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文学与经典文学对比

2017-11-25李博琦

长江丛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经典作品当代文学文学作品

李博琦

当代文学与经典文学对比

李博琦

我们常说经典作品就是永恒不衰退的文化精华,它撰写着一个时代发生的故事,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境遇与历史背景。它之所以能够永远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是因为经历无数的光阴后仍具有可读的价值。本文通过对于当代文学作品和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多个角度的对比,找到彼此存在的互补性作用,帮助更多读者在选择作品时有更加全面的考量因素,在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中多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年代的作品提升文学的素养。

当代文学 经典文学 作品分析 文学情怀

一、当代文学与经典文学的概述

我们通常将建国之后的文学作品称为“当代文学”,国家版权法的颁布使得文学市场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百花齐放现象,各种题材的作品都有庞大的读者群体支持。经典文学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和世事磨炼仍然活跃于文学市场的作品,它的经典内容模糊了时代、国籍、年龄的界限,内容的精彩、写法的创新得到文学界和读者们一致的认可,作品的内容永不过时,传达着普世的价值观,将永恒的文学意识流传千古。

经典文学用一个更加贴切的词来形容就好比我们的启蒙老师,它其中的内容是有生命的,教育我们为人处世该具有的素质。从《诗经》、《春秋》、《论语》、《史记》和国外的著名经典作品给读者讲授一堂堂精彩的人生理论课;当代的作品有《茶馆》、《背景》、《平凡的世界》、《围城》、《梦里花落知多少》等类型的作品,其中不乏商业味道浓厚的作品。对于不同读者选择的作品也该有所不同,学生时代就应该多读一些我国经典文学作品如《论语》、《三字经》、唐诗宋词和当代以老舍、鲁迅为代表的作品。对于国外作品一定要慎重选择,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学生的知识量有限不足以完全了解国外的历史、经济、政治因素,制约阅读的效果。

二、经典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变迁

经典文学随着时光的变化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选择的范围会被人为的缩小,毕竟它的历史久远,很多写作手法和词语运用方面对于人们的实用性不足。作为学生在家长帮助选择作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些有利于学习成绩的作品,比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全国新概念获奖作品集》,这种行为会让经典作品受到一定的冷落,始于西周的《诗经》到《毛泽东选集》这段时间的作品最终缩小到了《四大名著合集》。

长期下来我国五千年的文明衍化的文学精华将被淡化,人们能够背诵的唐诗越来越少,反而是一些当红艺人的书籍成为了经典的雏形,不论是拜金主义的奢华风格还是谈情说爱的迷离故事,或是暴利愤怒的打斗片段都成为了今天商业文学的主流,这种文学占据着当代文学大部分比重,扰乱着文学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于当代文学作品,我们很多读者的失误在于谁获奖就去购买谁的作品,比如之前的莫言、刘慈欣都获得了国际文学大奖,他们多年前的作品被再次翻阅出来。几年前的矛盾、王安忆、鲁迅、朱自清、老舍等作家的作品只能在语文教材中学到,学生在文学作品选择方面的教育存在很大的漏洞与缺陷。不仅如此,当代文学的商业味道浓重,部分作家在写作品的初衷不是为了文学价值,而是树立新的商业IP,这部作品能否被著名导演翻拍影视剧成为了写作的关键,字词句的斟酌让人们读出了铜臭味,文学的价值在下降,人们对文学作品的需求也在发生着转变,功利化的心态让读者和作家、作品都呈现出浮夸状态,读书不在乎它对于自己思想的提升,而是惦记着书中的黄金屋、千钟粟,这种期望只能让市场左右文学发展趋势,而真正的不沾功利的文学好作品数量已经越来越少。

三、经典文学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经典的文学就像一块黄金总是会发出光芒,读过它的人们深知它在文学史发展的作用。在国外的众多文学中,莎士比亚的歌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有关爱恨情仇与家族争斗的故事。文中的写作手法清晰雕刻出每位主人公的形象和内心动作,反映出当时社会背景的阶级斗争,让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传为永世佳话。我们会拿当代的作品进行对比,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审美观点各不相同,可惜它们的文学地位难以与这部经典文学媲美。

然而,我们的当代文学总是被新的文学形式和内容所不断超越,文学也在创新中,一部分当代文学的创作离我们的时间并不遥远,却有着年代的隔阂。现在我们重读《背影》、《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等文章有一定的距离感,人们更加期待对未来的探索而不是对曾经的回味,这种追求新型文学力量的驱使下产生了无数的科幻文学、玄真文学、都市文学以及穿越文学,真正的文学作品变得没有看头,比起商业小说少些剧情多变的吸引力。

四、结语

当代文学与经典文学的共同存在并不违背文学创作的原则,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能够成为名垂千古的佳作,很多著名的作品都是被埋藏了数年后才被读者重视起来,好的作品必然经得起时间的打磨与读者的挑剔。每个人一生中能够认真阅读的作品有限,经典作品不代表适合每一个人的内心,我们常常听到读书可以给人以力量和信念,经典作品会成为我们优先挑选的作品。只有自己最需要的那本书才是自己的精神食粮,才能为我们解答生命中的一个个困惑难题,成就我们一段更为精彩充实的人生。

[1]童庆炳.文学经典建构诸因素及其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2]张文茹.前狼后虎、道至中庸——2012大洋洲文学年度报告[J].中国图书评论,2013(04).

(作者单位:成都七中)

猜你喜欢

经典作品当代文学文学作品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读经典(节选)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陕西当代文学创作透析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
当代文学授课经验初探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