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论视域下影响译者翻译行为的超文本因素分析

2017-11-25杨芙蓉

唐山文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视域东风译者

杨芙蓉

生态翻译论视域下影响译者翻译行为的超文本因素分析

杨芙蓉

翻译作为人类特有的高级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实现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媒介;人类的翻译活动不仅仅意味着语言符号层面的对等与转换,而且受到译者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中诸多超语言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和制约。

一、生态翻译理论的内涵

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生态翻译理论是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从跨学科的生态学视角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与人文学科的理论研究相嫁接而诞生的新的方法论,是一个从跨学科领域进行翻译研究的新视角;该理论对翻译的现象、本质、标准、过程、原则和方法等做出了全新的界定和诠释。生态翻译论强调译文不但要关照原语与译语语言维度的对等,而且强调其在文化维度以及交际维度上的信息植入与转换,强调译者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翻译过程的整合性研究,“通过展现原语、原文和译语在语言、文化、交际三元维度中适应与选择,提出翻译-语言-文化-交际-自然相互关联的整合性译论研究模式” 。

二、生态翻译论视域下的超文本因素分析

(一)风土人情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习俗传统和历史文化,而这些元素自然会在人类语言及其翻译活动中体现。例如,“拍马屁”一词源于元朝文化,蒙古族一般百姓牵着马相遇时,常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随口夸赞一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欢心。(360百科)可是后来沿袭下来,人们不论马质优劣,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如果直译为pat on the crupper of the horse(拍打马屁股)显然不妥,西方读者会一头雾水,而在西方文化中,polish the apple(擦亮苹果)表达愿意为他人效劳之意,引申为奉承、讨好他人。由此,不同历史沿革和民族文化形成的风土人情对于译者的翻译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二)气候地域

翻译活动是一种语际交流活动,这种语际间的交流不仅受到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气候地域条件等自然环境的制约,例如在中国文化中,东风是春暖花开的使者,象征着春天的来临,在《西厢记》中有记载“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此处东风代表春天的含义;《三国演义》中有记载“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此处东风代表有利的形势和气候条件;而在欧洲人心目中,东风则是寒冷的象征,因为欧洲的东风是由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冷风,因此,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讴歌的是西风而非东风,这体现了气候地域环境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三)生物物种

在中国文化中,“龙”为中华文明的吉祥图腾和皇权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龙”被形容为长翅带鳞、口中喷火的怪兽,成为邪恶的象征;“虎”被中国人誉为百兽之王,具有至高无上的威严,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百兽之王的角色却被“狮子”取代,狮子象征着庄严和威武,因此,英国人将狮子作为国家的象征,英国因此被誉为“不列颠之狮”,与狮子相关的成语不胜枚举,如“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 太岁头上动土),“the lion’s share”(最大或最好的份额)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生物物种及其文化内涵的差异,灵活变更喻体,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游刃有余。

(四)文化历史

我国古代的成语短小精悍但文化内涵却十分深刻,了解这些成语习语的历史渊源及其典故传说对于确保翻译的质量至关重要,例如成语“东施效颦”,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读者难以理解,如果仅考虑文本符号层面对等而直译则会造成文化内涵的缺失;因此,在翻译该成语时应充分了解其文化内涵,《庄子·天运》中记载,西施乃越国美女,传说其患有心病,发病时会用手捂住胸口紧蹙娥眉,丑女东施看到便去机械效仿,结果非但不优雅,反而惹得路人嘲笑;因此,该成语意在讽刺那些盲目效仿他人而出丑的可笑之人;在理解成语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译者可译为:The ugly lady Dongshi Imitates Beauty Xishi blindly,which implies imitation with ludicrous effection, 这样读者便很容易理解该成语的实指意义和喻指内涵。

三、结语

译者的翻译活动总是植根于特定的生态环境,其行为及其结果必然受到翻译生态环境中诸多超语言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有效处理这些影响因子成为翻译成败的关键;因此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这些因子予以关照并具备语言文化差异转换意识,从语言、文化以及交际维度对译文进行整合性研究,使译文更具生命力。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校翻译课程生态课堂价值荷载与模式构建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JG17DB338)成果;2017年沈阳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辽沈地区外语人才多元需求与高等教育支撑路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7-G235;

杨芙蓉(1978.12-),女,辽宁本溪人,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沈阳大学 外国语学院 110041

猜你喜欢

视域东风译者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东风Honda第十一代思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