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目的和策略

2017-11-25杨晓桐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思维评价

杨晓桐

(扬州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0)

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目的和策略

杨晓桐

(扬州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0)

课堂提问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本文将从提问的目的、提问的策略方面谈谈对课堂提问的看法.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目的;策略

1 提问的目的

教师的提问不是随意化的,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经过仔细考虑所提出的。因此教师提问的目的有所差异,一般有以下几种:

1.1 为提醒注意而提问

这类提问一般没有实质性意义,是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做好准备而提问的,答案较为唯一。如:“听同学们朗读完之后,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这样的提问学生可以简单地说:“可以,”也可以选择不作答,因为结果已被老师和同学认可了。

1.2 为复习检测而提问

这类提问是具有针对性的,是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而提问的,提问时间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尾,可以是书面练习也可以是口头练习。提问对象是依据练习的难度,教师有针对性进行点名提问。

1.3 为激发兴趣而提问

这类提问答案是多元开放的,学生可以自由作答,自由畅想。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事半功倍。但这类提问并不是泛泛而提,而是针对教学内容有目的提问,同时又能激发求知欲、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教师会提问:“同学们你们暑假都去哪里玩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找好切入点进行教学。

1.4 为解读文本而提问

这类提问在语文课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既包括对语文内容的提问,也包括对语言形式的提问。既包括对全文的整体概括,也包括对某些段落句子、词语甚至标点符号的局部探究。总之,这类提问为了帮助学生解读文本、感悟文章内容而设计的。因此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应该有几个“主问题”(是指根据教学重难点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它能统领某一教学板块),围绕主问题,可以设置若干个小问题,他们根据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问题群。”问题群可以是链状的、树状的、辐射等结构形式。当教师对于学生不能回答或不能正确、全面、深刻回答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启发诱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追问是提问教学中进行启发的重要方法。

1.5 为表达训练而提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1]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一路花香》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你是那只破水罐,你会对挑水工说什么呢?”让学生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力,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将自己心中的话进行适当组合用语言表达出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效果的策略

2.1 巧妙设计提问内容

(1)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

小学生处在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且注意力不集中喜欢玩耍的阶段,然而他们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投其所好,将提问内容与学生喜欢、感兴趣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唤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使他们积极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这样就能将问题的作用发挥出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提问内容要具有启发性

斯宾塞曾说过:“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学生个人的发展过程,应该鼓励儿童自我去探讨、去推论。教师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诱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当中的“诱导”意在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那么怎样才能使提问内容具有启发性呢?①要善于寻找突破口,关于突破口是需要教师花费时间与精力去寻找的,突破口可以是课文的重难点、课题、课文中心句、课文有争议的地方等。②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自己提出新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讲课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③提供给学生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对比分析,进而从不同角度去思索问题,各抒己见。

(3)提问内容要有预见性

教师的预见性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发展的判断和前瞻。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是一段旅程,在这旅途中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教师要想让学生顺利流畅走完这段旅程,就必须对旅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预见,才能有效避免这些意外惊喜带来的困扰。当然问题设计的预见性只是帮助教师明确教学方向,并不是禁锢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范围内,学生可以自由作答,畅所欲言。

(4)提问内容要有创造性

创造性提问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种子,是引领学生去探究未知世界的钥匙。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当提出创造性问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使提问能够漾起学生思维涟漪。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曾说过:“孩子生来求异,不愿像鹦鹉学舌那样,没有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师要善于提出开放性问题、矛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索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不是像有的老师提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下一句是什么”这种简单、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对发散看法的分析,又可实现思维的优化,求得思维的共鸣。[2]同时教师应当授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化,化繁为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教师方法上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2.2 综合运用提问技巧

(1)善于把握夸奖的“度”

在有些情况下,对学生进行高度评价是适宜的。例如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或提问内容是事实性问题或是简单知识点回顾时,面对学生准确的回答,我们可以进行一定的高度评价。但是当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时,教师就当谨慎使用高度评价,因为它是高水平思维发展的绊脚石。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高度评价的常用语是“说的太好了”、“你说的完全正确”等,诸如此类的表扬会导致全班学生的答案比较雷同,因为学生逐步以得到老师表扬为目的,而不去倾听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只回答出让老师满意的答案,从而得到老师的表扬。当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被动接受时,例如“你说的对,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还有什么解决办法呢?”,会诱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浪费”时间

目前,在一线语文课堂中我们会发现有的教师习惯给出问题后直接请学生进行回答,表面上看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更多的语文知识讲授给学生。然而新课程标准的语文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教授更多的语文知识。那么,如果将学生思考的时间增加到3-5秒会发生什么呢?有研究表明,当教师将候答时间从1秒增加到3-5秒时,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给出的答案会更加具体详细、有逻辑;会有更多学生愿意主动回答问题;会提出更多的问题……此外,对教师的行为、态度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的提问策略会更加丰富,使提问数量减少而质量会明显提高,提问类型趋于丰富多样。[3]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对于一些问题无法及时做出回应也是正常的,教师要进行耐心等待,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同时这样也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别是针对一些思维比较迟缓、内向的孩子,教师更应当给予足够的思考时间,耐心等待学生,并向学生投去一个赞许的眼神或者一句鼓励的话语,学生会因为老师的鼓励而获取自信心,从而可以提高回答的准确率。

(3)教态要自然大方

教师的教态教态包括端庄大方的姿态、热情友好的眼态、健康良好的心态以及恰如其分的姿态,它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可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忽视自己的教态。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隐形地向学生表现出教师真实的内心情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教师的教态影响着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如果教师显得精神饱满、思想开阔、和蔼可亲,就会无形中树立了教师的权威,学生自然乐于思考问题。反之如果教师显得孤僻古怪,学生就会产生惧怕和回避的心理。因此,我们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自由民主的课堂范围,使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

2.3 提问评价要有心

评价是课堂提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心的评价能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不足所在。同时评价也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导向和监控的手段。可以说作为一种完整活动的教学,“评价”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正因为课堂评价的存在,才使得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可控制的活动。[4]

需要强调的是,有心评价并不是指单纯地积极肯定的评价,积极鼓励学生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教师盲目地表扬学生,对于学生的错误采取“不作为”态度,这是十分糟糕的。所谓有心,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心理素质,该表扬就要毫不吝啬的赞美,不该表扬时学会守口如瓶。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及时提出。同时还要注重评价语中的语言素养,不能仅仅是真好、真棒等索然无味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一句诗,俗语,名人名言等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活力还在无形中熏陶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严永金.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M].西南师大,2009:167.

[3] Kenneth Tobin,The Role of Wait Time in Higher Cognitive Level Learning,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7,1(1987)69-95.

[4] 覃兵.课堂评价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14.

杨晓桐(1994.02-),女,汉族,江苏盐城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小学教育语文。

G623.2

A

1672-5832(2017)08-0106-01.5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思维评价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思维跳跳糖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思维跳跳糖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