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音乐教育中对于音乐灵感的实践

2017-11-25张小涵

长江丛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音乐

张小涵

初探音乐教育中对于音乐灵感的实践

张小涵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活动,它是人们物质生活的财富,更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结晶,在所有的音乐活动中,音乐教育作为通过教授音乐知识来影响人的思想情感、思维品质、提高音乐技能的一项社会教育,它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对于音乐的认知和把握,而从中迸发的音乐灵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历史上有很多音乐家都通过音乐教育的手段在各个方面获得了音乐灵感和体验。本文将从音乐,教育和灵感之间的关系,体现,意义等理论方面分析入手,探究在音乐教育中对于音乐灵感的实践的基本规律。

音乐教育 音乐 灵感 实践

一、音乐与灵感的关系

灵感既是一种人格特质, 也是一种状态体验。灵感是由各种内部或外部的诱发刺激所唤起的一种驱使个体追求卓越的欲求动机结构或欲求状态[1]。“灵感”这一词被广泛使用于问题解决和创造力、宗教以及人际关系等诸多领域中,涉及心理学、神学、文学和艺术等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灵感”来表达我们的体验或感受,如“茅塞顿开”、“下笔如有神”、“柳暗花明”等均涉及灵感体验,即感到被启发、被鼓舞或被激励等。心理学中表示灵感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有益于心理健康,能够增进个体的幸福感。神学中表示“灵感”有“吸入灵气”、“充满灵气”和“燃烧”等意思,是神灵赐予的恩物,与天才的概念相结合。在音乐领域里,灵感和音乐也有着必然的联系,西方古典时期众多的作曲家们,例如我们所熟悉的Bach , Beethoven和Mozart,他们在编写自己的曲子时经常灵光一闪,集中精神写下了流传至今的不朽之作。再例如世界著名的演奏家们他们在思考如何突破自己的演奏技巧时,突然灵光一闪,拍桌惊起似的找到了新意,记下了那些让观众如痴如醉的动人旋律。又或是闻名中外的音乐史学家们,他们不断地研究古今中外的人和事件,不断在资料中获取答案线索,他们又是如何获取灵感从而写下了那些为人称道的精彩评记呢。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那么音乐的艺术之美应该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也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2]。这就说明音乐教育在美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受教育者通过音乐教育的途径获取音乐知识,从而通过自身的汲取将音乐表现出来,灵感在这一过程中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可以说音乐灵感就是对于音乐创造力的体现。当我们常常与伟大的音乐作品接触时,便培养出了“有乐感的耳朵”。我们以演奏家为例,演奏家在自己的演奏生涯中,不断汲取音乐欣赏经验。他无论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培养,只要长期地聆听接触各种优秀作品,这种能力就会得到强化,从而演奏出的作品也更加感性丰富并充实人的记忆,刺激和优化他的感官和大脑机能,使得变得越来越灵活。他们经常身于经典音乐作品的氛围中,汲取和积尽多方面的素材,频繁地接触全新的曲调和各种流派,所以演奏家们在创造时,灵感的来源就起到很重要的铺垫。

二、音乐灵感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体现

无论是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还是高校中的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的课堂永远应该和其他学科的课堂不一样,我们多的更应该是开放性的音乐课堂。开放的音乐教育在于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模式,它更应该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从中小学来说,特别是较低年级的受教育者,他们天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所以他们对于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动作表现出来,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应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来源于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以及未知,这样,他们对于音乐的灵感就来源于他们所拥有的已知和想象的未知。在中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育者要为受教育者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3]。根据低年龄受教育者好动、好玩游戏的心理特点,把他们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形象具体化。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观活动和肢体活动结合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因而获得他们自对于音乐认知上的更多灵感。

对于大学生这样的高等教育群体,音乐教育的课堂往往是很沉闷的,大学里音乐教育课程一般以公共课为主,即使是对于音乐专业的受教育者来说也是如此,受教育者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原因有二:(1)从受教育者的方面看,他们慢慢地从稚气未脱到步入成年,生理和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渐渐成熟,没有了孩童时期的过多天真和好奇心,拥有更多的是自制性和反思性。(2)从教育者的方面看,大学的教师普遍年龄偏高,基本是在中壮年或老年阶段,他们可能没有过多的精力去用中小学的教育方式来设置课程。试想一下,大学教授不可能带着大学生们围着满教室做游戏。如此看来,大学教育者们中规中矩的上课,传授着理论知识,受教育者们中规中矩的接受获取的音乐知识,他们的想象力在课堂之中就被禁锢了。不过现在也有很多拥有着先进理念的中学和大学,他们的任何课程包括音乐课程都采用西方式的开放性课程。再也不是以传统的教育者为主导性,而是以受教育者的角度为主导,教育者充当着一种引导的角色。笔者曾经就在某先进中学做实习音乐教师的经历。面对几十个拥有开阔思维,独立思想的孩子,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去教授所谓的知识。因为他们有途径并且有能力找到一切关于知识方面的相关资料,他们精通英语,外籍资料当然也不在话下。传统的授课方式只是让他们觉得像是毫无意义的灌输式讲座,他们不会全身心的投入,这样作为教育者的笔者来说,很难让他们开发出创新性的思维,对于他们获取音乐知识的灵感也就很难挖掘出来。这样一来二去,不但受教育者的音乐灵感不会被激发出来,教育者也没有了继续传授知识的积极性。笔者认识到这一点之后,认为音乐灵感带来的积极性效果是无穷的,它有助于将创造性的观点转化为创造性的作品,有益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更是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受教育者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

