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作品类型的角度来分析缅甸现代短篇小说
2017-11-25刘丽虹
刘丽虹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从文学作品类型的角度来分析缅甸现代短篇小说
刘丽虹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1948年缅甸独立后,缅甸文学获得了新的发展。独立以来缅甸的主流是反映缅甸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和独立前后缅甸人民的社会生活。在现代涌现出了许多新型的文学作品,很多作品直接反映了人民的真实生活。以缅甸作家吴觉莱乌的短篇小说为例,从现实型作品的角度对短篇小说进行分析研究,探索缅甸现代文化和缅甸人民生活的现状。
短篇小说 ;红色情意; 爱 ;信奉
1 前言
1948年缅甸获得独立以后,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一些进步作家主张文学要为革命,为人民,要反映现实,反对为艺术而艺术。这一时期的文化主要是小说。为了繁荣和鼓励文学创作事业,历届的缅甸政府对作家都采取了某些积极措施,如颁发文学奖金、举办文学节纪念活动,学问讨论会和选派作家参加国际性的作家会议等。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世界先进文学思想的传播,缅甸文坛也越来越活跃。[1]其中包括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频繁出现。以下将对作家吴莱乌的作品-《短篇小说集》进行分析,来探讨缅甸现代文化和人民生活的现状。一个创作热潮的兴起不是脱离社会和时代的孤立现象,相反它必然与该时期的社会思潮和时代情绪有着不可分割的种种关系。[2]这部作品创作于1980年-2006年,里面将缅甸人民的爱恨情仇展示得淋漓尽致。
2 《短篇小说集》的作者背景介绍
这部作品的作者为吴觉莱乌,出生于1946年10月30日,籍贯为仰光,缅族人,会缅甸语和少量的英语,未婚,自我嘲讽喜欢买彩票和打牌。吴觉莱乌曾经有很多笔名,这边《短篇小说集》中就是用了“红色情意”这个笔名撰写的。为什么叫做“红色情意”呢?因为在1970年,他曾以“红色情意”写了一篇“在诗歌中哭泣”的文章,之后,又陆续用“愿望”、“得别”、“饮血”等笔名撰写过小说。因为“红色情意”比较受大众欢迎,所以就一直使用这个笔名进行创作。
3 《短篇小说集》的内容
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包括了60篇短篇小说。包括:1.《鹅与水》、2.《变蓝的苹果》、3.《喝牛奶的人》、4.《睡梦中》、5.《未破碎的梦》、6.《天空之路》、7.《没有思念的剧》、8.《呼喊与娱乐》、9.《人的屋子》、10.《非身》、11.《独特天空》、12.《我成为小说中的主角》、13.《纸张上的树》、14.《海洋中的河》、15.《庆祝》、16.《没有水的船》、17.《不重要的话》、18.《微不足道的世法》、19.《咖啡之剧》、20.《小说中的人物、湖和桥》、21.《混血儿》、22.《普通人的山顶》、23.《呼吸中的第二模样》、24.《真正的相伴》、25.《无怂恿的意识》、26.《十年季节的山谷》、27.《不成功的阴谋》、28.《树的故事》、29.《放大的错误》、30.《不理解的衣服》、31.《名义上的小说》、32.《杂乱雨》、33.《复杂心理》、34.《新领地》、35.《沙漠之端》、36.《红色情意话语》、37.《为保护庄稼不受不合时节雨的公告》、38.《零和他的住所》、39.《三十分之一的歌剧》、40.《明日之光》、41.《排场》、42.《变成石头的遗骸》、43.《消磨时间的人》、44.《了解红色情意吗》、45.《没有传记的镜子》、46.《未曾读过的剧》、47.《》、48.《梦中梦》、49.《拖鞋的消亡时代》、50.《红色情意-娶妻》、51.《阅读》、52.《内裤》、53.《笼中云》、54.《经济学关键》、55.《关注力的另一方面》、56.《空与旅行前准备》、57.《敲门声》、58.《我未写的小说》、59.《闲话》、60.《作家的短篇小说》。
4 《短篇小说集》创作时期缅甸的政治以及文学现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缅甸杂志由于种种原因大多被迫停刊,短篇小说也因此失去了赖于生存的载体。抗战胜利后,随着文坛的复苏和新旧杂志的大量涌现,沉寂了几年的短篇小说园地重又焕发生机,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48年1月,缅甸获得独立,但旷日持久的内战接踵而来,国内政治局势异常复杂、动荡,广大人民依然处于艰难困苦之中。40年代末,“新文学”、“现实主义”等名词出现。