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和道德底线

2017-11-25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转型期底线市场经济

刘 艳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5)

浅析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和道德底线

刘 艳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5)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社会的道德底线似乎越来越低,各种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屡见不鲜,人们对道德的追求渐微,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道德;道德底线;社会转型期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讲“道德”这个词,一般都是表达一种批判,对某人某种行为的不赞同,比如“张三竟然把垃圾丢到了隔壁邻居家门口,太不道德了!”“你这样做不道德”,我们经常用道不道德来评价某个人是好是坏或者某件事是对是错。

那么什么是道德?道德就是通过行为规范和伦理教化来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准则、标准和规范的总和。另一种说法是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有了道德就有了道德底线,道德底线指的是人们应该遵循的社会公德的最低警戒线。是道德的最起码的基本规范,即对行为主体的最低道德要求。易中天关于道德底线的看法是这样的,底线是属于内心的,就是我不作恶,决不作恶。我做事情再怎么样,哪怕做一些不好的事,也要有一条底线,不能突破。比方说,我偷东西,但我不杀人。就算被人看见了,也不能杀人灭口。或者说,我偷东西,但我不奸淫。就算女主人国色天香,也不能见色起心。再比方说,我偷东西,但我只偷富人的,不偷穷人的,或者决不偷人家的活命钱,救命钱等等,这叫做“盗亦有道”。

道德底线来自每个人自己的道德观和道德感,我们生存的世界有太多品德高尚的人,他们自身有良好的道德观和道德感,他们对自己的道德要求高,从雷锋的无私奉献到现在的各个道德模范都可以看出他们自身所具有的良好品德。当然我们的世界更不乏突破道德底线的人,这里的道德底线是指对社会成员来说的一种社会道德底线即:诚实,厚道,有良心,不损害他人和社会,遵纪守法。现在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屡屡发生,有些人做不到起码的诚信,有良知,以及遵纪守法。之前看到一篇辽宁日报在2011年发的文章,其中梳理归纳了7类被公众认为最痛恨的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而几年过去了,这些现象却依然存在:一是人心冷漠,见死不救;二是是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三是医患矛盾;四是不孝顺父母;五是利用别人的同情心骗取钱财;六是公民缺乏文明意识;七是当小三傍大款傍富婆。

种种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为什么一再发生?是不是因为道德没以前那样有作用了导致对社会大众的约束力下降?道德还有用吗?道德必然是有用的。就像前面提到的“小三”问题,现行法律并没有对“小三”的具体处罚,但是道德却可以谴责“小三”,一旦有人做了“小三”,首先便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唾弃,如过街老鼠一般,这就是道德的力量。既然如此那些恶劣事件又该如何解释?有人说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会更加发展了,信息技术发达,导致足不出门就能通过上网知晓周围发生的一切,种种恶劣事件也能通过网络得到大范围传播,最后人尽皆知,而以前因为信息技术不够发达,消息传播和扩散也很缓慢,所以发生了什么事大家并不能及时了解,这就使我们产生以前的社会道德更高的错觉。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更深层的原因却是因为我们现在正处在社会转型期。

首先是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时期资源由政府配置,压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抑制了经济活力,结果导致供应短缺,生产力不能得到充分发展。而市场经济是由市场配置资源,根据市场的供求变化所带来的价格变动配置资源,是从无竞争到有竞争的转化,也是一种从不看重赚钱到注重赚钱的转变。这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就出现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为社会带来了巨大财富,但是它的经济利益至上的逐利特性,使得消费主义、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得到传播与扩散,一些人受到这些腐蚀以后,就变得唯利是图,只讲求获得更多的利益,忽视了必须的道德诚信,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人生信条,最终导致为了一己之利,去突破道德底线,去挑战法律权威。

社会转型必然会带来道德转型,在这样的转型过程中,必然也会产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道德,但是这个时候原有的旧的道德还继续存在,还在运行,同时旧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正在趋于瓦解,它对社会大众的调控作用正在被弱化,会有一部分人不再遵守旧道德,而此时新道德虽然正在产生,但它还没开始具备足够的力量对社会大众产生影响和制约,所以就导致道德标准多元化,最终使得整个社会乱象横生。目前我们面临的情况是,传统的,没落的,连同新生的许多道德观念混杂在一起。缺少适当的道德理论引导,一些人也就无所畏惧,不择手段地追求起自己的利益来。

综上我认为现阶段的种种道德问题是我们在社会转型期所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不仅在中国,在资本主义的相当长一个阶段,出现的道德问题比中国还要严重得多。我们的社会要想发展的更好,必须要借助道德的力量。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就强调了道德对于市场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市场经济无可避免地倡导自私自利,换句话说,市场的基因是有毒的,近代以来的西方国家依靠历史悠久的基督教传统和逐步建立的现代民主制度这两手来抗衡市场经济的毒性,才使得社会大体上保持健康运行,避免市场经济最终演变为冰冷僵硬的“市场社会”。道德是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个基本条件。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生产,实现形式是劳动分工、产品交换。如果失去了道德这道屏障,任欺诈等行为肆意泛滥,久而久之,人们不再相信自己之外的其他人,大家都自给自足,那么长此以往,市场经济将不复存在,社会也会有解体的危险。

[1] 杨韶刚:道德价值的文化溯源与道德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0第1期

[2] 陈新汉、冯溪屏主编:《现代化与价值冲突》[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5页

[3] 张警. 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和重建探析[J]. 改革与开放,2011,10:62-65.

[4] 彭向阳.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3.

刘艳(1992-),女,汉族,山西省忻州市,西华大学,硕士,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方向。

G41

A

1672-5832(2017)11-0151-01

猜你喜欢

转型期底线市场经济
早期中国知识转型期的《吕氏春秋》学——《汉书·艺文志》、高诱《吕氏春秋注》研究
转型期矿业乡村综合效能评价及障碍诊断
国际中文教育转型期中文教材研发出版的思考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真相与底线
女人啊,美是底线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