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探析

2017-11-25朱文娟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道德教育道德

朱文娟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广州 510640)

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探析

朱文娟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广州 510640)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网络的不断普及,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本文从道德失范的概念着手,并从多方面深度剖析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最终从社会环境、高校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四个角度出发,探讨应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的路径建构。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道德治理,最终达到推动道德建设的目的。

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路径建构

1 道德失范概述

道德失范的内涵。目前,对于道德失范的概念,学术界并未统一。高兆明在《制度公正论:变革时期道德失范研究》一书中,将道德失范定义为:“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伦理原则体系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个人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和引导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失控、失序和混乱。”在高兆明看来,“道德失范”是一种社会现象,由于内在精神世界意义系统遭到破坏或被动摇、否定甚至失落,从而导致行为层面的不合某种道德规范,即道德行为主体由于心灵中的意义系统危机而表现在行为层面的越轨现象。可见,道德失范主要表现为人们道德行为上的失序与混乱。而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是指,在新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下,大学生在道德行为上的失序与混乱。

2 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2.1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个体成长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总会被打上特定时期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风气、社会观念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的烙印。在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本身固有的利益驱动机制助长了个人主义的滋长,享乐主义的流行和拜金主义的泛滥;在社会政治环境方面,社会或国家的腐败使公民在道德方面失去了“指向标”,对于一些道德现象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断和评价标准,也使得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与此同时,西方一些腐朽思想也开始在我国社会传播。此外,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也为落后腐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捷渠道。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思想观念尚未完全成熟,还缺乏一定的判断鉴别能力,这种种情况,无一例外,会大大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摧毁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导致道德失范现象的产生和出现。

2.2 高校道德教育的偏差

大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与学校教育是息息相关的,高校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负重大责任。就目前而言,高校道德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高校过于推崇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唯分数至上”,却对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健全视若无睹。其次,高校道德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固化。重政治教育,轻道德教育,却对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不管不顾。最后,忽视师德建设。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全体同学”。可见,一些教师的不当言行都会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产生消极影响。

2.3 家庭教育的异化

由于家庭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它对于个体的身心健康,道德人格的完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因其受到外界不良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功能逐渐弱化甚至异化。其一,过度迷信分数。在很多家长眼里,分数高就等同于成功,却对孩子性格的养成、品德个性的引导、兴趣爱好的培养和道德人格的塑造置若罔闻。其次,家长子女沟通困难。鲁迅先生曾说过: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一味蛮管,只会大碍孩子的发展。沟通障碍导致子女与父母产生代沟,加剧亲子关系的罅隙,使其极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出现道德失范行为。

2.4 大学生自身因素

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与其自身也是分不开的。

从思想根源上来讲,当代大学生缺乏道德修养。在当代,一些大学生忽视自身道德养成,道德情感淡漠,道德意志薄弱,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错位、扭曲,极易受外部不良环境和事物的影响和诱导。

从心理根源上来讲,当代大学生承担着来自学习和生活多方面的压力。康德曾说过:“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压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为了排解和缓解心理压力,通常会采取极端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

3 应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路径建构

3.1 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其道德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要大力营造良好和谐融洽的道德教育环境。

在社会经济环境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监管,引导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坚持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此外,企业还要加强其内部的道德建设,打造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在社会政治环境方面,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预防和惩治腐败,建立健全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完善奖惩机制和防腐机制。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我国法制建设,使道德制度化、法制化,从而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政治条件;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要善于运用大众传媒正面舆论宣传和引导功能,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提供创造的文化氛围和条件。不仅如此,还要大力宣扬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发挥道德模范示范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义利观,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抵制假丑恶的能力。

3.2 加强高校道德教育

加强和改进高校道德教育是治理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的主要手段和途径。

首先,要改进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灌输的同时,还要引导其走出校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受教育、长知识、增才干、强素质,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其道德修养的提高。其次,要重视高校师德建设。教师要秉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教学原则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时刻注意和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发挥带头模范作用。此外,教师还应密切关注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在必要时给予恰当及时的引导和帮助。最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校要积极打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营造有利于其个性发展和人格健全的良好环境。另外,还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建立和谐共生的人际关系,加速其道德行为的规范化和社会化过程。

3.3 打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对于个体的健康成长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必须从小抓起,从家庭教育抓起。

首先,家长要重视子女的道德教育。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家长要刻意去培养孩子的道德修养。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发挥带头模范和榜样教育作用。最后,家长要善于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够减少沟通障碍,弱化代沟,有利于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减少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最终促进孩子道德修养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3.4 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则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的产生与自身因素是密切关联,不可分割的。高校道德教育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固然重要,但大学生的自我道德修养也不能忽视,只有将两者有效结合,才能造就大学生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

第一,大学生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当代大学生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国梦”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掌握,以此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促进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第二,大学生要积极参加道德实践活动。参加道德实践活动是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具体做法,也是培养良好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在道德实践中,提高大学生对道德价值的理性认识,强化实践育人的教学意识,以此来促进大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育。第三,大学生要善于自省和慎独。道德修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巩固和强化的过程。因此,大学生要善于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加强道德自律,将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意识,并不断实践。慎独是个体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在道德内化的过程中,由反思到慎独,是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的必经之路。

[1] 罗国杰.论道德需要[J].湖北社会科学,1992(9).

[2] 万俊人.人为什么要有道德[J].现代哲学,2003(1).

[3] 吴云.当代大学生失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4] 高兆明.制度公正论:变革时期道德失范研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5] 高兆明.道德生活论[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

[6] 唐凯麟.建构和谐社会的道德思考[M].江苏社会科学,2005(4).

[7] 王峰.当前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研究[D].湖北:武汉大学,2005.

G641

A

1672-5832(2017)10-0079-02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道德教育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论荀子虚壹而静道德修养方法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