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和《叶县志》
2017-11-25代万乐
代万乐
(郑州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1)
叶县和《叶县志》
代万乐
(郑州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1)
叶县地方志的编修,是精研地方历史文化的过程,此举惠及后学,为我们今天了解叶县历史,探究明清地方志书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地方志是非商业性质的出版物,出售获利并不是其出版的首要动因,其中包含了政治安排、修志经济来源及社会教化等多方面的考虑。
叶县;地方志;牛凤;吕柳文;欧阳霖
1 概说叶县
中国岩盐之都——叶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南,辖18个乡镇、576个行政村,88万人,总面积1387平方公里。现在的平顶山市原隶属古叶县境内。
叶县山水秀美。汝河、湛河、沙河、灰河、澧河、甘江河6条河流穿境而过,燕山湖、孤石滩等31座水库星罗棋布,老青山、歪头山为代表的伏牛山水与望夫石山、黄花岭为代表的桐柏山水交相辉映。
叶县文化厚重。古为豫州地,周为应侯国,春秋时属楚。“孔子过叶”、“子路问津”的故事流传至今;楚国著名政治家叶公沈诸梁受封于此,是全世界叶姓、沈姓华人共同的祖籍,也是“河南省十大古城”之一。境内明代县衙是全国保存较好的唯一一座明代县衙,楚长城因比秦长城早400多年而被誉为“长城之父”,出土的编钟是我国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春秋编钟。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昆阳大战”和“叶公好龙”的典故就发生在此。李白、欧阳修、苏轼、苏辙等众多文人都曾在这里留下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黄庭坚,宋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及第,熙宁元年(1068年)调任叶县尉,他在叶前后约四年,期间游历叶县各处名胜,留下了他深入民间,体察民情民疾的诗篇。另外,在叶县出土的黄庭坚画像碑和黄庭坚所书《幽兰赋》对历史、书法艺术研究意义重大。
叶县资源丰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岩盐,现已发现的各种矿产共23种,其中以岩盐为最,展布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总储量3300亿吨,以县域为单位全国第一,品位居全国井矿盐之首。
2 历代《叶县志》的基本情况
叶县于明嘉靖万历,清康熙、乾隆、同治五修其志,民国,建国后,也都有编纂志书。这其中有些散佚了,留下来的也多孤本、残本;有些成稿时间有限,或字迹不清或颇多舛误。
2.1 明·嘉靖《叶县志》①
时任叶县知县的邵苾主持编修,邑人牛凤总纂,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刊印。全志共四卷,凡36目,附目2,约4.7万字。民国初年,典藏原国立北平图书馆,1934年为避日本侵华战争之乱,该馆将包括此书在内的部分珍本善书统一运往美国寄存,以躲避日益逼近的熊熊战火。1954年,台湾当局将这批珍贵古籍索回,现藏于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七十年代中美建交,随着外交关系的正常化中国国家图书馆(当时的北京图书馆)终于有机会从美方购入一套复制胶片。叶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于八十年代成立之初便从北京图书馆善本室购得其复印本。
2.2 清·康熙《叶县志》及其增补本②
康熙《叶县志》:奉河南巡抚阎兴帮之檄,由叶县知县吕柳文、县儒学署教谕许尔倜等总纂,叶县文士王迹、牛天枢、马胜隽、马盛良、王九锡分纂。是书起于康熙庚午中秋,迄辛未七月告成,康熙三十年(1691年)刊印。正志凡十有六,附志凡十有五,分类凡四十有一,厘为八卷,现国内仅湖北省图书馆存有孤本。
增补康熙《叶县志》:知县崔赫、儒学教谕张潜、儒学训导史可纪等人增修,叶县宿学魏尚信、王九鼎、杜作楷、魏文征、王德昌等纂写。篇目仍因吕柳文志,只将自康熙三十年至五十八年间有关职官、名宦、选举、人物、户口、艺文等资料,“凡旧志所未及者,悉皆补入,附于原帙各类之后,题曰 ‘增补’”③。该志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刊印,后多散佚,今南京图书馆藏有孤本,上海图书馆藏有手抄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有胶卷本,叶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藏有据胶卷本洗印后的还原本。
2.3 清·乾隆《叶县志》
奉河南布政使越成之命,叶县知县石其灏、儒学教谕职钦若、勒玉斗、儒学训导郑书等总修,邑人程沐总纂,是书自乾隆九年九月起编,至乾隆十年七月定稿,将期年而告成。乾隆志的篇目依然因循吕柳文志,只将“吕志”卷之六当中的选举志移到了卷之五,同时将“吕志”选举志中的附目“庠序”调整到人物志中专列一个类目,其余均无变动。全书正志凡十有六,附志凡十有四、分类四十有一,仍订为八卷,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刊印。现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以及叶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均藏有该志。
2.4 清·同治《叶县志》
到目前为止,此类材料主要集中在金属单质类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如纳米银-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纳米金-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金属氧化物类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如MnO2-氧化石墨烯、ZnO-氧化石墨烯、TiO2-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陶瓷类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如SiO2-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上。
