘画材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回望中国工笔人物绘画风格的演变更是如此。原始绘画的粗放稚拙,秦汉的古朴沉郁,魏晋的五彩斑斓,隋唐的富贵细致等特有风格都离不开其时绘画工具发展程度。

1 传统工笔人物画材料及画风的演变

1.1 原始时期

回顾原始先民,对天地有着虔诚的敬畏之心,对自然混沌的认知,以及对健康生长的希冀。这让他们将这些思想情感毫无保留的绘于岩洞中,房屋里,生活用具上。所用的绘画工具多为简单研磨的矿物颜料,如:白垩土,岩土,石墨等。笔则用树枝,手指,兽毛或羽毛制成的笔。且不拘画底,岩洞,陶器,骨头,衣裳,地面,屋壁都可以是诉说心声的载体。正是那些如今看来粗制的工具成就了这古拙质朴的风韵,寄托原始先民的真情实感。

1.2 春秋秦汉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笔人物画开始形成意象工致的气质。当时人们除了将画绘于墙面,岩壁外,还流行绘于麻葛布,绢等纺织品之上。毛笔的使用开始普及,矿物颜料,植物颜料的种类丰富起来。真正的墨开始被制造,即松烟墨,有“邢夷制墨”之说,石墨和烟墨并用。此时期的代表作品为《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绘于细绢之上,皆以线造型,设色平涂。人物形象虽未细致描绘,但整体的气格风致与史前陶盆,岩画上的人物形象相比差异甚大。秦汉时期笔的制作日益精良,颜料种类有所增加。出现麻纸,纤维纸等纸张,但主要用于书写。绘画多用绢帛,砖,壁等。秦汉风格沉雄开拓,绘画因颜料种类的增多而显得绚烂多彩。马王堆一号墓帛画,整体色彩相对于前面提到的两幅帛画更增绚丽和多彩,所使用的矿物颜料有朱砂,蛤粉等,植物色有青黛,藤黄等,共有十多种颜色。采用淡墨起稿,后着色,最后以墨线或朱砂勾勒再施以重色。其描线精细,运用渲染的绘画技法,更曾精丽之感。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绘画成就。工笔人物画成熟,并出现了新的绘画技法。这离不开绘画工具的重大进步与完善。首先是其时绘画普遍使用的绢有重大变革。此时比较发达的纺织业所产出的高质量的绢,在经过用明矾和米浆处理过后成熟绢变柔软无毛茨且更易吸墨,受到书画家的青睐。制作精良的绢素让书画家能够进行精细的笔法描绘。魏晋南北朝时期,制墨在胶,香料,药材方面的用量及使用方法上更加讲究,制作工艺在一步步提高。中国绘画多用墨线造型,墨在中国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墨的质量,性能本身就属于中国画风格的一个重要元素。工笔画用线用墨的浓淡干湿变化对人物的造型,以形传神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墨的制作与改良对工笔人物画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魏晋制墨的好手韦诞有“韦诞制墨,一点如漆”的称誉。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对韦诞制墨法的描述是:“韦仲将墨法曰:今之墨法,一好醇松烟干捣……温时臭败,寒则难干,每锭重不过二两。”①由此可知,经过精心准备原料和繁复严密的制作后,所生产的出的墨锭墨质细腻,不易腐败生虫,最重要的是光泽度大大增加。这些都说明墨在一步步改良,质量更佳,更利于书写绘画出上乘之作。而笔的制作亦愈益精良,书画家们都亲自参与笔的制作之中,这也可以说是中国书画史上书画家们主动对书画材料进行的一次探索与创新。比如,王羲之就用人发,羊毫,兔毫等制作适合自己书写风格的兼豪笔,或直接制作胎发笔和人须笔。而韦诞在制笔方面的突出贡献是制作用兔毫作笔柱羊毫被之的兼毫笔。此种笔使用起来得力而含水,利于书画。笔锋较长的兼豪笔,含水充分,则应该有利于壁画等大型绘画的勾线。顾恺之“春蚕吐丝”般的线条艺术应该离不开精良的绢素及精制健劲的长峰笔。相对于顾的细密,张僧瑶“点曳斫拂”的“疏体”也应该得益于近似书法笔的勾线笔吧。在绘画颜料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颜料虽仍以石色为主与但草色颜料和调配的间色有所增加。颜料种类的增多与广泛使用促使画家开始探索色彩的表情,如有梁朝的箫绎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提出色彩冷暖的画家。“炎绯寒碧,暖日凉星”,画家关注了冷暖色给人不同感觉,通过色彩冷暖的运用可以拉开画面的空间,营造不同的画面氛围。②颜色本身对人的视觉,心里刺激被绘画者感知,并运用于绘画之中,给人以不同的感受。阎立本的《步辇图》墨色偏重,而显得沉郁庄重。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则设色明艳,显得清丽柔和,更符合虢国夫人姐妹春日郊游的轻快愉悦之意。这不同于谢赫的“随类赋彩”。可见,颜料的发展也让画者对色彩的认识更加深入,从而将这些认识运用于绘画中。

