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红岩》的创作及人物形象

2017-11-25付鹏鹏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许云峰江姐红岩

付鹏鹏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

浅析《红岩》的创作及人物形象

付鹏鹏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

小说《红岩》,是在建国初期写作较为成熟的长篇小说,被定为是红色经典小说作品之一,人物形象丰富,性格突出,真实的故事情节,从而展现出在解放前夕重庆地下党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情况,成功的塑造了以江姐和许云峰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本论文通过对二人的形象分析,展现出革命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小说在写作上的的突出成就。进而肯定小说的价值和小说的突出贡献。

《红岩》;创作;人物;影响

《红岩》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中国军事文学长篇小说。它主要叙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中,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1961年12月,正式出版,此书重印113次,册数则超过了一千万。为红色经典作品,轰动一时。创作过程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典型。

1 《红岩》的创作过程

1.1 《圣洁的血花》应运而生。在1950年7月1日,重庆《大众文艺》一卷三期发表了罗广斌、刘德斌、杨益言三人署名的报告体文章《圣洁的血花——献给九十七个永生的共产党员》,同年11月出版单行本,全文描述了在残酷的监狱生活下的英雄们,如在文章的开篇作者这样写到:“光荣的死者们安息吧,你们没有完成的,我们千千万万未死者将继续完成它。”在内容和形式上这个文章没有达到预期的写作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在建国初期对于这一事件的一种解释,但对于后期小说创作有了很深的借鉴意义。

1.2 《在烈火中永生》发表。在1958年2月,《红旗飘飘》第六期发表了罗、刘、杨三人写成的回忆录《在烈火中得到永生》。1959年,经过几次修改,中国青年出版社作为重点书出版了《在烈火中永生》对原来的书名做了调整。与《圣洁的血花》向比较,这一次修改在人物、细节的创作上得以丰富,在人物的设置方面有四个因误入国民党集中营领地的流亡学生、爱国志士杨虎城将军,赞同革命的民主人士、张学良将军手下的副军长黄显声将军,龙光华等人物。可以说在主题思想上与报告文学发生了转变。

《圣洁的血花》侧重描写英雄人物在狱中的艰苦生活,在《烈火中永生》里被清晰化了。主要体现在作品以文学想象的方式展开对主体的想象,人物从性格的刻画上表现出一种主动性,人物的主体内心世界呈现出来,战士们的光辉形象也比前者的写作中体现的较为丰富。这种在创作上的改变是对于革命传统教育的一种呼应,可也正是体现了在建国初期的教育规约之下的文学创作使主体的塑造流于单一这一特质。《在烈火中永生》里主体性是随着时代精神的呼唤和阶级斗争的不断升华而发生改变。但之后对于作品的创作,对于写作基调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分歧。

1.3 写作基调的把握——《禁锢的世界》。1956年3月,刘少奇做了《对于文艺工作几点意见》的讲话,鼓励给业余作家采取一种政策:“一方面让他们参加工作,一方面给他们写作时间,一定时候还可以离职写作。”因此政策的提出,同年10月,重庆市委批准了三人的申请,1956年底,三人创作的长篇《禁锢的世界》初稿完成。1957年各个报刊开始连载其中片段,在1958年7月之后受到重视。

《红岩》的创作在亲历者回忆、革命传统教育演讲活动之后,正式走向了小说创作的轨道当中,当时的重庆市委领导大力支持——请来沙汀做指点、提供了一切有用的背景资料和有利于写作的方便条件。1959年第二稿由于“既未掌握长篇的规律和技巧,基调又低沉压抑,满纸血腥,缺乏革命的时代精神”而未获通过,作品可以称的上是中途夭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本书的创作来说最大的困难和阻力是如何摆脱真人真事的束缚。

“真人真事的束缚”与“低沉压抑的基调”成了作者遇到的难题,问题在于作者看待真人真事的眼光与时代精神和对新英雄形象的要求发生了冲突,如何站在阶级斗争的角度理解全国解放前夕的形式,如何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看待共产党员的牺牲,如何赋予革命党人的世界以哲学意义成为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也需要在作品中着重加强共产党人的主体性的过程的描写。

1.4 小说《红岩》成书。到1961年1月,经过了多次修改,小说正式改名为《红岩》,这是作品的思想、艺术的大转折的一次修改,是小说全书定局的关键,作者说:“找到了高昂的基调,找到了明朗的色彩,找到了小说的主导思想,人物也从而变得更加崇高、更加伟大了。”同时也明确了小说的题材和主题。侧重于如何把先烈塑造的更崇高、更伟大。从而一批新英雄形象得以诞生。