代理叶县知县欧阳霖、邑绅杜鹤慈总修,原翰林院编修仓景恬、原鲁山县知县胡延桢总纂,继任叶县知县张佩训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刊印。全书共十卷(另有卷首和附录),共八本,约计二十余万字,除职官、选举为表外,其余分目五十七,附目九。该书述旧补缺,正伪辨疑,删繁节冗,续有增益,且卷前有小引,篇后有论说,图、表、志、传、杂记、附录等运用得当,内容、体例较之前所修的县志更显完备成熟。目前省内外较大图书馆多藏有此版《叶县志》,叶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藏有手抄本。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知县余钺鉴于当时县署内所存县志寥寥,特将欧阳霖所修之县志加以重刊,并作跋附于欧阳霖、张佩训所作序言之后。1983年春,叶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专门组织人员,将欧志加以校勘、句读、注释,改繁体字、异体字为现行简化字,并于1988年重印3000册。
2.5 其他
(1)明·万历《叶县志》
时任叶县知县的高文登主修,教谕王邦静编纂,万历二十年(1592年)刊印。全志共2卷,凡20目。该志已散佚。
(2)清·顺治《叶县志》
时任叶县知县的许鸿翔奉河南巡抚贾某之命限期纂修县志。许鸿翔延请本县名士数人于顺治戊戌之秋染翰,迄己亥仲春释觚,为时不足一年告成,由襄城人贾壮作序,顺治十六年(1659年)刊印,该志已散佚。
(3)民国《叶县乡土志》
民国十三年(1924年),由叶县师范学校教师郭登封广征博采,编纂而成。全志共分为15个条目,简要记述了叶县的历史、山川、实业、教育、古迹和民俗等,条目清楚,语言简洁。是书初为石印本,印数甚少,故社会散传寥寥,现仅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有藏书,叶县档案馆藏有复印本。1983年秋,为适应修志工作需要,叶县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将此书加以整理,1984年重印。
(4)建国后《叶县志》
最早应中共河南省省委要求,1960年秋建立“叶县编史修志委员会”,中共叶县县委第一书记刘大伦任主任,编委会下设办公室,中共叶县县委办公室主任万广义兼任主任,县档案科副科长高玉岭为副主任,具体负责编务工作。参加编纂者有叶县文化教育界名流党焕宇、段语禅、王影湖等五人。志稿于1960年9月5日开始编写,历经45天初稿完成,后刻印装订成册。全志稿共四卷,十章,四十二节,约计50万字。该志因仓促成稿,致使资料有舛误、疏漏之处,文字亦欠修饰润色,加之未经上级审查批准,故始终未正式出版发行。初稿油印本在今天叶县档案馆及部分相关单位还有收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根据上级指示与部署,新编《叶县志》凝聚了张介民、吴宝璋、王安、王富胜等前后几任县长的鼎力支持。叶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修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新县志在1995年7月和2008年9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前者上限追溯到远古,下限修到1985年;后者为续志,上起1986年,下至2002年。
3 结语
叶县地方志编修最初只是地方文人的自觉自发,后来是由上级批示,统一凡例,编排体例越来越精当,内容更加广博详细。编纂地方志一般首先要考虑如何获取所需材料。文本方面的材料是最基本的,尤其是以前的方志、家谱、文集、石刻文字以及官方记录等。一些编纂者还通过走访和观察获得额外的材料。这也就决定了编纂人员的基本构成,一县之长、学校教谕和训导以及地方上有文化的人士等都为方志的编修做出了贡献。地方志是非商业性出版物,出售获利并不是出版地方志的首要动因。对于一个县官来说,他拥有财政拨款、自愿或非自愿的捐款、编修和印刷的场所、自告奋勇的文人以及那些能够承担写样和监督刊版的书吏,其经济方面的考虑与多数商业出版者是大不相同的。
盛世修志以存史,鉴往昭来为资治。历代《叶县志》的编修与流转中可以看到明清两代地方上修志工作的下行要求及践行情况,是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经济生活、社会人物等方方面面的基本资料。
注释:
① 叶县地方史志办公室整理:《叶县志》(明·嘉靖),解放军测绘学院印刷厂,2009年9月。
② 叶县地方史志办公室整理:《叶县志》(清·康熙),解放军测绘学院印刷厂,2003年3月。
③ 叶县地方史志办公室整理:《叶县志》(清·康熙),解放军测绘学院印刷厂,2003年3月,第16页。
[1] 叶县地方史志办公室整理:《叶县志》(明·嘉靖),解放军测绘学院印刷厂,2009年9月。
[2] 叶县地方史志办公室整理:《叶县志》(清·康熙),解放军测绘学院印刷厂,2003年3月。
[3] 叶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叶县志》(远古-1986),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7月。
[4] 叶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叶县志》(远古-1986),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9月。
[5] 政协河南省叶县委员会编:《叶县文史资料》(第1-9辑合订本),叶县印刷厂印,2002年12月。
代万乐(1993-),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郑州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G114
A
1672-5832(2017)08-0158-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