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益众筹模式及发展对策探讨

2017-11-25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商业会计 2017年16期
关键词:公益事业众筹公益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在互联网平台的支持下,公益众筹凭借其开放化、透明化、创意化等优势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相对于由公益组织发起并借助传统媒体进行宣传的传统公益模式而言,公益众筹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公益模式传播面窄、筹资速度慢等问题,还极大地拓宽了公益事业的范围、提高了社会公众参与度,为我国公益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不对称、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市场体系不成熟等原因,我国公益众筹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公益众筹的可行性分析

(一)公众社会责任感的增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强,对公益事业的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高薪阶层和大学生而言,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解决社会问题并实现自我价值。公益众筹不同于传统公益模式,它不仅以其独特的网络传播优势扩大了参与者的范围,而且不局限于金钱和物质的捐助。因此,公益众筹模式的出现,无疑迎合了社会公众的需求,为他们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提供了舞台。

(二)公众对互联网的使用需求推动传统公益模式转型。根据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网民规模达7.10亿元,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元。如此庞大的数据表明,互联网已开始深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依托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逐渐成为大众交流的主要方式,越来越多的网民倾向于通过网络途径获取信息。显然,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已不能满足人们快速获得信息的要求。公众对互联网的使用需求促使传统公益模式转型,公益众筹的出现无疑是传统公益模式变革的最好体现。公益众筹模式不仅满足了大众对信息时代的要求,而且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宣传的公益项目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更高的关注度,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公益众筹平台建设。IT技术的发展为公益众筹平台的建立提供了技术可行性。在大数据的分析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体系的支持下,众筹网、积善之家、京东众筹、青橘众筹等众筹平台在我国迅速建立并运行。依靠IT技术运行的众筹平台与传统公益平台相比,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扩大了项目的影响力。此外,以支付宝、微信等为代表的网络支付模式方便且易操作,为众筹平台解决了资金捐助渠道难题,进一步完善了公益众筹平台的建设。

二、公益众筹的发展现状

2011年,“点名时间”众筹平台的上线运行,为我国众筹行业的发展拉开了序幕。公益众筹作为众筹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开放化、创新化、大众化的特点吸引了广大公众的参与。根据盈灿咨询平台发布的《2016年1月全国众筹行业月报》显示,2016年1月众筹行业共新增项目3 358个,其中公益众筹项目达659个,占比约为19.63%。在1月份的476.67万投资人次中,公益众筹获得了305.59万人次的支持,占总人次的64.1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公益众筹在我国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基于公益众筹项目的性质,我国的公益众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求助型公益众筹,另一类是创意型公益众筹。求助型的公益众筹主要是为了改善贫困家庭的困难现状,比如“轻松筹”平台发布的项目就属于此类型。另一类是创意型,多由具有创意的公益组织或大学生发起,要求项目有创意和吸引力,比如某高校大学生发起的 “为母校高三学子众筹明信片”项目,此类项目的价值在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公益氛围,提高大众的创新意识。

公益众筹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规模,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开始关注公益众筹领域,希望为公益事业尽一份力量。在这种良好的公益氛围环境下,公益众筹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三、公益众筹模式分析

(一)公益众筹的优势。

1.拓宽筹资渠道、提高筹资效率。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越来越受到大众青睐,人们愈加倾向于从新媒体途径获取信息。因此,在网络众筹平台发布的公益项目,不仅可以通过以互联网设备为载体的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多种途径快速传播,扩大筹资渠道和提高项目关注度,还可以利用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快速完成支付,极大地提高了筹资效率。

2.扩大公益范围、提高项目创意。传统公益组织开展的项目大都集中于扶贫、救灾等方面,而借助众筹模式开展的公益活动除关注扶贫、救助外,更多的是强调创新和梦想等。根据中国经济网发布的《2015年中国公益众筹发展报告》显示:公益众筹的范围涉及环境保护、紧急救援、扶贫助农、困境救助、社区发展和互助、文化和技术传承等多领域,可以说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极大地拓宽了公益项目的覆盖范围。公益众筹与传统公益模式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公益众筹项目有成功和失败之分,即公益众筹项目需要被放入公开市场接受大众检验,只有符合大众价值观、被大众认可的公益项目才能成功筹集到资金,所以公益众筹项目要具备一定的创意。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创意”的门槛有利于提升我国公益项目的质量,促进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

3.降低参与门槛、提高参与度。根据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有公益众筹平台约18家,不同平台对发起人有不同的门槛准入要求。比如众筹网、积善之家的准入要求相对较低,个人和公益组织均可发起公益众筹。相对于传统公益模式而言,发起人门槛的降低为“草根”阶层和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机会。随着我国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许多“草根”阶层的家庭在遇上重大疾病时面临没钱治疗的困境,而公益众筹则为这类家庭筹集费用带来了希望。患者家属只需在网络众筹平台上进行申请、提交材料并通过审核后,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为患者筹集到一定数量的费用,且不需要承担还款压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他们拥有创新意识、开阔的思维和大胆的公益梦想,众筹平台则为他们的梦想提供了舞台,大学生开阔的创意思维促进了公益众筹的发展,公益众筹则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和挑战新事物的能力。