1.4 隋唐时期

进而到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代隋唐之时,也是工笔人物画成熟的顶峰。此时期纸,绢并用于绘画,且皆有生熟之分。唐代绢是主要的画底,另外还有麻,葛,棉布等用于绘画。米芾《画史》云:“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昉,韩幹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槌如银版,故作人物精彩入笔。”还有种细丝的画绢,绢素细滑若不留手。而且在染色纸方面品类众多,有硬黄纸,硬白纸,彩色腊笺,粉腊笺,流沙笺,金花笺,银花笺,砑花笺,花帘笺,彩色砑花纸等。画纸作为画底,纸的纹样颜色也参与到画面效果中。纸与绢的质量,手感已达到上乘等级。而颜料中的植物色开始使用。“从而可以在矿物色与植物色之间进行任意的色彩调和,形成无数的单色与复色的色相,色彩表现也因此进入了具体而微的表现阶段。”③良好的画底适合色墨的晕染与附着,不同属性颜料的使用让唐工笔人物画大放异彩。其时著名作品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的《挥扇仕女图》等成为千古绝唱永留青史。紧致细密的熟绢让一遍遍染着的色彩变化微妙而通透。水色,石色的配合使用更好的表现了衣物,人物手脸等的不同质感。《捣练图》是张萱以宫中劳动妇女为题材创作的作品。描绘盛唐时期宫中妇女捣练的劳动场景,仕女们体态丰满,衣着艳丽,各自在捣练过程中分工协调,形态各异。画面色彩丰富,绿,红,黄等色块的分布节奏明快,似乎在附和着捣练过程中紧凑有条不紊的节奏,显得轻松愉快。而将染织用的植物颜料与石色并用的手法用以描绘捣练的场景似乎在适合不过了。在画家将石青,石绿,朱砂等石色施染前,用水色打底。让石色显得沉着而不浮不燥。而水色区域与石色区域的安排也使画面色彩显得丰富,衣物质感突出,画面氛围显得明朗欢快。

2 近现代以来工笔人物画绘画材料及画风的变革

2.1 随时代而变的绘画材料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绘画工具的日臻完善,中国人物工笔画在经历唐五代的辉煌后却日渐没落。这与当时的“文人情结”,山水花鸟水墨的发展,及审美思潮的的转变有关。一直以来中国传统绘画都是以人物为主,而在盛行人物画的年代,画家都是被人看不起的。顾恺之就不承认自己是画家,且不允许自己的后代从事绘画这一职业。宋元文人在野势力渐增,势头日渐狂放,多数文人都偏向于能体现雅致野逸的水墨画。这从宋元时期式微的佛教壁画中看出。然而随着清朝的灭亡,外国文化的传入,中国工笔人物画开始有了转机。近代以来,李叔同,徐悲鸿,林风眠等人的迈出国门,西方视觉经验的的冲击。人物画有了不一样的造型手段,如“徐蒋”用笔墨写实的手法。也有了色彩认知等观念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绘画所用的工具已经不拘于传统的笔,墨,纸了。尤其是综合材料的介入,为中国工笔画的复兴与创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近二三十年以来工笔画家们不断地受到东西方绘画的影响,日本的浮世绘,西方的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思潮,特别是85新潮美术对中国工笔画也有着强烈的冲击。同时也有画家潜心研究传统工笔人物绘画艺术与壁画艺术。画家们将本土文化与外来思想,传统观念与时代现象相并列,连接,交汇,表达。伴随外来文化的流入,思想的更新,工笔人物画的绘画材料必须要满足画家们的“胃口”。近十多年来工笔画所用的绘画材料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人们的思维在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与坚守传统的意识在碰撞在融合。守护传统不是守着旧的图样与法则,更不是抓着传统的工具不放。现代的工笔绘画材料种类繁多,数不胜数。从画底来看,不仅有仅几百年来的生熟纸绢,还有用于油画的画底材料亚麻布,日本的云肌麻纸,薄麻纸,温州皮纸,高丽纸,画卡纸等。在笔方面更是有翻天覆地额变化。现代的画家运用各种工具进行绘画,除了毛笔之外连笔,排笔,刮刀,喷嘴,海绵滚子,筛子,纱网,镊子等各种各样的“笔”都被运用起来。好似返璞归真,就像原始时期的人们不拘于绘画工具,用手,用树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同时收获许多充满想象的视觉效果。在颜料方面传统的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未失去其统治地位,而且还增加了许多天然矿物质色和仿矿物质高温结晶色,以及水干色和金属色。其中中央美院蒋采萍教授研制的人工高温结晶色不仅色彩种类丰富,而且每个颜色中又分有八个渐变色,色彩质量良好。这无疑有益于中国重彩画的发展。除此之外,国外传入的色彩颜料也被中国画家广泛采用,比如水粉色,水彩色,丙烯色等材质的颜料。现代工笔人物绘画材料异常丰富,每个画家根据自己的创作方向创造着属于自己个人的绘画材料。比如有些画家直接参与纸的研发,与生产厂家合作生产自己心仪的纸张。伴随丰富多彩的绘画材料而来的还有各种绘画技法,这些技法充分展示了绘画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美感。而这些美的元素都被画家一一收集利用。运用于自己的画面中营造属于画家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启发着画家的创作思维。