音乐灵感能给受教育者提供一种有力的、巨大的和振奋人心的情绪知觉转变, 能给他们提供希望、意义、价值和生命的明晰性,并且能使受教育者摆脱使人麻木的抑郁或机械性的常规, 激励他们的行为, 扩展他们的知觉,使他们充满活力。所以,笔者在教育者的角度进行教授时,就尽最大的可能去发挥他们的音乐灵感,本着让他们拥有课程主导性的想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事实是,他们给了笔者很多的惊喜,他们根据自己现有的音乐知识储备和对于周围环境事物的认知情况,在自己自编自导自演的音乐剧中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在汇报结束后向笔者提出了很多值得采纳的建议,这也是笔者特别欣慰的事情。

三、音乐灵感对于音乐教育的意义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经提出他的观念“灵感说”。他认为,艺术创作源于灵感[4]。我们不能说这句话是真理,但辩证的思维需要让我们知道,灵感虽然让人捉摸不透,难以言说,但却有它的独到之处。灵感并不是从人们的脑子中空跑出来的东西,有些灵感始于天赋,但大部分与技艺相对。所以音乐灵感必然来自于音乐方面的诸多技艺。虽然灵感有稍纵即逝的特点,但并不用担心,音乐家在进行音乐创作的时候,灵感悄然而至,又突然而去,就在那一瞬间,可能就能激起音乐家无穷的想象力,同样在音乐的教育过程中,为了让受教育者能够拥有更多的灵感,关键是在于给他们输入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的方式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挖掘可能存在的音乐灵感并激发出来。

天赋是人们生来就有的东西,被称之为“天性”,我们没有途径去研究天生的东西,音乐天赋便是如此道理,就像有的人天生就五音不全,或有的人天生就对节奏很敏感一样,但技艺确是人们从实践以来就慢慢积累出来的。有的孩子从孩童时期就开始接触音乐技能训练,那么这样的孩子肯定比没接触过音乐训练的孩子在音乐上有更多的造诣,从而音乐灵感也会更容易被激发出来。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演奏家除了天赋以外的东西,那必然跟从小就刻苦学习音乐方面的技艺分不开了。对于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面对的受教育群体可能来自于不同的身份和年龄,我们必须要会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激发他们内在的音乐潜能,哲学上说量变引起质变的概念对于音乐灵感的启发是非常必要的。受教育者的音乐灵感同样还可以体现在和音乐不相关的其他门类。学科之间也有互通的地方,数学方法中,有一种叫做举一反三,音乐灵感的激发便有助于实践的升级。音乐灵感是感性的,来自于人对待音乐的情感体验。音乐教育也是素质教育,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受教育者的审美鉴赏能力,艺术修养和音乐表演技能,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除了自身所固有的教育教化功能外,还和其他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而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音乐灵感又对音乐教育有着强化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启迪,引导受教育者激发学科创造力的作用,这更加让教育工作者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激发灵感,实现创造力是教育事业,乃至全世界的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一种能力。

四、结语

以上简要的从几个方面阐述了音乐灵感在音乐教育中的体现和作用。灵感的特性我们不能量化的去定义,只有用不断地实践去证明真理的存在性。马克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音乐灵感是检验音乐能力多少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未来不断的音乐教育过程中,育人是重点,这个时代创造力是可贵的,对于国家来说创新性人才是可贵的。在音乐教育领域内,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地接受教育过程中,积极获取音乐灵感的来源,不断迸发出新的有趣的音乐出来,这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需要共同努力的地方。

[1]何建刚.灵感—创造性思维最动人的成果[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2):18~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2011:2~3.

[3]张蕾.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感[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3).

[4]高阳.艺术创作的源动力--论柏拉图的灵感说[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36(16).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音乐学院)

张小涵,女,汉族,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指导教师:张红霞。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音乐
浅论党风廉政教育实践中的隐性教育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生活教育”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