在经过了初稿到定稿,反复修改之后,小说在1961年12月10日全部定稿,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

2 英雄的人物形象塑造

小说在1961年得以出版发行,在全国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正反派的人物塑造真实客观,典型丰富,生动的反映出英雄人物的性格,在重庆的解放前夕,具有先进思想的共产党人与当时还在西南挣扎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殊死反抗,谱写出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以江姐和许云峰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形象,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分析和研究,小说中写到的文字,值得我们细细的分析与品读。下面我们对二人的形象塑造进行细致的分析。

2.1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江姐是小说当中较为细致分析的人物形象之一,她以自己独特的性格表现出其对于党的决心和信心,,坚信党必将取得胜利,建设新的中国,可以说,她的形象代有一定的典型性,是当时女性党员的杰出代表。许云峰是作为当时重庆地下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动摇,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之下丝毫不动摇,坚定自己的信念,坚定党的胜利是民心所向,希望新中国成立,虽然二人到最后都为信仰而牺牲,但他们的英雄形象值得我们细细的分析,首先体现在人物的语言上。

2.1.1 江姐的人物语言。小说当中写了不少女性人物包括江姐、李青竹、孙明霞、双枪老太婆等人物,而其中她们的灵魂人物就是江姐,用孙明霞的话就是“我们离不开你”,那么这样灵魂性的人物,语言也是有一定的特色,让敌人害怕。

小说当中这样写到,党甫志高叛变之后,可以说重庆地下党组织收到了重大的损失,许云峰、成岗先后被捕,但敌人清楚地知道江姐在党组织的职位和一定的影响能力,所以甫志高带领着军统人在川北找到了江姐,甫志高说到:“江姐,我真感谢你的帮助。你在重庆临走时教诲我的话,至今我也不敢忘怀。我一定永远遵循你的教导,为无产阶级光荣伟大的不朽事业献身……我记得我那时说过,胜利就要来了,雾散云开,阳光普照着大地!可是真的没有想到,我们敬爱的老彭同志,竟在胜利前夕,永远的和我们别了,江姐,我心里真的悲痛……”应当说甫志高流露出了自己的真实性格,他希望以自己的话去动摇江姐对于党的信仰和对于党的忠诚,他有过分的强调出彭咏梧的死是党的重大损失,但是这没有改变江姐的想法,她给予了有力的还击。历史上的诸多事件证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够解放中国,从而使得以江姐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我党的优秀党员在国民党的酷刑之下,以较强的言语反击国民党反动派,他们无计可施,也对于当时重庆未被破会的地下党组织得到了保护,党的秘密坚决不会说出,充分的体现出江姐的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国民党反动派的酷刑,无法改变江姐对于自己革命道路的选择,而在许云峰的身上也是得以充分体现的。

2.1.2 许云峰的人物语言。通过对于作品的阅读,小说在正面人物的描写上写到的人物包括李敬源、许云峰、成岗、余新江等人物,其中重点描写的人物就是许云峰,他的语言是小说中浓墨重彩的地方,深刻、典型。

许云峰犀利的言语让徐鹏飞无话可说,通过对于其语言的着力描写,我们能够看出许云峰带有的的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经过了长时间的监狱生活,我党的消息在敌人不经意的情况下传到了监狱的党组织下,市里有李敬源和成瑶等人的坚持,狱中的战友在江姐、许云峰、齐晓轩等人的宣传下继续进行着斗争,正如许云峰的话:党在哪里,我们都要坚持斗争,进而为最后越狱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除了对于二人语言的描写之外,还对于二人的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2.2 典型性的人物动作。小说中的人物刻画上对于人物的动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重要的情境当中除了对于人物语言的刻画之外,动作的描写也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2.2.1 江姐的动作描写。新中国建立的消息传到了重庆,传到了渣滓洞和白公馆之中,此时,她们的心是沸腾的,虽然重庆当时没有解放,但这些党员坚信:只要继续坚持狱中斗争,就能等到重庆的解放。此时的女狱室里,她们的心是沸腾的,当得知新中国以五星红旗作为国旗的时候,她们开始在自己的狱室里绣五星红旗,这也是在后来对于作品改编的一个重要场景。

