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原老城区街道名来源及其所反映的中华文化心理

2017-11-25

长江丛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太原街道

白 骅

太原老城区街道名来源及其所反映的中华文化心理

白 骅

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历史悠久,与许多国内城市的街道直接用别的省市的名称命名(如,上海四平路,沈阳太原街)不同的是,太原的街道名几乎全是重新选取的名字。而太原的中心城区,迎泽区和杏花岭区的街道名则更是古风古韵。本文以太原迎泽区,杏花岭区的街道名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太原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进程,行政区划演变出发,探究太原老城区街道名的来源,浅观这些街道名所反映的文化心理。

太原 街道名 文化心理 历史

一、前 言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具有四千七百余年的文明史和两千五百多年的建城史,是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又称“并州”,古称“晋阳”。早在公元前497年,晋国赵氏的领袖赵简子(赵鞅)便命令家臣建筑了晋阳城(在今太原市晋源区古城营村一带),成为赵国初期的都城。隋末,太原留守李渊从太原起兵,推翻隋朝。由于唐朝发迹于太原,因此唐朝的统治者也多次扩建太原,“武则天即位后以晋阳为‘北都’,此后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都以晋阳为‘北都’或‘北京’”①,使其成为了与京都长安,东都(神都)洛阳并称为“三京”或“三都”的大城,此时,太原城达到了鼎盛时期。北宋时期,宋太宗赵光义历经十九年平定北汉政权。由于久攻不下,赵光义愈加气愤,在攻成之后放火将晋阳城付之一炬,次年引汾河晋水倒灌晋阳城,有着近一千五百年历史的晋阳城就此毁灭。

由于晋阳城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北宋宰相潘美于公元982年,在汾河东岸距晋阳城30里的唐明镇建起了新城。明朝时,太原成为九边重镇之首。“明太祖朱元璋将他的三儿子朱封为晋王,并修建了显赫的晋王府。建国以后太原成为山西省省会,1997年太原调整行政区划,原先市五区改为市六区——杏花岭区、迎泽区、小店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和晋源区。至此,太原市区的行政区划就此形成。

今天太原的老城区街道名与太原的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迎泽区和杏花岭区的街道名,更是渗透着古色古香,下面我们主要在这两个区中选取了部分主要街道,对其来源进行研究,并举例剖析。

二、以传说,历史中的人名或姓氏命名的街道

以人名或姓氏来命名街道或村寨,反映了汉民族重视宗族的心态。“无论是以姓作为地名,还是以地名作为姓,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人们把姓看做宗族的标志, 想光宗耀祖、与江山同在的心理。”②此外,以历史上的名人来命名街道则是反映了民间对历代先贤的崇拜和纪念。

太原以人物命名的街道主要有傅家巷,狄村街,狄梁公街等。

傅家巷是明末清初山西著名学者傅山故居的所在地,由此得名。

狄村街位于唐代名相狄仁杰的故里狄村,而狄梁公街也意在纪念狄仁杰,街边原有狄梁公祠,现已不存。巧妙的是,在狄村街上建有一座唐槐公园,在公园内有新建的狄梁公祠,园内亦有狄仁杰母手植槐树一棵。

三、以地形地貌或地理方位命名的街道

以地形地貌或地理方位命名的街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的“故土”情结。“这样一些带有鲜明地貌特征的地名,说明当地居民对所居住的环境有着清晰的认识,包含着命名人对居住地细心的观察和体味。”③

这类街道在太原主要有海子边街,五龙口街,桥头街,桥东街,半坡东、西街,半坡西、北巷等。

海子边街因其邻近现太原文瀛公园的文瀛湖,而太原方言将“水潭”或“积水”称为“海子”或“海”,故而得名。

五龙口街所在地原有一片水潭,而水潭所在地势较低,每遇夏季暴雨,从东山而来的雨水就会沿着五条山沟倾泻而下,宛如五条水龙,久而久之,当地百姓便将这片积水取名为五龙口,街名由此而来。

