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教学革新:赏识教育的启示

2017-11-25王爱爱

唐山文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革新师生关系理念

王爱爱

中职语文教学革新:赏识教育的启示

王爱爱

本文从赏识教育角度出发,尝试从不同层面探求中职语文教学革新的举措。

借助赏识教育促进中职语文教学革新,必须先要了解何谓赏识教育。赏识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差异在于教育者的思维理念,其直接面向学生群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构建信任、尊重、理解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与外界进行交流,达到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目的。赏识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教学方法,只有秉持其“以人性为基础”的理念,方可保证效能的产生。

一、现状梳理: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现状

伴随着中职教育教学的日渐成熟化,中职语文教学已经获得了较多突破,学界内聚焦于此的研究亦较为多样。笔者通过文献汇总和分析,结合自身长期教学感悟,对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现状进行了总结。总体而言,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呈现出良好态势,学生知识掌握较为牢固,教师教学方式相对合理,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顺利发展,为中职教育的“齐步走”奠定了基础。

但是,不可否认,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仍旧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职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师生关系相对紧张,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第二,学生差异性被忽视,教学评价相对来讲缺乏一定公正性;第三,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强制性、管控性理念较重,学生缺乏语文学习兴趣。

二、困境突围:赏识教育视角下中职语文教学的革新举措

(一)密切师生关系,创新教学形式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反之,则不利于教学效果的保证。因此,要进一步密切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是赏识教育的重要元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其更是密切师生关系的有效举措,教师在开展中职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理解学生的意愿,形成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为中职语文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创新教学形式,是中职语文教学革新的重要举措。赏识教育理念下,强调教学情景的多元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这点与本举措不谋而合。教师应该积极革新原有的教学模式,采取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翻转课堂等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同时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我就利用微课,蓝墨云班课等多种现代化教育手段组织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切实提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多元评价

包括中职教育阶段在内的所有教学阶段,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学生群体内部,在成绩、性格、兴趣等多个层面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形成了班级内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多层性。因此,中职语文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这也是赏识教育所关注的要点。具体来讲,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在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开展、教学总结等多个方面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以尽量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的作业,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与此同时,教学评价作为重要一环,需要特别说明。赏识教育认为,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性评价,对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确立有着显著成效,这点对于中职语文教学评价的革新有着重要启示。教师应该实施多元评价,善于结合学生原有基础、现有水平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同时借助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等形式对学生开展教学评价,保证教学评价方法多元、手段多元、形式多元。

(三)完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兴趣

如果说赏识教育理念的确立,是借助赏识教育革新中职语文教学的基础,那么在实践基础上对教师赏识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则是中职语文教学革新成效得以保证的基石。教师应该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理念的核心,进一步确立赏识教育理念,同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践行赏识教育理念,不断反思和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提升赏识教育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革新的推动作用。

同时,要想促进中职语文教学的进一步革新,必须重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从赏识教育角度来讲,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生个体的长处,并用温暖的眼光、鼓励的话语、理解的眼神引导和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中职学生存有自卑心理,但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可以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进行发挥,切实提高他们的信心。同时,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借助多元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能动性,革新中职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结语

不可否认,赏识教育对中职语文教学革新有着重要启示作用,文中所探讨的策略,重在抛砖引玉,希望可为相关研究或教学实践提供一定启示和借鉴。

株洲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412100

猜你喜欢

革新师生关系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六朝青瓷工艺的革新与影响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中国传统书院师生关系的构建、特征及价值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复旧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