很多作家在新文学思想影响下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劳动大众的苦难哀伤,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3]缅甸文艺批评家昂丁在对1983年10月至1984年11月缅甸216中杂志刊载的1085篇短篇小说进行研究所写的《短篇小说年终报告》将该时期缅甸短篇小说分为“无主题”小说、“主题”小说、“专题”小说等几类,从创作方法上又分为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种。这些短篇小说的表现内容和艺术特征都在朝着丰富性、兼容性的方向发展。[4]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于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5]
5 从里面的两篇短篇小说来分析缅甸现状
5.1 从《真正的相伴》中来看待缅甸人民的爱恨情仇
小说描述了一位痴情男子在得知妻子得了不治之症后的绝望,他一个人来到湖边,解下手中的金表想抛到湖中,那一刻,他在想,我抛掉的是手表还是时间,原以为抛掉手表时间就会静止,妻子就不会死,然而这一切都是假象,手表是他们在结婚那天妻子亲自为他戴上的,意为绑住这个男人一辈子,然而如今男子觉得能捆绑他的只有这个手表了,他觉得就算是小鸟也不自由,因为必须有风它们才能飞翔,妻子是他唯一的亲人,是继他父母飞机失事后唯一爱上的人,然后妻子就要离他而去了,这让他觉得生活的一切都是假的。所以才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相伴。从这篇短篇小说中可以看出缅甸人民用情至深,不管是哪个年代,都有真感情的存在。
5.2 从《红色情意-娶妻》看缅甸婚娶文化
小说描述了一位男子在路边带了一个陌生女子回家而引发的误会。他的朋友每每见到他就问:“你是不是结婚了?”然后他只是带了一个陌生女孩回家,并为了买了新衣裳而已,别无其它。他的很多朋友都纷纷为他叹息,为什么这么年轻就要葬送在婚姻的坟墓中。这与缅甸的婚娶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在缅甸,很多人都是不结婚的,他们认为,单身要远远比结婚来得快乐,不需要承担责任,一个人可以潇洒的生活。特别是高校老师和身份比较高得人,他们认为如果找到一个不合适的人,反而会降级他们的荣誉,所以宁愿选择一辈子单身。这篇短篇小说的作者也是单身,从这就可知道为什么在缅甸单身率那么高得原因了。
5.3 从《新领地》来看缅甸宗教
这篇短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位性情怪异的男子对天堂的执着。他认为通过他的研究就能更加熟悉并解开天堂之谜。他的门窗一年四季都是紧闭的,除了奶茶店的老板知道他偶尔来喝喝奶茶外,其它人对他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有两个陌生男子来敲门,因无人应答他们便推门进去。屋里没有光线,一摞摞厚厚的书堆在书桌上和地下。这位男子仰卧在地板上,刚开始大家以为他已经死了。最后才发现他在睡觉。原来这位男子一直痴迷于天堂的研究。与外面几乎算是隔离了。从这里我们可以来思考一下缅甸的宗教。缅甸有接近85%的人信奉的是佛教,他们相信轮回,相信因果报应,所以在有生之年都会多做善事。然后这位男子对宗教的痴迷越已是过分痴迷,而这类人却确实存在在生活之中。
6 《短篇小说集》的意义
20世纪缅甸短篇小说在缅甸的文化环境中发生、发展,并自觉参与了缅甸社会的发展进程,履行着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它承载着身后的民族文化,融合了世界文学文化的丰富元素,也体现着缅甸作家在文学意识、观念、美学风格、艺术手法。[6]缅甸短篇小说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在进入民盟新的领导者的引领下将有更好的发展。
[1] 许清章.缅甸文学简介.东南亚研究资料.1908年:75
[2] 尹湘玲.论缅甸历史小说的创作.东南亚纵横.2007:45
[3] 尹湘玲.20世纪缅甸短篇小说的流变.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11
[4] 尹湘玲.20世纪缅甸短篇小说的流变.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12
[5]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80
[6] 尹湘玲.20世纪缅甸短篇小说的流变.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12
刘丽虹(1990-),女,汉,广东省湛江市,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缅甸文化。
H421
A
1672-5832(2017)11-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