桥头街古时位于宋建太原城(即原唐明镇)朝曦门外护城河桥的桥头,因此得名桥头街。

桥东街则是由于百年之前的正太铁路在太原段有一座铁路桥横越太原承恩门外的护城河,因为此街在铁路桥涵洞之东,所以称桥东街。

而说到以“半坡”“冠名”的街道则是反映了太原城的荣辱史,宋建太原城由主城和子城组成,金朝时,宋钦宗赵桓下诏将中山、河间、太原三镇交金人。从此,太原人民在战乱摧残下,度过了80多年。在战乱中,太原城遭到重创,金末元初时,太原城则遭受了更加严酷的打击,几乎成为一片废墟。“从明初的一些书籍记载中,元代的太原城已无子城可言,故曰“半坡”,“半坡”“街系”则由此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半坡”冠名的街道已经达到了八条之多,包括半坡东、西街,半坡西、北巷,以及半坡东街一、二、三、四巷。

四、以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有关的古建筑或古区域命名的街道

这类街道在太原的古街道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我们又可以将这类街道名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太原各古城门命名的街道

太原跟古城门(明代古城)有关的街道非常之多,可惜的是太原目前仅存拱极门(小北门)一座城门,其余城门已经消失在了城市发展建设中。太原以城门命名的街道主要有:迎泽大街,大南门,水西关街,水西门街,旱西关街,旱西门街,大东关街,小东门街,小北门街等。

“(明代)太原城周长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外侧包砖,共开八门,东曰宜春、迎晖,俗称大东门、小东门,西曰振武、阜成,俗称水西门、旱西门,北曰镇远、拱极,俗称大北门、小北门,南曰迎泽、承恩,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大南门和新南门。”

今天的太原主干道——迎泽大街,其名来自太原古城的迎泽门(又称大南门)。原先迎泽门的所在地的一片区域,在今天仍被太原人称为大南门。而“迎泽”二字则几乎成为了太原的代称,“迎泽大街”“迎泽公园”“迎泽宾馆”“迎泽啤酒”“迎泽肥皂”就连太原市的中心城区也被称作“迎泽区”,足见迎泽门在太原人心目中的分量。

水西关街和水西门街则是来自振武门,由于古时振武门紧邻太原的母亲河——汾河,加之地势较低,因此每到雨季振武门处便常有积水,因此被戏称“水西门”,而同样是西城门的阜成门,则由于地势较高,鲜有水患,被称为“旱西门”,旱西关街和旱西门街因此得名。

大东关街源自宜春门,小东门街源自迎晖门,而小北门街则源自拱极门,现在小北门,北大街交界仍存拱极门和一小段城墙,这也是我们对于太原古城墙最后的印象。

(二)与太原明代晋王府有关的街道

明代建起的晋王府开辟了三座宫门,因而形成了今天的东华门街,西华门街和南华门街。

东、南、西、北、上肖墙则是过去晋王府的旧址,“晋王府的宫城外筑有萧墙,‘肖’明代作‘萧’,今简之为‘肖’”。④

上马街的来源则是由于过去参拜皇庙时,只有朱氏诸王和高官才能从皇庙街进入,而一般的文武官员只能从今天皇庙东巷的巷口以西下马步行入庙,离开时也只能步行至巷口以东上马离开。因此巷口以西的街道成为下马街,以东的街道成为上马街,后下马街上马街合并为上马街。

(三)与古代或近代军营和地方政府衙门有关的街道

太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和“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的说法。因此,在太原也存在许多与军营部队有关的街道名。这类街道主要有:东、西、南、中校尉营,前、后营坊街,精营东、西边街,大营盘,二营盘,三营盘。

