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教师党支部发挥作用机制和平台的实践与探索

2017-11-25祝明桥

长江丛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支部机制

张 鹏 祝明桥

建立教师党支部发挥作用机制和平台的实践与探索

张 鹏 祝明桥

在当前世界高校普遍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大浪潮之下,我国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的背景环境、任务都产生了巨大变化。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作为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支部主动适应当前党建新情况,创新新模式,以迎接当前支部建设所面临的新挑战。因此更需要深度分析基层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的作用和机制,探索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并且根据高校当前教师党支部情况,进行党支部新平台的创新与实践,从而提升高校基层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工作水平。

教师党支部 基层党组织 作用机制 平台建设

一、前言

当前,随着信息交互时代与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与海内外的文化、思维交流日渐前沿化,各种文化观念和思潮的交织激荡,使高校成为文化交流和思想交锋的首要阵地。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如何有效发挥教师党支部在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工作中的作用,如何深化党支部的作用机制,并逐步在适应新环境中进行创新实践等已经成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发展的重要议题。这些议题使得高校教师党支部作用机制与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在当前的信息化网络化形势中,高校教师党支部作用机制建设与平台建设工作应当与当前的新环境相适应起来,积极利用新环境、新资讯、新技术,来深化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探寻新思路新方法,形成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在新时期的新局面[1]。那么对于高校教师党支部的机制与平台的实践探索,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开展:

二、充分重视高校教师党支部作用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重视支部作用机制是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迫切需求

当前高校的主要的社会功能实现过程中,高校基层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基层教师正是通过对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的高等教育基本职能的履行,来达到对于高校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能力、科研能力持续发展与提高,最终推动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这一过程一方面对高校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在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方面也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2]。

因此在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对这样一个概念进行强化: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不仅仅是对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补充,更是当做高校整体党建工作中的一个重心之一。我们深知:推动教学改革深化,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改革和发展最重要的中心任务,而这一任务主要落实在最基层的教学单位。在充分调动发挥党员教师在推动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加强教书育人、提高教学质量中的先锋作用的过程中,教师党支部起到了在十分重要而突出的位置。在这一位置上,为了使能适应新时期教师党支部开展工作的需要,保持积极改革、勇于进取的良好工作状态,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党支部可以针对教学工作充分开展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在信息交流、批评与自我批评过程中使党支部的先锋作用进一步扩大。对党内同志产生了凝聚力同时,对党外人士产生了吸引力,对教研室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二)高校教师党支部的作用机制是科研开发中教师党员的精神指引

当前,高校逐渐成为自主办学的实体,各高校为争取国家科研项目的立项,为争取与社会企业签订科技开发合同,做到按时、按质、按要求完成科研和开发任务,使学校不断开拓为国家科研经济发展服务的新局面,并藉以推动学校自身的发展,不仅需要大批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更需要党员教师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带领参加科研的教师或开发人员努力奋斗。

高校党员教师不仅作为教师担负着高校人才培养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 也作为科研人员承担着开发创新的科研任务。这一双重角色决定了高校党员科研人员在党的建设中要肩负科学育人和科学攻关的光荣使命。高校教师的教育能力、科研能力更是其业务水平的基本体现。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对于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政治水平与业务水平的双轨考核措施对于强化高校教育科研管理、提高党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3]。

(三)高校教师党支部的作用机制是高校教师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高校不仅是当前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主要基地之一,更是国家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工作对象涵盖了从高校主要的教师群体。从提升高校党员教师个人思想政治素质、职业能力到提升整体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水平,党支部的工作内容与党员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高校基层教师党支部作用机制与平台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基层教师的切身利益,更让党员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与高校教师支部建设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使高校教师党支部作用机制与平台建设成为推动高校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三、充分促进高校教师党支部的主要作用机制建立与深化

俞正声曾在中共上海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主要的功能包括教育改革,教书育人,队伍建设[4]。然而在当前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及发挥作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重对于党支部制度进行建设和管理,忽视了党支部有效机制建设的常见现象。因此需要高校教师党支部在进行支部建设和发挥作用过程中,能够对各种有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总结与提炼,形成一整套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党建机制。在不断探索过程中能够对这一机制进行完善深化,使之不断科学化、合理化、并且严密有效。从而使党建工作能够更加的规范科学的有力保障。因此不仅要从理论学习上对作用机制进行优化,更要完善健全对于党内组织生活的机制,更要建立起对于教师党员考核激励机制。

(一)建立健全理论学习的作用机制

高校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宽泛的信息获取能力是其主要的理论学习优势所在。但是否能够主动的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或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却与党员教师自身的学习自主性相关,不一定会持久地进行。我们了解理论学习是党建工作开展的先导与基础,因此建立起高校教师党员完善的学习制度,并将学习结果与考核激励制度相结合是建立起理论学习作用机制的关键一步。这不仅仅需要健全理论学习体系,通过有分层的,按步骤对教师党员理论学习地进行组织。还要创新学习制度,创新学习载体,从而促进党员自我学习、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学习积极性,建立并完善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和学习氛围,使教师党员能真正做到经常学、自觉学、深入学。

(二)完善队伍建设与组织带动的作用机制

高校教师党支部完善并加强队伍建设与组织带动作用机制,需要对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和组织生活进行严格有效地把控,并进行全面的指导。

首先要依据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精进、纪律严格、作风正派的基本要求,对于基层教师党员队伍的建设重视起来,在选拔、培养、任用、考核教师等方面的组织考量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加大对教师党员队伍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党员队伍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充分调动队伍的积极性的基础上,使高校教师党员队伍实现职业化和专家化。

