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跨文化研究

2017-11-25

长江丛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跨文化师生关系

汲 翔

对外汉语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跨文化研究

汲 翔

师生关系的处理是课堂教学环节中最为基本的一环,也是教学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同样重要。本文通过比较法、文献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对比中外课堂中师生关系的特点,分析以“强交际环境”为文化背景的中国教师与大部分以“弱交际环境”为文化背景的外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冲突,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师生关系 强交际环境 弱交际环境 文化冲突

一、师生关系概述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既包括教与学,教学相长的关系,也包括以人际交往为前提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既理性,又感性。

汉语教师一般是自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处在“强交际环境”文化背景下的汉语教师, 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习惯上仍然采用较为“强势”的单向教学模式,即教师灌输知识,学生端坐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而除去和中国共处在亚洲文化圈的日韩等国家的学生,大部分西方国家的留学生自小都是处在“弱交际环境”的文化背景之下,“平等”、“民主”的观念已经内化在他们的价值观之中,于是他们喜欢在课堂上发问、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处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师在与留学生进行交际的过程,必然会产生诸多的冲突和矛盾。

二、中外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的比较

(一)中国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以仁义观、忠孝观、礼仪等级观等传统儒家思想为精神内核的民族精神。而“尊师重道”则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与教学的领域,教师常常是高高在上不容冒犯的对象。教师代表着权威,学生必须也愿意服从于这种权威。这些都与中国人含蓄、内敛、尊重他人的性格传统有关。中国的教育模式是以教材、教师、课堂三者为中心,知识追求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这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作用,使学生能比较快捷地获得前人所积累的知识。

中国文化是群体文化,所以中国的教育强调社会群体的目标,培养从属性,要求合作与相互依靠,追求和谐。这种文化导致了中国学生的沉默以及课堂气氛的沉闷。中国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是依赖型、被动倾听型、谨慎思考型。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对教师的极大依赖,极度渴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反馈;学生习惯被动倾听教师的讲解,忙于做笔记,课下进行模仿和练习,在模仿练习中学习知识;面对问题,学生总是喜欢谨慎思考,再慢慢悟出答案。

(二)西方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如果说中国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儒家思想,那么西方精神的内核则是“独立、平等、民主”的自由观和权利观。在这种文化的长期浸染下,西方人格外强调独立的人格与个性,崇尚自由,注重维护个人权利与领地,重视人格上的平等。因而在西方人眼中,教师与学生是完全平等的,都是行动自由、相互独立的个体,教师没有权利干涉学生行动上的自由与人格的独立,学生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西方的教育模式以美国的杜威的教育模式为主,即以学生、活动、经验三者为中心,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经验活动较多,便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

西方文化是个体文化,个人主义是西方最重要的文化模式。课堂文化作为其主导文化的延伸,其价值包括独立性、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比较自由,学生可以自主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老师提出质疑,教师也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讨论,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是独立学习型,主动参与型,和冲动反应型。

三、建立跨文化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求同存异、合作趋同

处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师生交际必然会遇到种种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师生双方都应该学会用跨文化的眼光和方式与对方真诚地沟通。中国教师应该理解西方学生心中的平等观念,努力摆脱自己是“权威”,学生必须听从教师的观念,尝试与学生平等相处,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卸下防备,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外国留学生也应该尊重中国老师的授课风格,俗话说“入乡随俗”,虽然西方课堂中的模式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成长,但不得不说中国的教育模式利于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这对于留学生学习汉语是非常有益的。

(二)正确认识差异、创新教育理念

中国的教育模式确实存在一些弊端,但是文化并无好坏之分,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在保留中国教育制度优秀精华的同时,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无论是中国传统的课堂,还是与外国人接触最多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师都应该意识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材施教,才能够使教学活动良性地循环下去。

(三)增强跨文化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除了过硬的专业文化知识,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素质就是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尽管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总是有意无意地代入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如果不能具备跨文化的能力,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

[1]汪红梅.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华夏地理,2015(04).

[2]杨津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实施过程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3.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

汲翔(1995-),女,汉族,山东莱芜人,大连外国语大学2016级汉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跨文化师生关系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