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期刊编辑部管理工作刍议

2017-11-25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15期
关键词:方针办刊传统媒体

2014年8月,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传统媒体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发展。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提出的战略要求,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成为传媒业的重大任务,这对于各种媒体,包括传统的图书、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以及新兴的互联网媒体,都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

一、期刊编辑部管理工作在期刊出版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出版工作这个大的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期刊编辑部是每一本期刊从策划、组稿、审校到清样付印的具体实施者,决定了期刊的形式和内容,是期刊质量的直接责任体。编辑部管理是指为了完成编辑目标,保证编辑工作的正常开展并取得良好效益所进行的领导、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活动。期刊编辑部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点:1.制定明确的、稳定的办刊方针,并保证这个方针的贯彻实施;2.按照办刊方针,组成编委会和知识结构合理、年龄梯队相当、能力及性格互补、关系融洽而肯钻研的编辑队伍;3.按照刊物性质和方针要求,组成代表一定水平的审稿队伍和基本作者队伍;4.制定编辑部必需的规章制度;5.在内容、编排、装帧等方面形成刊物特色和风格;6.对刊物质量进行管理,制定质量控制要求和标准;7.建立编读信息反馈体系;8.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期刊编辑部管理工作的变化

1.办刊方针保持基本稳定

期刊的办刊方针是明确而稳定的,并不因为期刊内容传播的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大的改变。无论是教育期刊、学术期刊,还是大众期刊,办刊方针、刊物宗旨是一本期刊的灵魂,贯穿于整个刊物的策划、内容和设计装帧。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传统期刊不会因为新技术和新介质,而轻易改变办刊方针。

2.编辑队伍的管理适当调整

媒体融合对编辑的要求更高。传统媒体的编辑,更多承担了策划、组稿和编校的责任,但新兴媒体的编辑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全局观和懂得多种技能,如策划主题、熟练使用各种图文处理软件,以及在海量资讯中做出自己的研判等。这要求编辑成为跨工种、跨岗位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管理者要对编辑队伍进行培训,根据市场的变化,帮助编辑更新思维,了解新形势,掌握新技术,编辑自己也要多看多学,根据期刊传播方式的变化、阅读方式的变化和受众群体的变化及时调整编辑思路。从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两方面提高编辑素养,发挥编辑职能,才会保持编辑队伍的活力,办出适应市场,具备盈利能力的期刊。

3.编辑环节增加

相较于传统期刊编辑工作,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期刊编辑环节有所增加,体现在栏目策划、组稿、编排等方面。媒体融合要求编辑在进行传统媒体编辑的同时实现内容数字化、产品延伸化。栏目和文章是否更适合新媒体受众群体,编排设计和软件处理是否能满足数字化传播,产品是否有延伸开发的可能,都是编辑部要考虑的问题。

4.质量管理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纸质期刊

传统期刊的质量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与期刊所载内容和编校质量有关,涉及期刊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结构合理性、语言文字规范性等方面的表现;另一个方面与期刊的形式有关,涉及期刊在整体设计、印刷、材料等方面的表现。那么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期刊编辑部的质量管理除了以上两个方面,还包括了新媒体产品呈现形式的表现。例如,读者用不同的设备进行阅读时,排版、图文展现方式是否合适;外部链接是否符合质量管理标准;与读者进行交互时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等等。

5.编读反馈系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除了传播介质的不同,编读交互的方式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编辑与读者之间能打破地域、时间的限制,在第一时间进行交流和反馈,编辑甚至能主动获取读者群体的各种信息,比如区域分布、年龄分布,也能迅速获得读者对产品的评价反馈。这些都有助于编辑进行反思和市场研判,运用到下一步的编辑工作中。

媒体融合势不可挡,其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态环境和信息传播特征,也对期刊编辑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适应新形势,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转变观念和思维方式,从受众的需求出发,打造好期刊、好产品。

[1]吴峰,李耀飞∶《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我国新闻出版改革的六大任务》,《编辑之友》2015年第1期。

[2]庄婷婷:《“互联网+”时代编辑的“华丽转身”——论新媒体编辑的角色定位》,《今传媒》2016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方针办刊传统媒体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传统媒体
围绕中心抓落实,开创办刊新局面
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
“诱敌深入”方针的提出与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