校尉营原为晋王府警卫的校尉营地,故名,现在分为东、西、南、中校尉营四条街道。

清初在今前、后营坊街一带驻有护城兵,因而得名,除这两条街外还有还有七条派生街巷。

精营东、西边街则是清雍正、乾隆年间,太原官兵在原晋王府废墟上驻扎绿营兵,称为精骑营,后简称精营,后这一片区域渐渐成为民居,遂成街道。

大营盘、二营盘和三营盘则是民国初年阎锡山在这三处修建兵舍,驻扎军队而得名。

太原与政府衙门有关的街道主要有:府东街、府西街,新道街,都司街,北司街。

府东街原位于明清两代太原巡抚衙门(今山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以东,遂得名府东街。

府西街则位于明朝阳曲县衙以西,后光绪年间汾河决堤,冲毁了衙门和文庙,后此街成为贩卖泥沙石灰的交易市场,改名灰市街。民国之后因其靠近督军府,灰市街之名大不吉利,因而改名府西街。

新道街是原先清代冀宁道府所在地,因此得名新道街。

都司街则是明山西都指挥使司署的所在地。

北司街是明代布政司衙门的旧址,又因南有按察司衙门,故取名北司街(原按察司衙门处有按司街,后并入钟楼街)。

(四)与古代或近代太原的手工作坊,贸易市场等有关的街道

这类街道主要有:帽儿巷,羊市街,大、小铁匠巷,后铁匠巷,炒米巷,柴市巷,东、西米市。从街道的名字便可以轻易推断出街道曾经的作用。在太原古城,“众多的行铺, 繁荣的手工业作坊, 曾经在城镇中兴旺过。然而,时过境迁, 现在再想研究当时的商品经济的话, 再也见不到那些行铺作坊了, 代之而起的可能是高楼大厦。但是地名却给我们留下了一张旧时城镇的商业和手工业区分布图。”⑤

(五)与宗教建筑有关的街道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各种宗教在山西这片沃土生根发芽,茁壮发展。在太原,不仅有代表佛教的摩崖石刻西山大佛(也称蒙山大佛),代表道教的纯阳宫,还有代表天主教的太原天主总堂,代表伊斯兰教的大清真寺。“城市作为各种祠堂庙宇的集中地,不仅体现了市民的宗教信仰,也衍生也不少与此有关的街道地名。”⑥太原与宗教有关的街道主要有:城坊街,鼓楼街,庙前街,东庙巷,西庙巷,开化寺街,文庙巷,双塔寺街,双塔西街,永祚寺路,南十方街,纯阳宫路。

城坊街原名城隍庙街,原因街边有一座颇具规模的城隍庙而得名,后城隍庙废弃,街道也改名为城坊街。

鼓楼街则是因为街上原有一座高大的鼓楼,规模可媲美西安古城的鼓楼,可惜在解放太原战役中,鼓楼被阎锡山用作碉堡,毁在了战火中,现鼓楼街上幸存一座明代的唱经楼,是古代科举考试之后宣唱考场名次的地方。

庙前街以及东、西庙巷都与附近的大关帝庙有关,庙前街位于大关帝庙正前,而东、西庙巷则分列关帝庙东西两边,因而得名。

开化寺街原为闻名一时的开化寺,明清两代开化寺规模盛大,香火不断,周边商铺更是鳞次栉比,可惜清之季年,开化寺逐渐破败,寺内僧人也纷纷入世做买卖营生,逐渐开化寺成为了商市之所,开化寺街也改为了开化市街,后又改名为开化寺街。

文庙巷则是由于地处文庙前而得名,清光绪年间,汾河决堤,太原府原文庙(今府西街一带)毁于水患。清同治年间在严重焚毁的崇善寺的废墟之上重修了比原文庙规模更大的新文庙,是为文庙巷来源。而新文庙后身的崇善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刹,始建于唐,后晋王朱为了纪念其母高皇后马氏,将崇善寺大肆整修,致使其成为了规模盛大,远近闻名的名刹。清同治年间一场大火几乎将崇善寺烧毁殆尽,现存建筑仅占明时建筑的四十分之一。

双塔寺街,双塔西街,永祚寺路都得名于太原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永祚寺(双塔寺),寺内有凌霄双塔,名曰文峰,宣文。双塔高耸入云,气势雄伟,可堪古太原八景之首。南十方街得名于街上的南十方禅院(又称白云寺)。