(二)公益众筹存在的问题。尽管公益众筹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且解决了传统公益模式的许多弊端,为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美好前景,但是由于我国公益众筹市场机制尚不成熟,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我国公益众筹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由于公益众筹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还未建立起完善的法律体系,因此公益众筹模式在运行中面临着诸多法律问题。首先,关于项目质量方面。众筹平台发布的项目一定要保证其合法性,才能有效保护出资人的利益。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法律对公益众筹项目的合法性进行鉴定,如果仅靠众筹平台的审核制度来分辨,则项目的合法性得不到有效保证。其次,关于项目发起人和众筹平台的资格认定方面。2016年9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三章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采取公开募捐方式开展公开募捐,但可以与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开展公开募捐,募得款物由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管理。”但是到目前为止,在各个平台上依然可以看到许多以个人名义发起的“轻松筹”项目在运行。可见,《慈善法》的出台并未完全解决发起人资格限制的问题,这些问题还需更加完善和严格的法律制度对其进行约束。最后,在公益众筹项目的筹资过程中,发起人、众筹平台和出资人的权利与义务没有明确,极易造成发起人不履行承诺、众筹平台不履行相关义务的现象。

2.信用危机。随着“敛财、骗捐”等虚假网络公益案例的曝光,公益众筹模式开始出现信用危机。由于时间、距离等因素的限制,众筹平台对于申请人的姓名、身份证件、项目内容、家庭住址等信息做不到实地取证,只能通过网络途径对发起人提供的书面资料和照片进行审核。在这种不够严格和规范的审核程序下,信用只能靠发起人自身的道德底线进行约束,因此,许多虚假项目乘虚而入,诈骗案例屡见不鲜。由信用问题引发的诈骗问题不仅降低了公益众筹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更有损于出资人的利益,信用风险已严重阻碍了公益众筹的健康发展。

3.监管不严。公益众筹面临的监管风险主要来自于政府和众筹平台两方面。(1)政府方面。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也没有出台相关的行业准则规范,公益众筹的运行几乎处于零监管状态。在缺乏宏观体系的监管环境下,公益众筹面临着不被公众信任的危机,同时许多不法分子也利用监管漏洞进行违法犯罪。(2)众筹平台方面。公益众筹平台作为公益众筹的核心环节,涉及项目审核、融资筹款、资金管理等多方面,是发起人和出资人的连接平台。目前,我国众筹平台对项目的监管不够严格,在信息公开方面也未做到规范化,这导致许多虚假项目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只有众筹平台加强监管力度,才能为公益众筹项目的质量提供保障。

四、公益众筹的发展对策

公益众筹作为互联网环境下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不仅迎合了时代的变化,更极大地促进了公益事业的发展。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法律的约束、社会的监管和自身体系的完善,为了保障我国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公益众筹模式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完善法律法规。公益众筹的发展过程需要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因此,我国政府需要完善公益众筹领域的法律法规,保证公益众筹模式有序运行。(1)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发起人的项目质量进行约束,要让众筹平台在审核项目时做到有法可依。(2)需要有完善的资格准入制度,对众筹平台的公募资格和发起主体的项目发起资格进行严格审核,防止不符合要求的平台和组织非法开展资金募集活动。(3)明确发起人、平台和出资人的权利与义务,用法律对发起人和众筹平台的行为进行规范,为公益众筹的运行提供法律保障。

(二)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为保障公益众筹的规范运行,我国公益众筹行业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信用评价体系的主体应包含三部分,分别是政府、众筹平台和社会公众。(1)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监管,对公益众筹平台和公益项目进行信用等级评价,以增强公众对公益众筹的信任度。(2)公益众筹平台可以通过项目前期的审核、项目中期的管理和项目后期的监督,对公益项目的质量、可信度、信息透明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3)社会公众作为出资人参与到信用评价体系中,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也能进一步加深其对公益事业的了解。

(三)加强监管力度。主要从政府和众筹平台两方面进行。(1)政府方面。政府作为权威部门,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管体系,对众筹平台的运行给予全程监管。对于公益众筹中的违法行为,政府应该严格进行处罚。此外,政府还应在公益众筹行业建立起行业监管协会和行业标准,做到行业自律。(2)众筹平台方面。众筹平台应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做到坚持原则、有责任感。众筹平台首先要建立相关制度规范平台自身的运行,在此基础上,众筹平台要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在遵守法律法规、行业准则的前提下,对项目的前、中、后期进行严格把关,既要保障项目的合法性,还要保障项目运行过程的公开透明度。此外,众筹平台还可以借鉴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做法,比如建立起完善的客户咨询投诉反馈处理流程,做到及时听取客户意见,更好地促进公益项目的健康发展。

众筹与公益的结合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公益的认识,也为公益事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我国公益事业的变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公益众筹领域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只有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规范行业运作模式,加大监管力度,才能为众筹在公益事业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公益事业众筹公益
公益事业与趣味活动并举,小黄狗以公益驱动环保
公益
公益
公益
众筹
公益
爱让我们在一起——献给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们
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研究
新闻众筹初探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