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景区楹联语言特色论析
2017-11-25牛佳星
牛佳星
南京景区楹联语言特色论析
牛佳星
南京市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众多的景区构成要素之中,楹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饱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本文以南京景区楹联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字学、音韵学、格律学、修辞学等方面的知识,探讨其语言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南京景区 楹联 语言特色 文化内涵
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浓厚的文化底蕴。在旅游业的大发展和国学热的交织之下,出现了人们对景区题字文化,尤其是楹联的审美追求。楹联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瑰宝,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美学观和语文特点的综合产物,是几千年文化史上的高级创造积累的特殊成就。楹联是“诗中之诗”,是我国传统的,也是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对联“虽然短品,却是妙文”,是“汉字艺术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楹联的起源建立在汉字的出现的基础上,是为了满足民俗要求。民间过年悬挂的桃符被认为是其最初的形式,然而说到楹联作为一项独特的艺术而存在,一定是在骈赋、律诗的文学内容基础上出现的。
一、南京楹联状况
朱自清说“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南京,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名字,从古至今多少名人雅士为其留下了不朽的诗作与笔墨,为这座城市带来了许多的文化内涵。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京很多诸如栖霞寺、鸡鸣寺、灵谷寺等古老的寺庙。这也就留下了诸多的寺庙楹联,这些内容在体现寺庙文化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的人文财富
金陵美景不胜枚举,作为明清南方文化中心之一的南京,存在着诸多达官贵人的府邸,如瞻园、莫愁湖公园等。其中园林美不胜收,与之相辅相成的是许多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为其留下了诸多题字。此外,作为“六朝古都”我们不得不提到南京众多的如明孝陵、明故宫、朝天宫、名人故居等历史文化古迹。
南京有秦淮河贯穿,秦淮河文气浓郁。秦淮河是古老的南京文化渊源之地,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有“六朝金粉”之誉。所以秦淮河、夫子庙一带也是南京景区中楹联最多的地方之一。
南京不仅是历史文化古都,其在近代的百年历史中也充当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的中枢,这里也留下了诸多近代建筑,其中许多楹联也反映了在近代中国变革的大环境中南京的变化。
二、楹联详考
楹联的写作规律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它和平仄、立意、结构共同组成楹联的规律。其中有争议的是平仄规律。在此,我们将按照古代四声为标准来欣赏楹联。
(一)佛寺香火,诵佛写景,清静悠远
栖霞寺是南京的名寺,自建寺以来经历了多次名字修改和战火洗礼,但仍然不减其名寺风采。栖霞寺楹联内容丰富,诵佛写景相辅相成。其中我国著名的书画家林散之先生的一联最为可观:
上联:佛日重辉,四面青峦惊昨梦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江天无恙,满林红叶灿如花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对于此联,我们先从对仗来看:
佛日重辉对江天无恙,佛日一指佛法慈悲广大,普渡无私,如日之遍照大地。江天则表示普天上下,可见这两个对仗都表天下太平佛寺安宁。四面对满林、青峦对红叶都是用来表现丰富的自然景物。惊昨梦对灿如花,则是对青峦和红叶的进一步描述,与佛家古寺放到一块增添一种玄妙之感。
从平仄关系来看,楹联的平仄定格应该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但在原联中,下联第一部分第三个字却是平,第二部分的第一个字是仄第三个字是平。这是因为在楹联中,有着“一、三、五不论”的说法,即在不违反大规律的前提下,为了楹联读起来更加抑扬顿挫,则可以适当调整。
在结构上,采用并列结构,上下联都是对栖霞山美景的描述。在立意上,借“佛日重辉”而侧重描写栖霞山上的“青峦”和枫叶如丹的“红叶”。并以“江天无恙”写情。正是一种情景交融,既是释家胜地,又值名胜所在。从而改变了一般寺庙楹联的刻板。此联书法笔下线条曲中有直,直中寓曲,刚中有柔,柔中寓刚,从而达到一种清逸虚妙之境,此联的狂草足见林先生“草圣”之名。
(二)狼烟皇城,美苑枯冢,千古英豪
南京作为王都,在拥有江南烟雨风光映衬下的精致园林的同时,也为历史留下了不少一将成则万骨枯的痕迹。更让人惋惜的是南京常年饱受战火侵袭,有一种“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的悲凉。
最早的湖联,要数明太祖朱元璋赐莫愁湖主人徐达联:“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此联极夸徐达,现置胜棋楼。莫愁湖胜棋楼是莫愁湖的主要景点之一,其中一联为:
上联: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
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仄
下联:王侯事业,都如一局棋枰
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