2.2 部分近现代人物画家的创新成果

蒋采萍教授创作人物时多用温州皮纸反面。根据她自己所说,用这种纸有益于挂色,且勾线涩而有变不滑腻。并且在上色时事先将纸喷湿,先上水色再上石色。所用水色是德国高级水彩画颜料。在上石色时,因有事先水色做底,所施石色较薄亦可呈现沉着的效果,且不显得呆板。在喷湿的的皮纸上作画势必会遇到洇纸的情况而蒋采萍教授恰恰利用这一特点将工笔与写意完美结合。在一些边沿需虚化或要表现绒毛质感等情况时,她就充分利用洇纸的视觉效果。而在需要实,控制色块形状等情况时,则减少用水。用极少的水,且将笔捏平毫尖散开以利于晕染。在她创作的一幅表现台湾少数民族出嫁女子的画中将人物及其衣物处理的鲜明夺目。而背景用喷嘴将赭色均匀的喷洒在背景上,由于纸是湿的,因此雾状的小点显得自然而朦胧。整体虚化了背景,营造了适度的空间感,却又不会因过度三维而显得不协调。利用特殊的材料而产生的“写意”感与工致的人物相契合,使画面不显得过分装饰,而又充分体现了工笔画的意象之美。

中央美院教授胡明哲则对绘画材料有着与众不同的感受。在她那儿,绘画材料本身的质感为其思想代言。据胡明哲教授自己所说,她崇尚“自然”之道,“无我”的境界。而矿物质颜料的微粒感,麻布纤维的自然质感,正好符合她人如微尘的宇宙观,与她所追求自然状态合拍。如图1,她巧妙的利用水,让微粒与纤维自由流动,相互交融,引发观者的想象。这种抽象表达的形式让观者不由自主进入一个自然无垠的世界。如其作品《存在》,《永远》,《天光》等直接利用岩彩,麻布纤维进行创作。这种受绘画材料本身特点所启发的创作真可谓是画家情感与绘画材料,人类心灵与自然地完美结合。

以上画家的探索与发现对后人有着巨大的启发。启示着我们关于绘画材料与个人工笔人物画风形成以及个人情感表达的思考。

3 关于工笔人物画与绘画材料的思考

可见现代的绘画材料迅猛的介入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之中。激活了工笔人物画坛,让艺术家们手舞足蹈,潜心开创与研制。但工具材料仅仅是一种手段,对中国现代工笔绘画材料与技法的发展有重大贡献的蒋采萍教授认为:在创作时“立意”才是第一位的,第二是构图,第三是技法,第四才是画材。工具材料所持有的特性有着它本身所具有的美感,只有合理的利用于工笔人物创作中,并凭借其特性营造能表达主题,立意的氛围才具有生命力。若仅仅是一些材料的堆砌,缺乏意境的营造与表达,就只是舍本求末罢了。不管是传统绘画材料,还是近现代的新型绘画材料,它们存在的意义都是服务于画家的思想情感的。同时绘画材料的材质本身亦启发着画家的创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唐勇力,有感于被千年风雨侵蚀的敦煌壁画而创“剥落法”。用来表现敦煌的千年古韵及现代人对历史的喟叹再适合不过了。而在使用传统绘画材料方面,徐华翎利用绢温润细腻的特性,表现女性的柔润与私密,如图2。陈子则利用积水积色等新技法,用传统的绘画材料营造出另一种新的意象美。可见现代工笔画中各种材料的使用,都离不开画家审美和思想的指引。唯有画家独特思想是绘画创作的源泉,而绘画用的工具材料则是让其源远流长的河道。

[1] 蒋玄佁,中国绘画材料史,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5月第1版

[2] 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3] 苏易简著,石祥编著,文房四谱,中华书局,2011年8月

[4] 于非闇,中国画颜色的研究,朝花美术出版社,1955年2月

注解:

① 宋 苏简易著,石祥编著,文房四谱,中华书局2011年8月第58页

② 倪葭,中国古代绘画的材料和工具,第18页

③ 蒋玄佁,中国绘画材料史,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5月第1版第152页

何青,女,汉,硕士研究生在读,四川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中国人物画研究与创作。

J20

A

1672-5832(2017)11-0157-02

猜你喜欢

工笔人物画颜料
张鹏国画作品
高原秋
吴思颖工笔花鸟画作品
打翻了颜料瓶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李湘《红楼梦》人物画选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
张翔洲中国人物画
颜料抹在了脸上
杨文仁人物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