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时间观念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2017-11-25兰乔宇

长江丛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观念交际

兰乔宇

从时间观念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兰乔宇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语言交际,而常常会忽略掉非语言交际这方面的信息。但是无论是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都会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时空中发生冲突。时间观念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维度,是一个民族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产物,带有其本民族的文化色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着不同的时间观念,所以了解各个国家和民族在时间观念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跨文化交际 时间观念 时间取向 时制文化

一、时间取向

不同的国家,对时间的取向是不一样的。Kluckhohn & Strodbeck将非正式时间划分为了三种,分别是强调过去、现在和未来。具有过去时间取向的群体一般都非常重视历史文化传统,尊重过去,敬仰祖先,追求稳定性,并且在做事情或者重要的决策的时候,更加偏爱以史为鉴,愿意去用以往的经验来指导现在和未来。具有这类时间取向的国家包括中国,韩国,日本等。

强调现在取向文化的群体强调当下是最重要的,要享受现在,及时行乐,因为在他们看来,过去已经过去,而将来又飘忽不定难以预测,只有现在是可以把握和认知的。具有比较明显的现在时间取向的国家有墨西哥、阿拉伯等。

强调未来取向的文化与过去时间取向的文化相反,在这种国家,恪守传统的人容易被嘲笑,因为他们认为未来充满无限的可能性,容易通过自己的规划和努力争取到自己想要得到的,美国便是未来时间取向的典型代表,所以美国人很少恪守陈规,他们更喜欢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

二、时制文化

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以日常生活中人类对于非正式时间使用的特点为依据,划分出了单时制和多时制。

遵守单时制的人们认为,时间是线性的,它就像一根绳子那样,可以切割,也可以延伸到未来或过去。单时制文化的人们在做事情之前都会进行严密的计划和安排,倾向于在一段时间只做一件事情,只有将这件事情处理完毕才可以去处理下一件事情,而且讲究效率。具有单时制文化特点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北欧、西欧等国家。

在多时制的文化当中,人们的生活节奏相对来说不是那么的快,更喜欢在一段时间内同时做几件事情,他们更重视人们的参与程度,做事情也更加灵活多变。具有多时制文化特点的国家一般是非洲国家和拉美国家。

三、不同时间取向、时制文化下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

(一)对待历史态度

中国同其他西方国家在时间取向的差异首先就体现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中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我们重视传统,并将过去作为现在生活的导向。这在一些成语和俗语中可以体现出来,例如前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再加上中国有着灿烂的文化遗产,所以我们重视过去的心理也在祭祀祖先、维护民族传统等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其他西方国家,历史都很短,他们受到的是看向将来、期待更宏伟的未来的教育。

(二)文艺作品题材选择差异

文艺作品的题材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中西方时间取向的不同。中国人对历史十分感兴趣,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电视剧、电影等均是历史剧。比如说《甄嬛传》、《汉武大帝》等都是以历史为主线,来讲述人物故事。而西方国家更加偏向于制作科幻题材的作品,尤其是美国,可以说是世界上科幻大片产量最多的国家。

言而总之,中国人热衷于古装剧,认为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而西方人钟爱于科幻电影,因为未来更容易被把握。

(三)守时

严肃对待约定时间,也就是守时,是单时制文化的显著特点,但并不是所有单时制文化的国家都有这一特点。准时是现代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时间观念,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于它的理解也不同。比如说在中国做演讲时,我们会碰到许多这样的人,他们会说“我只讲几句就好了”,但是往往都会讲很长时间。而在西方国家,这种情况是绝对不会出现的,规定什么时候结束,就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束。

(四)时间的计划性

单时制文化讲究计划性,遵守计划是它的特点之一。中国人常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计划不如变化快”,这些说法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对待计划的态度。西方国家则十分注重提前安排和预约。比如在人际交往方面,如果邀请他人吃饭,中国人一般都是在宴请的前一天或前两天发出邀请,更甚者是临时起兴,但在西方国家则需要在一周前甚至更早发出邀请,这样除了可以显示诚意之外,更多的是为了让被邀请的人有充分的时间去做好自己的安排。

四、结语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时间语言,每种时间观念都代表了各自的价值观念。我们不能说哪一种时间模式更优越,因为每种时间观念都有它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以本民族的时间观念作为衡量其他民族的标准,而是应该去认同和尊重其他国家民族的时间观念,去克服在跨文化交际中因为时间观念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我们也不能困在本民族文化的局限当中,而是应该走出来,去理解不同文化的时间概念,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1]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2]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

猜你喜欢

跨文化观念交际
情景交际
维生素的新观念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坚持系统观念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