这是挂在莫愁湖胜棋楼外的一副园林楼阁联,讲述了君臣间的一个故事。当年朱元璋与开国元勋徐达常在莫愁湖畔下棋。徐达棋艺不凡,可是与朱元璋对弈却每局必输。朱元璋认为徐达没有全力以赴,于是许诺说,如果徐达能胜了他,便将莫愁湖送给徐达。他俩从早晨开始布棋,直到红日西沉,终于一局围成,朱元璋原以为大胜,随后便举灯照棋,发现徐达的棋子分明排出繁体的“万岁”二字,顿时惊叹不已。后来,人们就在朱和徐下棋的地方,建了这座胜棋楼。
上联意为:当年的莫愁美女和明王朝江山,如今已不存在了,只留有半湖烟雨让人缅怀追念那逝去的历史故事。下联则生发出作者更深意义的感叹:那些帝王将相攻战杀伐,争名夺利,最终都象一局棋势,随时间的匆匆过去,是非成败转眼化为过眼云烟。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此联寥寥二十字,气度不凡,把南京莫愁湖胜棋楼的美景,有关的人物,有趣的传说都含蓄地“点”了出来,令游客读后如饮醇酒,如含橄榄,情奋而味长,陶冶了性情,增添了游览兴趣。莫愁湖的楹联,较之其他景区的不同的是楹联大多与“英雄儿女”有关,其内容贴合景区的某些历史事实,和动人的民间故事,或许这也是莫愁湖备受游客欢迎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莫愁湖是南京美苑的代表,与莫愁湖相对的便是一片枯冢,是帝王居所和陵寝的明故宫以及明孝陵。由于天国之乱,明故宫据传毁灭在了这场动乱中,留下了天国之恨。整个明初皇宫化作一片残垣,只能看一看今人为遗址作的楹联“遗址长留天国恨;小桥犹志帝王家”,可以从中感受到那种历史所留下的深深的遗憾与不甘。
(三)烟雨江南,十里秦淮,千古风流
在夫子庙大成殿上书写着“修其天爵:教以人伦”以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德侔天地,道贯古今”两联。孔子作为中国文人的代表,这样的评价就明显是对于其功绩的歌颂,其语言风格就是典型的歌颂体,内容也大致包括事迹和后人评价。值得注意的是,清朝乾隆皇帝也为夫子庙题过对联: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及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此联出自清朝皇帝之手,不得不说,不论是从其身份,还是作为少数民族入关者又被中原文化所吸引的代表,这样的语言是对该种楹联语言形式的一种官方式的概括。
此外,江南贡院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作为江南文人求取功名的地方,这里也少不了一些楹联。康熙十年(1671(,61岁的李渔受人委托,为江南贡院的大门、仪门、至公堂、明远楼、龙门等处分别题写了六副楹联。此地还有其他许多楹联,不过与贡院有相似之处,大多描写文人学子寒窗苦读或者科举改变命运之类的内容。
上面我们提到了秦淮两岸文人雅士、商贾高官云集,这也使得此地的妓院林立。那些时代产物当然早已不存在了,可是从秦淮河两岸的房屋建筑来看,还依稀保留了“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明清建筑风韵。这也就使一些描写才子佳人缠缠绵绵的楹联突显出胭脂粉气。如夫子庙最西边牌坊的对联:“都是主人,且领略六朝烟水;暂留过客,莫辜负九曲风光”就有一些学者认为是对当时景状的一种描写。
总的来说,在此地区的楹联,表现出一股浓浓的文人气息,或风流无尽才华横溢,或者尊孔求学,渴求功名。在语言上与佛家楹联的那种安详庄严以及皇室、贵族园林楹联的精致华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近代烽烟,辛亥之都,不朽名城
南京历经战火沧桑,即使到了近代,其也没有逃过战火的摧残。与此同时,留下的是历史的沧桑与变故,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这里既有国民政府的总统府;也有为了纪念在辛亥革命中流血的辛亥革命烈士祠;有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更有被尊称为“国父”的孙中山的中山陵。在鲜血浸染的大地和建筑上,楹联的特色又有不一样的感觉。
先拿总统府大厅楹联为例:
上联:大堂深似海,长挟石城沧桑,钟山风雨;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平 平平平仄
下联:国史壮如歌,曾振辛亥颦鼓,己丒雷霆。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
对联是以五,六,四句式结构采用并列对偶,每联既有自对又有互对。在平仄格律上有大胆的突破,上联六言中连用六平,下联六言中连用三平仄。又使韵对极其工整。实是一副难得的佳联。其中“颦”在此处平仄不太符合定格,应该是在古音中是仄声。
上联“大堂深似海”明示广大的殿堂幽深如海,隐喻民族共聚一堂情深似海。长挟,长久挟抱。石城,古称南京为石头城。“石城沧桑”与“钟山风雨”句中自对。“石城沧桑”言历史悠久,钟山风雨隐喻解放战争,为下联铺垫拓展。上联慨述总统府所在地理位置历史久远时代风云。
下联“国史壮如歌”描述国家的历史如同一首壮烈的诗歌。曾经敲响了孙中山先生发起的辛亥革命的战鼓。一直到1949年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如雷霆震撼全世界。“辛亥颦鼓”与“己丒雷霆”也是句中自对。整联三十个字扼要的陈述了总统府和国家发展的历史。从对联中可见其联中藏有的满腔热血,与其说是一副艺术品,不如说是记载历史的撰述。文字铿锵有力,结构简洁明确,又透露出一种悲壮、沧桑之感。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音韵及古文字表达方面,楹联有其独特的价值,希望能有越来越的的关注,传承“楹联”这一独特的书写艺术。
[1]张 洪 兴.论 楹 联 的 产 生 与 发 展[J].天 中 学刊,2011(04(:116~120.
[2]杜昌君.楹联赏析[J].兰台世界,2011(09(:65~66.
[3]季世昌.论楹联修辞艺术的特色[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1(:105~107.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本文系2015年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南京景区楹联语言特色研究”,项目编号:201510298101X。
牛佳星(1994-),山西左权人,本科,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