种种迹象表明了国民党会在此时大肆屠杀这些共产党人,但是这些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女性是不怕牺牲的。在绣红旗这一章节里,这样写到:江姐依偎在李青竹身边,凝望着刺绣中的五星红旗,她不仅理解战友们的兴奋心情。她看到了胜利,可也看见了集中营的最后的斗争。她知道,在越狱和屠杀的斗争中,必须付出多少生命作为代价。这代价,也许首先是自己,也许还是别人,但她宁愿用自己来代替一切战友,为党保存更多的力量。然而,在欢乐的战友面前,在五星红旗面前,她什么也没有讲。几个简单的动作:依偎、凝望,以及下面的心里活动,充分的体现出当时以江姐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心情,依偎在李青竹的身边,她二人可以说是共患难的革命姐妹,凝望着刺绣中的五星红旗,表现出激动的心情。国民党是无法让新生政权的消息带入到监狱当中的,黑暗很快就要来临。

特务颤抖着手,心慌意乱地提着钥匙,不去开锁,却抓住牢门硬推,孙明霞迎着特务的声音,走向牢门,轻蔑地说了一声:“推什么?钥匙在你手上。”特务喊道:“江雪琴!李青竹!收拾行李,马上转移。”敌人说的很是委婉,说的是转移,其实是到了秘密屠杀的时候,年轻的孙明霞只是对于说的转移理解的很单一,但是江姐知道这是转移,也是自己最后的抗争。

2.2.2 许云峰的动作描写。人物的动作可以说是对其人物形象的集中表达,小说之中对于许云峰的动作描写,夸张的说有点出神入化的地步,以此来歌颂优秀的共产党员形象。当甫志高叛变带着军统的特务指认许云峰的时候是李敬源发现的破绽。而此处对于许云峰动作的描写是较为详细和细致的。小说当中这样写到,许云峰扭头向外察看,只见茶园门口,人丛里夹杂着几个星级可疑的人。再往门外一望,一眼看出:便衣特务封锁了市场的所有道路。许云峰猛然见到甫志高守在门外,领着两个陌生人正要挤进茶园,他知道情况不好,便两手按住桌沿,低声地神色不变地说“老李,马上通知转移,甫志高叛变了!”许云峰无比坚强、果敢、镇定的神情,更加强了他试图从万分紧张的瞬间寻找突然脱险机会的决心。“来不及了。”许云峰把茶碗推向一边,急速的交代着:“甫志高不认识你,你赶快走。通知区委、成岗、刘思扬……还有小余,所有甫志高认识的人全部转移!”许云峰丢开了报纸,从拥挤不堪的人丛中站起来,仿佛一点也没有发现危险似的,缓步向甫志高走去。直到叛徒卑劣的目光对准他时,许云峰才不慌不忙的高声招呼道:“甫志高,你来了,这边做吧。”在危机降临的时候,许云峰通过自己的敏锐与果敢,保护了当时党的组织,动作当中,话语当中体现出他伟大的革命品格,成为光辉形象的共产党员。

3 《红岩》的突出贡献

《红岩》是在我国伟大的革命现实土壤上生长出来的一枝奇花。它形象地告 诉人们: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我们的先辈,曾经走过了多么艰巨的路程,即使是在全国胜利的前夕也还经历了那么英勇壮烈的斗争场景。小说对这番斗争所作的艺术记录,使它成了为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树立的一块高大的纪念碑。更为重要的是《红岩》同时又是一曲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赞歌。

我们很难找到一部作品能象《红岩》这样塑造出如此众多的共产主义者的形 象,能象《红岩》这样真实生动而又深刻地描画出成批的共产主义者的崇高灵魂小说在这方面成就,使它成为一本名副其实的共产主义精神的教科书。

4 结语

这是一部较为优秀的作品,其创作的经历和人物的形象,以及其独特的贡献在当代文学的发展史上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对于其还在做出细致的研究,通过对于作品的细致阅读,让我们有了更为细致的方法对于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红岩》在我国当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也是其它作品所不及的。可以说贡献之大,影响深远。

[1] 严家炎 《红岩》的突出贡献[J]贵州社会科学 1984,(4).

[2]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0年7月第三版.

[3] 黄蕾 革命主体形象的生成——以《红岩》的创作与改编为例[J].上海师范大学 2006.

付鹏鹏(1991.02-),男,蒙古族,籍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 研究生在读,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

J81

A

1672-5832(2017)11-0028-02

猜你喜欢

许云峰江姐红岩
红岩
红色基因与艺术传承
一次未遂的自杀
氍毹煮酒唱“红岩”
全球“跑马”,欧洲1天20场
上汽红岩插上互联网翅膀
江姐的信使 :一生无悔的选择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二)
红岩英烈张文端:潜伏在敌营中的乡长
歌剧《江姐》的故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