其次加强党内组织生活也是完善组织带动作用机制的重要途径。通过定期进行党员谈心,听取党员思想汇报,到进行党员民主评议、组织党员实践。丰富的党内组织生活是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带动作用的有利基础。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总结高校教师党员的有效管理形式,将党内组织生活作为传递理论思想、提升教师党员政治素养的常态化手段。

通过加强监督和指导教师党员的组织建设与组织生活,结合当前高校教师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达到组织带动与队伍建设双赢的目的,完成队伍建设与组织带动的作用机制的优化。

(三)组织严格的考核激励机制

在前面的基础之上,为保证有效开展教师党员党支部工作,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党员党支部建设,需要为高校教师党员党支部建立起一套相对更加严格的考核激励机制。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与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的指导下:对高校教师党员和党支部建设的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既可以采取组织考评、学生测评等传统形式,也可采取网络投票、在线系统评分等多种新形式相结合。在坚持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特色创新,既定性分析也要定量考核[5]。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支部、党员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同时,在评奖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也应给予支持。在教师党支部作用机制与平台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有效经验成果,采用网络、报纸、电视等等媒体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强化教师党员队伍对于支部建设的荣誉感、使命感。

四、不断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平台的创新与探索

教师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基层组织发展中的中坚力量,是党在高校工作的重要战斗基础。依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要以科研团队、教师团队为基础进行行之有效的高校教师党支部平台建设,通过支部平台建设来促进科研,通过支部平台改革来推进高校教学改革,通过支部平台提升引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使党支部建设与科研工作、教育教学培养工作进行结合,党的支部建设更具活力,更具成效。因此如何促进党支部平台创新成为了激发党支部活力,推动基层党组织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重要方向[6]。

(一)探索多维度、系统性组织平台建设

随着信息化浪潮与互联网浪潮的逐步深入,高校教师党支部作为信息化速度最快的基层党组织之一,首先应当意识到应快速推动平台建设以适应当前的互联网信息发展环境,更好地完成平台的发展建设。因此高校基层党支部交流平台建设首先应当具有系统性和多维性,在实践中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理论和实践维度。

从支部组织维度上可以逐步高校教师与学生党支部平台共建、高校教师与研究生党支部平台共建、与兄弟院校党支部平台共建等方式来建设党支部多方位平台,促进党支部之间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使平台创新在支部组织这一维度得到了重要的基础载体。

从平台载体上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渠道与网络模式,依托已有的网络平台资源建立起从包括QQ、微信、微博在内的个人终端信息交互平台。从不不同的网络信息平台出发,对党员队伍进行组织。从而达到信息便捷互通、思想交流快速的支部组织生活新模式,为教师党支部的工作提供更便利的信息载体。

从党的政策方针传达,理论学习教育维度上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办公系统,OA系统等信息交互系统组建起党支部以及党支部之间内部办公网络,采用电子文件传达、抄送,在线政策学习,甚至无纸化网络党课形式,为党支部组织建设提供更加快速有效地传达途径。

在党支部宣传维度上也可以采用网络自媒体发声模式,结合当前时事热点采取微博官方号、微信公众平台、订阅邮件等推送宣传内容的方式,将群众关心的热点时事、科技从业者普遍关注的专业前沿资讯、党内政策动态与党支部宣传内容相结合,让组织内部形成学习热情,更让支部在群众中产生持续的吸引力、影响力,发挥长效作用机制。

(二)发展多方位党员思想动态跟进方式

当前的高校在政治宣传、政策传达、思想交流领域的信息传递,主要通过网站、校报、会议等一系列方式来完成。然而在高校普遍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在基层单位的教师数量不断增加的,学校层面的思想信息通过传统方式传达到基层的效果开始逐步弱化。同时,基层教师的思想动态也不能够及时,直观的反馈。形成了思想交流逐渐弱化、单向化的趋势。因此如何有效、直观地将支部信息传达给支部党员,并对党员的思想动态、现实困难等信息及时的跟进并反应回馈,成为当前支部平台建设需要研究的一个方向。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平台创新;更多的是系统的摸索发展出一套方法,能够结合党员在日常的生活中、组织活动中、科研中、教育教学中等多方位信息的,忠实的反映出党员思想动态。切实,及时地对党员的思想状态进行跟进。这样多方位的动态跟进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党员在工作、生活、科研中起到党员模范先锋的带头作用,也能更好地为党员的理论学习提供个性化的辅助与支持。

五、结语

综上,在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师党支部作用机制建设与平台建设,应当立足于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通过强化对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作用机制的重视与建设,探索建立和完善高校基层教师党建平台。并希望能够在这一基础之上改善高校教师政治学习环境,提升高校教师的综合政治素质和教育立德能力。更希望通过机制创新和平台创新,不断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从而能够为高校教师进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科技研发,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保证。

[1]饶志华.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五化”[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5(2):89~95.

[2]于江波,杨德宏.党建视角下高校基层教师交流学习平台建设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5(8):212~214.

[3]夏立新.论高校党员科研人员的模范作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9(5):374~376.

[4]李树学,王玉平,麦小菡.浅议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及其作用的发挥[J].党史文苑,2015(16):44~47.

[5]杨冰,庄森.有效发挥高校教工党支部作用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150~151.

[6]邓健,任学锋.创新组织设置,激发党支部活力--在科研、竞赛团队建党支部的实践与探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2):138~140.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本文系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5年基层党建创新项目。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支部机制
支部联建润“甘泉”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民进吉林省直联合四支部的“支部经”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