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的文化价值研究
2017-11-25邹海燕陈彩霞
邹海燕 陈彩霞
国产电影的文化价值研究
邹海燕 陈彩霞
历经百年沧桑、历史巨变的中国电影,经过入世后十余载的不懈努力、坚定追索,尤其是中国国产电影,在产量与票房上节节攀升,呈逐年猛涨的一片大好态势。然而繁荣发展的中国电影背后显示的文化软实力仍然微弱,存在着不少问题与挑战。如何不断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真正由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是新世纪中国电影人的文化使命。本文认为中国电影,尤指国产电影的最硬“软实力”,应是追求电影文化中的文化价值。以此为目的,探究如何通过电影这一最直观、最具影响力的跨文化传播媒介,增强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文化自觉性和国家责任感,从而塑造并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为成为文化强国助力。
国产电影 文化价值 软实力
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产业化改革的推进,我国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产业,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有“机”就有“危”。处于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大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提升电影的文化力、影响力、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中国电影人刻不容缓的巨大挑战。
文化力即软实力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所蕴藏的一种力量。有文化力才有影响力,有影响力才有竞争力。有竞争力,才谈得上软实力。文化力是以价值观为内核的一种力量,它又源于我们的价值观。判断一个国家文化力的强弱,关键在于它的价值观是否具有广泛的精神感召力、强大的思想影响力,从而才能在世界话语体系占有重要的席位。
一、建构国家软实力的电影文化
美国政治学者约瑟夫…奈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软实力”这一概念。据他说,硬实力和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两大组成部分。政治外交、经济科技、军事力量属于国家硬实力的竞争,而舆论文化传播则是软实力的竞争。国家竞争即从硬实力与软实力这两方面的双重竞争来体现。现代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外交常常借助电影蕴含的文化影响力来进行。从这一角度不难发现,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已然成为国家竞争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而电影文化则是一种国家软实力的具体体现。
电影这一综合艺术,作为媒体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自其诞生时起,便展现出其独具一格的魅力。电影不仅是大众娱乐的一种手段,发挥着休闲娱乐的功能,而且更是一个国家历史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文化符号。而电影文化产业在全球化趋势下一跃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支柱性产业。因此,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即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前提。国务院办公厅于 2010 年 1 月 21 日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上升到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这就表明借助电影这一大众传播媒介,以其生动逼真的影像画面,带给观影者无与伦比的视听觉感受刺激,进而将电影文化的软实力体现形式,即电影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竞争力和控制力一一突显,已上升到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梦的战略目标。
二、百亿票房背后的“文化贫血症”
入世后,中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中国电影尤其国产电影的产量呈“井喷式”迅猛增长,国产电影票房成绩被屡屡打破、刷新。然而在表面的繁荣、浮华背后,“高票房低口碑”的怪圈现象下,催生出不少一昧追求高产出、高利润的低俗、媚俗甚至恶俗的商业片,严重缺乏思想深度、人文精神、文化价值和民族尊严。
电影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通俗文化。电影提供娱乐消遣,娱乐大众是它的一项功能,但绝不是低级趣味。一部优秀电影,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
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把我们从日常存在中,从“沉沦”中解脱出来,使我们暂时离开这个世界,到艺术的殿堂去间接经历另一种情感,使生命变得充实。因此好的电影应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正面的情感价值、丰富的文化内涵、宽阔的人文情怀、健康的精神思想,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引人向上的,是能带给人自由、快乐、希望与光明的。
然而,随着现今中国电影的商业化进程加速推进,“电影拜物教”、 拜金主义、唯“票房是瞻”的金钱至上观念弥漫着整个电影环境。对人文精神的追求、文化价值的传达日渐被利益熏心的金钱追逐、对高额利润的贪婪抢夺所取代,电影的文化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不能幸免地患上“文化贫血症”。“没有文化、没有精神、没有灵魂”的电影在全球化语境下是完全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
三、国产电影的文化价值探究
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中国,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影像画面等光影手段透过百态人生讲述着一个个或好或坏的故事,同时传达着或正或负的世界观、价值观、国家民族文化,是一个作用于人的奇妙的精神世界。电影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传播,而电影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文化。究其对中国整个文化产业、国家软实力、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深远意义而言,对新世纪以来国产电影的文化价值研究迫在眉睫。