纯阳宫路因在山西著名道教圣地纯阳宫附近得名,纯阳宫是为祭祀道教神仙吕洞宾而修建的,始建于元代,明清两代皆有扩建,现建筑保存完好,辟为山西艺术博物馆。

与古建筑有关的街道名在太原老街道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说明了太原城在古代的显赫地位和发达的城市建置,从这些街道名当中,我们就可以从推断出现在已经难以得见的太原古城的基本构造,同时从街道名中感受古时太原人的市井生活的人生百态,这对于太原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同时,许多街道名中提及的古建现已不存,而街名却随着社会发展完好的保存下来,这体现了汉族人怀旧的心态。

五、以古代典籍中的嘉言雅语命名的街道

这类街道主要有:起凤街,皇华馆,韶九巷,东来巷。

起凤街得名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腾蛟起凤”一句,此词形容人文章卓著,文采好,而起凤街处原是太原贡院,用“起凤”为街名再合适不过。

皇华馆得名于《诗.小雅.鹿鸣之什》中“皇皇者华”之篇,意谓君遣使臣,以礼乐相送,表明远而有光华”。皇华馆临近贡院,原是科举时朝廷下派的考官的接待处。用“皇华”实则是对考官的称颂。

韶九巷取名自《尚书》中的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一句,原意是说箫韶之曲连续演奏九章,凤凰也前来翩翩起舞。因韶九巷位于宋太原城子城南门宣诏厅处,宣诏厅是宣读皇帝圣旨的地方,因而将圣旨比作韶乐般动听。

东来巷则出自“紫气东来”一词,讲的是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见紫气东来,便知有圣人过关,不久老子乘牛而来。在尹喜的再三恳求下,老子写下五千言《道德经》,出函谷关,不知所踪。而紫气东来也自此表示吉祥,东来巷便得名于此。

“雅语是人们在使用街名过程中对美好愿望的表达,把本来很普通甚至有些鄙俚的名称改为向往美好、吉祥如意的名称, 这是人向善、向美的本性使然。”⑦同时用嘉言命名街道也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主义精神。

六、结语

以上从四个方面来讨论的街道名占有太原老街道中很大一部分。通过对街道名的研究,一个清晰,立体的太原老城仿佛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崇文尚武,朴实进取,辉煌颓唐,这几个看似矛盾的形容词用在太原城和太原人身上却是恰如其分。翻开太原的地图,品尝老街道名的气息,一幅太原历史画卷仿佛呈现在我们眼前。华夏文明的起源同外族入侵的屈辱,三晋文化的繁盛和晋阳文化的曲折,文人文化的绮丽与军事文化的壮美,在这里,在太原,交织成两千五百年的山水长卷。而现在太原的老街道名,就好像是画卷上斑驳的颜料,已不清晰,却也浓艳。

注释:

①李书吉.古都太原的历史地位与文化特色[J].中国地方志,2003(s1(:17.

②邓慧蓉.从中国地名透视汉族人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心理[J].学术交流,2003(12(.

③田峰.晋城市地名文化解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161.

④太原道,太原街巷名称起源[N].山西政协报,2006-05-12.

⑤张晓涛.地名中的文化现象浅议[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122.

⑥尉君. 成都街名文化的内涵及特征[J].中国地名,2010(08(:73.

⑦刘莉芳.太原街巷名称的历史文化考察[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4(:326.

[1]李书吉.古都太原的历史地位与文化特色[J].中国地方志,2003(s1(.

[2]盛力.话太原街巷(上([J].山西文史资料,2000(11(:51.

[3]康耀先.太原史话[J].文史月刊,2002(05(:37.

[4]邓慧蓉.从中国地名透视汉族人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心理[J].学术交流,2003(12(:139.

[5]田峰.晋城市地名文化解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161.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白骅,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文化教学。

猜你喜欢

太原街道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乡村振兴“太原模式”亮起来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热闹的街道
街道生活
风居住的街道
热闹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