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相关会计问题的思考
2017-11-25南通职业大学财务处江苏南通226007
(南通职业大学财务处江苏南通226007)
在我国,科技创新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全国各地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的拨付也与日俱增,尤其是不少成长型企业也加入了这一行列,越来越重视科技的投入和研发。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渠道,日益受到国家和企业的重视,高职院校的科研经费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如何让这些款项得到合理规范使用,如何提高各种渠道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发挥其最大效能,当下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分类和特点
(一)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分类
高职院校科研经费是指学校、教师团队以及教师个人争取到的科研项目经费以及学校用于科研事业的发展与保障的经费等。按其经费来源渠道主要包括三类: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和校级科研经费。(1)纵向科研经费的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其从项目申报、立项、经费下拨到项目支出、验收都有比较严格的程序和规定,经费管理严格。(2)横向科研经费的来源主要是社会各企事业单位的资助经费,是高校对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以及技术成果转让等服务取得的配套经费,是当前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的主渠道,经费管理相对比较宽松。(3)校级科研项目经费的来源主要是高校的配套经费,是对纵向和横向课题经费的补充和奖励。其纳入学校的科研专项经费,经费管理比较严格。
(二)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服务对象与高职院校科研所处的地位决定了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科研项目多,服务广。高职院校科研项目一般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呈现出多学科、多门类,而且以横向课题居多,辐射面广,服务对象主要是广大的中小企事业单位。(2)项目资金少,种类杂。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与本科院校相比相对薄弱,决定了科研经费来源一般单项经费较小,但由于其研究更接近市场,更实用,因此其引入的项目种类多,尤其是在技术咨询、开发和技术服务上更有其独到之处。(3)内部审计粗,监督难。高职院校科研经费量少繁杂,长期以来很少有高校就科研经费进行监督审核,反映在财务报销上“制假”“超标”“滥报”“拖拉”现象严重。这四种现象和问题体现在科研经费使用上的实际情况是财务不真实、不相关、不规范。
二、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我国现有高职院校一千三百多所,但这些高职院校起步较晚,多数是由中专升格产生的,而且不少学校是新开办的民办院校,其高职历史绝大多数在二十年以内,这种状况决定了当前高职院校科研底子薄、能力弱、经费渠道少,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上更是制度不全、账务不规范。但由于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高职教育的科研经费投入上逐年增长,资金筹措渠道和方式日益多样化,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环节也成为产生学术腐败的主要地带。在新形势下,我国高职院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亟待解决。
(一)科研经费管理机构职责不清晰,责任不明确
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一般由科研处、财务处和项目(课题)负责人共同管理,科研处主要负责科研项目面上的工作,包括发放指导性意见,项目申报指南和指导以及科研信息的推送。负责校外科研合同的审核盖章,科研经费的到账以及校内科研立项与结题等工作;账务处负责科研经费的收支核算与报销工作,在项目结题时,凭科研处出具的结题批复办理经费报支手续;课题负责人或成员负责科研费用的预决算,按签定的合同进行报销。但由于科研处和财务处人手都有限,不可能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与审核,对一些项目的过程不可能做到全程监控,特别是对于购买资产的用途、使用和去向不能明辨,使用效益也无法核算,导致由科研经费形成的资产大部分因没有统一的管理而流失。
(二)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监督无力度
基于高校自身利益的驱动,许多高职院校管理者都很重视科研项目,想方设法争取科研项目与课题,高校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到科研活动中去,教师为了评职称也必须有项目或课题的支撑,这样就形成了科研的风气。在诸多方利益的驱动下,项目有了,但带来的问题也多了,对科研项目的后续跟踪和管理却难有人关心,机制体制极不健全,科研经费的开支结构、支出款项、项目财务核算、结算等都缺乏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有些经费在审核报销时没有相应的管理细则做参照;有些项目虽然结题,但费用不能得到及时结清,部分资金长期不能得到有效使用;有些科研经费在使用上缺乏监督,开支不合理,对是否存在盗用科研经费无法核实等等。当下加强对高职院校科研项目事前、事中及事后管理已经成为迫在眉睫,是高校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科研经费管理风险评估不科学,控制不到位
高职院校科研经费风险主要来源于高校内部行为。高职院校科研经费内控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科研经费使用、执行、监督三方面未建立和落实经济责任制;二是部分课题负责人对科研经费属于公共经费的理念认识不足,存在私有倾向,想方设法套取科研经费为己用,规范使用科研经费的意识薄弱;三是没有相关财务制度或内审制度规范科研经费的报销与审核,相关制度仅仅分散在高校各类管理制度之中,尚未形成具有约束力和执行力的内部控制体系。在风险控制方面表现为一是预算不准确、不细化,执行不严是通病;二是部分科研项目经费未做到专款专用,收支控制不平衡,科目核算不到位;三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没有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管理,资产共享差的问题尤为突出;四是对科研发票的真伪、有无实际发生监督不力,特别是对横向项目经费监督不到位,部分高校存在违法违纪问题。
三、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相关会计问题的思考
(一)完善财务制度,建立科研经费的风险评估机制
高职院校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和财务细则,将科研经费的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一方面要根据科研经费管理目标,设定控制目标,并及时进行风险辨别、分析和评估。在评估风险中,需要建立多部门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估机制,需要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细化,重要的是落实到高校内部的每个部门以及责任人,并做到有检查、有评价、有考核。另一方面财务部门要对收集到的内部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及时跟踪科研经费的使用去向;财务人员要熟知科研经费管理的动态与趋势,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通知相关职能部门,做到及时规避风险。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收集风险点,并寻找控制风险的应对措施。在现阶段,要探索建立两个制度,一是科研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确保科研经费信息公开透明,促进科研人员合法、按规定使用和报销经费;二是科研经费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将项目经费公开化、透明化。
(二)加强财务监督,切实做好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监督是内部审计的一项基本职能,监督是手段。针对科研经费的规范、安全、合理使用,内部审计不仅要健全科研内部控制制度,而且要注意防范科研风险。在新时期既要加大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力度,查处科研经费使用上的不合理、不合法的问题,又要让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潜能,确保科研经费资金使用上的安全有效,让科研业务活动得到正常开展有效运行,推动高职院校科研事业健康发展。在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上,要建立科研权力清单,防止学术行政化,做到清单外无权力;要建立科研责任清单,防止科研管理部门乱作为或不作为,形成项目负责人、项目单位、科研处、财务处、国资办、审计处、纪检监察处等部门内部监督的治理体系;要建立科研负面清单,让科研人员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从而激发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积极性,鼓励科研人员聚精会神搞研究,推动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规范财务管理,建立科研经费绩效奖励与约束机制
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是提高高职院校统筹调控能力的基本保证。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上高职院校应着力构建以绩效考核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体制,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上要创新理念,改变过去“重核算、轻管理”的观念,要向管理要效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把科研任务和科研工作成就与报酬联系起来,最大限度调动科研团队或个人的积极性,奖励制度的制定要从项目的科技水平、对学校地位及声誉的影响、所产生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多方面进行系统考核与评价,设立各类不同的奖励项目和标准,这样不仅能对完成情况不好的项目人员给以压力,鞭策他们前行,也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鼓励项目出成果、出影响、出效益。同时还要制定科研考核管理目标,并将目标进行细化,做到考核有据有点。另外财务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力求会计服务便利化。
四、结语
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历,从会计视角梳理分析了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应对措施,目的在于让高职院校的科研经费得到更加合理的使用,健康的发展,让科研人员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以饱满的姿态积极投身到各项科研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