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吴冠中油画的“意境美”

2017-11-25万文标

唐山文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意境美吴冠中油画

万文标

浅谈吴冠中油画的“意境美”

万文标

意境美是艺术形象中意与境、情与景、心与物交融契合的审美境界,是艺术美的基本要素,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本文以吴冠中画面的构成、形式与抽象因素为契机,结合色彩设置来探讨他油画作品意境美的生成,通过画面的色彩美与意境美的统一等方面研究吴冠中油画的“意境美”。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东西方艺术不断相互吸收借鉴。受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中国绘画艺术发生了巨大变革,西方油画艺术在中国发展迅速,同时,艺术家们也面临着在继承本名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艺术,使艺术作品突破传统束缚,大胆创新,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油画艺术的问题。吴冠中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以西方油画形式表现出东方意境,形成了画家本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吴冠中艺术探索历程

吴冠中是江苏宜兴县人,他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之中。在杭州国立艺专学习期间,师从常书鸿、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在1952年的文艺整风运动中受到批判,其人物画被批判为“丑化工农兵”,故而改画风景。1953年,被调往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教授素描及水彩风景,开始研究水彩风景画。吴冠中长期坚持“油画民族化”“国画现代化”的艺术探索,将东方审美意境与西方现代艺术相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其作品具有抒情诗般的感染力,空灵、含蓄、朦胧的“意境美”。

二、吴冠中油画的“意境美”

“意境”一词初见于唐代佛教文献,后逐步扬弃了佛教的原意,从“意”与“境”的契合关系探讨艺术意境的创造和审美特性,主张意与境合、境由情发、意中见境、境中寓意,创造意与境交融为一的美,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会其意、物我两忘的审美感受。宋代以后,又将意与境的契合关系引申为情与景的交融关系。及至近代王国维又提出了关于意境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美学观点。

(一)画面的构成美

平面构成是指从物象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出物象具有的一般性特征,在进行新的组合的构成。

出身于江苏宜兴的吴冠中,对于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吴冠中的艺术生涯中画了大量的江南水乡景色,寄托了画家对于故乡的恋恋情愫。同时也在其油画作品中,不断探索油画艺术的形式美感,及其画面的构成关系。在吴冠中油画《水巷》中,黑瓦白墙,小桥流水,吴冠中将水乡的房屋概括为大小不等的黑、白色块,将天空与流水概括为银灰色调。黑、白、灰是画面的主要构成色彩,也是江南水乡的主调。不同形状、大小的黑、白、灰色块将画面作了很好的块面分割,拱桥的曲线与房屋的直线形成对比,流向远方的河流使画面产生了空间纵深感,黄色、红色、蓝色、绿色的色块,既丰富了画面色彩,也与画面当中的直线、大面积色块,形成了点、线、面的对比。《水巷》成功表现了江南水乡朦胧、空灵的意境美。

(二)画面的形式美与抽象美

形式美是事物外在的形、声、色及其组合结构的美。抽象美是排除了客观事物的象形,凭文字、线、点、面、块、色彩等抽象形式组合以表现特定观念、感觉、印象等所体现出的美。

在中西融合的艺术探索道路上,吴的老师林风眠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林风眠试图将印象派绘画技法与中国传统水墨相结合,刻画物体在光的作用下的形态和色调。这种探索在形式上更接近西方的静物画,而对笔墨的运用又拉近了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距离。吴冠中在林风眠等人艺术探索的基础之上,继续探索中西艺术的融合,试图在中西方艺术之间寻找艺术的契合点,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艺术相结合,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油画艺术。

吴冠中认为绘画应当注重研究形式美、抽象美,研究具体的色彩、节奏、虚实、韵律,抽象美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绘画应注重对画面意境的表达。

以吴冠中油画《秋瑾故居》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就曾以水墨作过《秋瑾故居》,画面构成与油画《秋瑾故居》接近。这幅油画是吴冠中在2002年根据其水墨作品《秋瑾故居》改造而成。厚厚的墙,乌黑宽大的门简化为浓重的黑色色块在画面中央,近乎顶天立地,门上方的红色色块标志,营造了灵堂的气氛。墙外电线上停留着的燕子,似乎在凭吊故人的离去。燕子是点,电线是线,门与墙是面,点、线、面的交织,不同层次的黑、白、灰的对比,画面中央浓重的黑色,近乎抽象构成的画面,使画面悲剧意境深远。西方二十世纪风格派代表画家蒙德里安同样也是一位强调形式的艺术家,在其作品《红黄蓝构成》中,蒙德里安用直线分割出红、黄、蓝面积不等的矩形色块,构造了最平衡、和谐的形式和内容。吴冠中关于画面形式美与抽象美的探索中与蒙德里安的不同之处在于,蒙德里安的画面中无情感和思想,吴冠中则在其对画面形式美、抽象美的探索中,融入了一种自己对于祖国、对于故土、对于人民的赤子般炽热的情感。

(三)画面的色彩美与意境美的统一

色彩美是物体吸收、发射的光波作用于人的视觉所形成的色彩的美。单一的颜色只能引起生理的快感,难以引起具有社会内容的美感,甚至视而不见。只有各种颜色合规律合目的的配置,创造出色泽斑斓的形象,才给人以整体性的美感。色彩能够表现感情,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同样,色彩也能表现出绘画作品中的意境美。

一般来说,一切物象的视觉表象都是由色彩的明度产生的。色彩在绘画这种视觉艺术中占有重要位置。康定斯基说“我们把这些独立的存在物叫做色彩,色彩具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将不同的独立的色彩进行重新组合,即可得到理想的画面效果,在其新的组合中创造自己的世界”。

对于生长于宜兴农村的吴冠中而言,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是他再熟悉不过的水乡景色,作于1976年的《鲁迅故乡》是多幅表现江南水乡景色的其中一幅,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幅。画面中流向远方的河流,拓宽了画面的空间,前景中疏密有致的树木,枝干如草书般灵动自由,充满生命力。点缀着的红色色点,如音乐般富有节奏韵律。画面不仅流露出吴冠中对于故乡的情感,也体现了吴冠中对形式美的追求。

三、结语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一直面临着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问题。意境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的范畴之一,在油画中体现“意境美”,是中西艺术融合的具体表现。吴冠中的油画以中国本土文化为土壤,吸收借鉴西方现代艺术,成功地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绘画技法相结合,为中国“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吴冠中油画中的“意境美”,从中梳理画家对“油画民族化”探索的心路历程,认识到吴冠中关于油画艺术的探索,对中国油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万文标,男,汉族,安徽阜阳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350108

猜你喜欢

意境美吴冠中油画
万类霜天(油画)
春江水暖
吴冠中追画
吴冠中追画
吴冠中追画
油画去哪了
美术教学中“古诗配画”教学探微
三维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