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国佛教教育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发

2017-11-25高丽梅李孟竹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佛教文化佛教泰国

高丽梅 李孟竹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泰国佛教教育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发

高丽梅 李孟竹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泰国作为东南亚独具特色的以佛教为主的国家,二战以后泰国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模式,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迅速提高,成为“亚洲四小龙”(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后的又一只小龙。在这个以佛教文化为主的“黄袍佛国”,佛教文化渗透到泰国人们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政治、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作为泰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对泰国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佛教的教义与核心理念与泰国教育相结合,形成泰国独具特色的教育体制,研究泰国佛教教育对我国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佛教;泰国;教育;德育

1 佛教在泰国的传播与发展现状

佛教约产生于公元前6至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当时的迦毗罗卫(今尼泊尔境内)释迦族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尊称为“释迦牟尼(Sakyamuni)”他自幼接受婆罗门教育,29岁时因受反传统的沙门思潮的影响而出家修行,6年摒弃了之前的修行,创立了佛教。佛教打破了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以众生平等的原则广收弟子,之后佛教广为发展和传播,向北传入中国、中亚、西藏、蒙古、日本、朝鲜;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按照佛教从印度向外传播的路线可分为:南传佛教主要以小乘佛教为主、北传佛教、藏传佛教。

泰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中南部,东临泰国湾,西南濒安达曼海。面积约为51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6768万(2015年)有30多个民族,其中主要有泰族、老族、掸族、马来族、高棉族、华族等少数民族。泰语为国语,佛教是国教。据考证,早在公元前阿育王时期,小乘佛教已传入泰国,直到13世纪以后,它才为成为泰国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拉玛四世蒙古王时期对小乘,佛教进行改革,可以说泰国历代国王呕心沥血加强对宗教的管理,尤其是小乘佛教。尤为突出的是1932年资产阶级革命后,泰国佛教为国教的宗教地位始终如一,各部宪法虽然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在佛教为国教的基础上,国王必须是佛教徒。据统计目前泰国佛教徒人数占全国人口的95%,全国共有佛寺3.2万多座,僧侣30多万人,其中许多人终身为僧,全国平均每个行政村或每160人就有一名僧人,因此泰国因“黄袍佛国”著称,可以说泰国佛教是泰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它已深深烙印到泰国民族性格中。

2 泰国佛学教育简介

佛教与泰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上层建筑还是意识形态无不体现佛教思想,它是泰国一支重要的辅政力量,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也颇具深远。泰国最初的教育是随着佛教在泰国的传播出现的,寺院在最起初的教育形态中发挥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它既是公众进行宗教的活动中心,又是教育活动的场所,几百年来泰国的教育一直以佛教寺院为中心进行。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传教士远道而来,教育作为传教的一种媒介,传教士把经历投入到教育中,想通过教育传播宗教,因此泰国出现了一些教会学校开始出现,此时接受西方教育的主要是一些贵族子弟1824年开办了第一所国立学校。近代以后从蒙古王时期(1851—1868年)开始,对文化教育进行改革,在宫中设学。到20世纪30年代,泰国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已出具规模。为了适应现代社会政治与经济的需要,满足广大佛教徒对各种知识的渴求,19世纪末,还兴办了一些佛教大学。

3 泰国佛学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体现

泰国的教育历史中,没有我们所谓的公立学校,政府办学等,寺院是普通民众子女学习知识和文化的地方,僧侣担 任教师的角色。即使在近代教育制度建立并且逐步完善的 今天,在泰国一些偏僻的地区仍佛寺依旧担任着学校的角 色、教师由僧侣担任的现象依旧存在。

泰国的传统文化和礼仪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佛教的点点滴滴,在佛教的熏陶下,泰国重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素养,同时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佛教为底色的西方教育模式。

4 我国德育教育的现状对德育教育的启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素质关乎着本国的命运和前途,而国民素质又和该国的德育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现阶段比较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开设思想品德课,中学开设思想政治课,大学开设马克思主要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俗称“两课”教学,从小学初级阶段开始不断对学生灌输德育类的理论知识,教学方式一般为教师的直接教学法,这些理论知识潜移默化的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从小他们就深知那些行为合乎道德该为,哪些行为是不该实施的,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从小就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但是我国的德育教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学模式以填鸭式教学灌输为主,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只是让我们的德育教育空洞,学生难于学以致用。泰国人民普遍的推崇和信仰佛教文化,泰国国家政府 积极推动佛教事业的发展以及重视对人民佛教文化思想 的培养。不断运用教育方针、教育政策等方式让佛教文化 深入人心。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泰国以其独特的 民族文化和佛教文化,成为世界文明中亮丽一笔。我们都知道 GDP 展示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国家的综合实力才是富强的保证。一个民族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意识才能更好地建设国家、发展国家,公民道德 责任是一种源自心灵的力量,是一种信仰的精神力量。因此,在不断探求与实现“中国梦”的今天,公民道德责任这一种的精神力量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切都要通过教育来实现。

对我国的道德教育进行认真的反思,从实际出发,对泰国及世界上其他国家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进行适当借鉴,加以参考,然后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时代发展的态势,努力找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公民思想实际的道德教育道路,为提高整体公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国际竞争力奉献智慧和力量。

[1] 赵匡为.世界宗教总览,1992(2)

[2] 王民同、李勤.东南亚论集,1997(3).

[3] 谢远.泰国的佛教[J].东南亚南亚研究,1984(2).

[3] 臧红,《中国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及启示》,《传承》2011(12)

高丽梅(1991.6-),云南曲靖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亚非语言文学。

G533.8

A

1672-5832(2017)08-0209-01

猜你喜欢

佛教文化佛教泰国
佛教艺术
佛教艺术
慈云禅寺国师塔与大运河佛教文化
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
泰国的“验胆美食”
泰国的中秋节
贵定县城镇建设与阳宝山佛教文化的发展初探
佛教与中华文化发展渊源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