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S模式下高职国贸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7-11-25谢素青杜春茂李成坤
谢素青 杜春茂 李成坤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KAS模式下高职国贸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
谢素青 杜春茂 李成坤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高职国贸专业难以实现双证融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本文借鉴KAS模式,整合工作世界和教育世界,以岗位群所需的工作知识(K)构建双证融通的理论课程;岗位群所需的职业核心能力(A)构建双证融通的实训课程;岗位群所需的职业技能(S)构建双证融通的考证课程这三条主线构建高职国贸专业双证课程体系,以期实现双证的内涵式融通。
高职国贸;双证融通;课程体系
前言
唐宋元认为“双证融通”就是将两种证书的取得过程相互融合和优化配置,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达到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基本职业能力。[1]刘晓欢认为“双证融通”的实质是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2]而黄平平认为所谓双证融通,是指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的取得过程的高度融合、无缝衔接和优化配置。[3]综合各位学者观点,笔者认为“双证融通”应该具有丰富的内涵,即多双融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融通,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职业学校教育课程和职业资格培训课程的融通,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通,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的融通。双证融通中两类课程体系的融通性是关键。
1 高职国贸专业构建双证融通的必要性
2004年,教育部明确指出:“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标志着“双证融通”进入实施阶段,并成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风向标。国贸专业作为高职院校开设较多的专业,在我国新经济常态背景下,更迫切需求与外贸行业岗位相符合的技能型人才。构建国贸专业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有其需求性。英国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在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间建立对应体系;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体系(AQF),也是一种与学历证书相衔接的职业证书体系。可以发现,以上国家国家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因为有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有其可行性。
2 构建高职国贸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理论依据
“双证”能够融通的根本原因在于,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目的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提高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实现就业,均以岗位活动的需要作为基本依据。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发以职业分析为起点,把职业能力看作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设计采用模块式方案。课程系统论强调从整体出发,整合优化各类资源,系统考虑各类因素,达到课程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国贸专业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必须基于课程系统论。
3 高职国贸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
3.1 构建原则:高职教育活动是根据职业教育规律来设计的,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注重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1],而职业格证书制度则强调劳动者从事某项职业所必须要达到的技能要求。如果直接将国贸职业资格课程体系直接搬到课堂是行不通的。因此,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置双证融通衔接的课程目标;以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要求设置课程结构;以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设置双证融通课程标准。[4]
3.2 借鉴KAS模式。KAS模式,是近年美国兴起的训练管理人员的一种方法,着重在工作知识、工作能力和工作技巧三个方面培养管理人员。高职院校可以借鉴 KAS 模式,模块化设计,构建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
(1)高职国贸专业岗位群分析:麦可思研究院对以往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高职国贸专业学生主要从事报关报检、外贸跟单、外贸业务、货代操作、国际物流等一线工作岗位。[5],即国贸专业的岗位群可以分为外贸实务方向岗位(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国际货运代理方向岗位(国际货代业务员、报关报检员)
(2)通过招聘网站查询分析出外贸实务:工作任务一般是正确开立或审核 L/C、跟踪外贸合同进展、制作 L/C 下相关外贸单据、办理结汇及出口退税手;工作能力是外语好、掌握外贸业务的操作流程、外贸函电的写作技巧。国际货运代理方向:工作任务是货物租船订舱、报关报检;工作能力是外语好、熟悉外贸业务流程、运输方式、主要航线与海(空)港、报关报检能力。
(3)高职国贸专业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①以岗位群所需的工作知识(K)构建双证融通的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主要是教育部所要求通识课程,如两课、计算机。基础理论课是系统的学科课程,高职院校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安排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公共选修课在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基本素质,可重点增加商务礼仪、沟通技巧等课程。②以岗位群所需的职业核心能力(A)构建双证融通的实训课。高职国贸专业培养的是与职业岗位群无缝对接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岗位能力分析,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课程上,如国际贸易实训,报关模拟实训,强化学生外贸业务能力,甚至通过软件平台,使学生跨越地域和时间限制享受“浸泡式”的实训。③以岗位群所需的职业技能(S)构建双证融通的专业必修课。外贸英语技能是不能忽视的一部分,在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下,要重视如外贸口语、函电与岗位语言能力针对性。在职业专项技能上,贯穿岗位要求→职业资格要求→专业必修课程的原则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再以学分制为衔接点,实现课程学分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和兑换。如外贸业务员岗位→外销员、单证员、外贸业务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外贸单证》等支撑课程。
[1] 唐宋元.高职经贸专业“双证融通”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20):16-18.
[2] 刘晓欢.“双证融通”的课程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7,(31):54-56.
[3] 黄平平.高职教育双证融通实施的问题及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3,(26):36-37.
[4] 翟惠根.高职教育构建“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J].辽宁高职学报,2015,(03):46-48.
F232
A
1672-5832(2017)10-0072-01
谢素青(1992—),女,汉族,广东人,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