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要明确几个观念
2017-11-25李仁伟
李仁伟
(四川省西充县大全镇小学 四川 西充 637200)
小学语文教学要明确几个观念
李仁伟
(四川省西充县大全镇小学 四川 西充 637200)
教学行为受教育观念的支配。小学语文教育观念附着于施教者头脑之中,形成心理定势,在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指挥着施教者的教学行为。为此,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把语文课上成语文基本功训练课,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施教者头脑中就要有几个十分明确的、科学的观念。
1 小学语文学科“性质观”。
小学语文学科像其他事物一样具有多种属性。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人们对小学语文学科属性的认识不同,便出现了多种表述。人们常说,语文课是工具课,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这是说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工具性是小学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属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上,放到语文基本功训练上。对此,大家已取得共识。然而,语言文字绝不等同于一般的生产工具,如机械或锨锄;也绝不等同于生活工具,如碗筷或拐杖。语言文字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信息的载体。这种工具、外壳、载体,都是只有人类才拥有的符号。所以,应在符号的意义上来把握语言文字的工具属性。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一个符号体系,是该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符号因意义而存在,离开意义符号便不成其为符号。这是说,语言文字不但有自然代码的属性,而且有文化代码的属性;不但具有鲜明的工具属性,而且也具有鲜明的人文属性。语言文字的人文属性,以往常常简单地称之为“思想性”。如果“思想性”用的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尚可,但往往理解为“政治性”。因而,在语文教学“工具性”和“思想性”关系的处理上,近百年来特别是近五十年来出现了或左或右的偏差,语文教学曾走进了深浅不同的误区。近两年来,大家重新又提出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见智见仁,观点不同。有人则主张,用“人文性”来表述较之用“思想性”、“情意性”、“文学性”、“社会性”等,更能切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人文教育的属性,虽然不是语文教学的特殊属性,而是小学各门学科共同具有的属性,但是语文的工具属性也确实离不开人文属性。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应该是语言文字的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综合。因此,语文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纯语言文字技术间题。今天提出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并不是要脱离其内容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符号教育,主要是因为出现了偏离语文学科特点的现象,目的是强调语文教学要突出个性,切实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切实有效地全面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在研究语言文字训练的时候,要注意这个问题。当然,还有其他几项属性。在小学语文教育观念体系中最为核心的是性质观,它统帅小学语文教育的全局,决定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所以,首先要确立科学的“性质观”。
2 小学语文教学“训练观”。
从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来看,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或者说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殊任务,就是义务教育大纲里讲的“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学生初步具有听说读写能力”。这里所说的“能力”,指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能用口头语言来听说,能用书面语言来读写。学生会使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的能力是哪里来的呢?是“练”出来的,是使用工具者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出来的。这就涉及到语文教学的本质问题。什么是语文教学?著名语文教育家袁微子十年前曾提出克服板书中的游离训练要求之外、标新立异的形式主义,让板书为达到一定的训练要求服务.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服务等等。总之,有利于“以练为主线”地开展。
3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观”。
小学语文基本功怎样进行训练?这就涉及到训练过程的题,即小学语文教学过程问题。训练过程,也是近几年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是一个过程。训练过程主要是由训练内容和训练要求所决定的。训练内容概括地说有识字训练、词语训练、句子训练、句群广东、篇章训练等等。这些训练又都分成若干训练项目。这些项目又有深浅程度不同的训练要求。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要求,决定了不同的训练过程。目前关于训练过程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训练过程的完整性。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体是学生,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语文基本功训练过程二是研究训练过程的层次性。语言文字训练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一节课的训练过程是一个个训练活动(相对小一点的训练过程)组成的,一个个训练活动之间存有内在的联系,一环扣一环,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训练整体。有的训练内容和要求需要几节课或几十节课来完成,一节课一节课之间自然也有着内在的联系。这就要求训练过程要有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一到多的层次性。品味语言文字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提出了品味语言文字的要求。为什么要品味语言文字呢?语文课程标准中已明确地说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观的确立,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中有了“过程”的观念,有利于增强学生训练主体参与意识,克服“重结论轻过程”、“教师提问‘结果’,学生回答‘原因”,的现象,重视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少知到多知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亲自经历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即训练过程;有利于强化语文基本功训练意识.克服阅读教学中“重视由文字形式到思想内容,忽视由思想内容到文字形式”、“重视由具体到抽象,忽视由抽象到具体”的“得意忘言”的弊端,克服作文教学中“重视由内容到形式,忽视由形式到内容”、“李灿行命题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讲评”的弊端,使语文基本功训练内容落实、要求到位;有利于加弧训练的综合性和阶段性,克服“l+1”的板块式单项训练的现象,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结合的训练活动过程,保证各项语文基本功有次序地、一习一个脚印地得到训练;等等。
总之,有利于语文篆术功训冻的落实。这里提到的几个语文教育观念.近几年的研究都有所突破。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研究乙的深入,我们要不断地更新小学语文教育观念,努力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 人教网:有关“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效统一的讨论。
[3] 《新课标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编者:潘纪平 湖北教育出版社
G623
A
1672-5832(2017)11-01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