从三种视角解析电影文化,进而探究其蕴含的价值。其一,电影通过编剧写故事、导演导故事、演员讲故事、制片人发行故事、观影者听看故事的整个从制作、生产到产出的过程,向普世大众展现影片背后要传达的包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不同的寓意、内涵。从文化艺术的视角审视,电影的文化是一种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而衍生的崭新艺术文化表现形式。比如《云水谣》(2006年)这部感人至深的爱情文艺片,不同于以往的男欢女爱的蠢萌小儿女爱情片,而是以历经60年大时代动荡背景下,横跨海峡两岸的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故事为外衣,深刻表达的精神内核是人民大众对海峡两岸和谐统一的渴求、期盼与美好愿望。《集结号》(2007年)是一部主旋律的战争记录片。主人公一反传统常规的“高大全”的军人形象,在残酷、疯狂的战争中,有血有肉的铮铮铁骨呈现出渺小、脆弱、疯狂、懦弱的复杂多面性,极富层次感和现实性。该片表达了冯小刚导演“以战反战”的思想实质,蕴涵了其强烈的社会批判。
其二,从电影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两个维度看,电影是隶属文化产业与传媒产业这两大产业的。在文化产业里,一部优秀电影必须是具备商业价值的思想、文化、精神的有力传达者。在传媒产业里,电影是文化传播的有力武器,而唯有通过传播,文化的价值、意义方能得以实现。本质上,电影是一种文化传播。电影的文化价值由电影的传播功能来实现。处于全球自由竞争的大时代背景下,文化不可避免地必须参与到商业竞争中。无论是精彩的功夫片、深奥的文艺片,荒诞的喜剧片,还是炫目的大制作,电影的价值都必须以“被看”的方式展现出来。而传播即“被看”。因此,电影人必须在艺术与商业之间找到“和而不同”的和谐共处之法,才能在世界电影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三,电影所展现、反映的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土人情、风俗传统、文学艺术、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等都属于电影的文化。从民族国家的视角来看,电影是一种民族文化推广、国家形象塑造的强有力推手。电影的核心是文化内涵。失去文化价值的电影,如同失去灵魂的躯壳,只能沦为一堆低俗无聊的图像和声音。因此,传播最易接受并具有普世文化价值、人文精神、文化内涵的高品质电影作品,由此所产生的文化价值就是电影最大的文化竞争力。
四、要“硬”的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
“以人为本”、立足人民,立足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拓宽国际眼光相结合,提升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力。当美国好莱坞大片的文化掠夺,韩流来袭的风靡一时,使处于繁盛危机下的中国国产电影重新审视自己,必须冷静勇敢面对,愈挫愈勇,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以厚重的历史感、强烈的使命感、丰厚的文化底蕴大胆而又沉稳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的电影魅力,展示中国精神,展示中国魂,争取国际话语权,用中国人自己的电影征服人心,赢得世界的认可与尊重。
第一,讲述好故事,提升国产电影品质。国产电影要想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对外积聚国际影响力,就必须以影片叙事为本,真正提升电影质量。中国不缺好故事的资源,而缺有人文情怀、有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人类普世价值的导演、编剧、电影造梦人等优秀电影人。发展中的中国呼唤多一些有道德、情怀、责任心、使命感、道德荣誉感的电影从业者,他们当仁不让地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良知代言人。他们更关注民生、现实,深刻挖掘民族精神,不懈追求民族自强、个人自尊,不被物欲横流的金钱至上所凌驾,努力找到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平衡点,勇担回归电影艺术本真,提高电影内容质量的历史重任。也正是有了这些优秀的良心电影工作者们,再以宽广开阔的眼光放眼世界,广泛吸收各国文化精髓,借鉴其宝贵电影经验,“博采众长,化为己用”,将五千年积淀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深刻的文化内涵巧妙融于好故事中,才能真正打造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有中国特色的优质电影。
第二,运用好政府的“有形之手”。要提升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必须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的力量,建立健康有序的电影市场。一方面,在国内,政府要把提升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还要在资金、税收优惠、审查制度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同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国产电影的外部创作环境。另一方面,对海外市场,政府应化繁为简,减化繁复的国产电影出口审批程序,加大电影产业境外投资的扶持力度和国产电影的国际宣传力度,拓宽传播渠道,推动真正富含文化价值的优秀国产电影昂首阔步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第三,树立观众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观众也应对电影发展负有责任。需求决定市场!由于观众的欣赏水平良莠不齐,不少观众的审美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甚至有些观影者们价值取向略显庸俗。而一昧追求高票房、高利润的出品方、投资商,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商业利益,盲目迎合、取悦一般观众的低俗口味,太多粗枝滥造的媚俗电影就恶性循环似的应运而生了。这类低俗电影大军往往多制作少创作、多技术少艺术、多利益少情怀、重包装轻内涵、重商业轻精神,致使电影最重要的文化价值严重缺失和人文精神的彻底沦丧。所以对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当代国人们发出真诚的呼声,摈弃麻木精神、“娱乐至死”的文化垃圾,少一些庸俗,多一点精神,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判断标准,更多地为本民族的优秀电影作品摇旗呐喊。
中国电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也属于世界。因此,中国电影尤指国产电影,如何在激烈残酷的国际电影市场竞争中,发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挖中华民族那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超越国界直达人心,建构一种有“魂灵”的既能被本国观众所接受,又能被海外市场所认可的文化价值观,在未来与世界文化对话更有“发言权”,是当代电影人任重而道远的文化使命。
[1]高红雨,袁茁萌.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研究价值及视角[J].电影文学,2013(13).
[2]刘藩.电影产业经济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3]沈壮海.文化如何成为软实力[N].中国教育报,2011-4-27.
[4]郑笑眉.电影的文化价值与国产电影的竞争力[J].新闻研究导刊广电视角,2014(1).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本文系2014年江西省艺术规划课题一般项目“2000-2014年国产电影的文化价值研究”(编号YG2014082)阶段性成果。
邹海燕,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