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全景式描写
——以《最明净的地区》为例
2017-11-25郭瑞睿
郭瑞睿 张 蕊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社会生活的全景式描写
——以《最明净的地区》为例
郭瑞睿 张 蕊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指导老师:张蕊
卡洛斯·富恩特斯于1958年发表长篇小说《最明净的地区》,深刻剖析墨西哥大革命,以全景式的方式再现大革命前后的墨西哥社会状况,反映出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与冲突以及人性与历史的冲突,在墨西哥文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最明净的地区;墨西哥大革命;社会状况;矛盾;冲突
1 诡异时空下扭曲的人性
《最明净的地区》以全景式的方式再现了墨西哥革命前后这一特定时间段内各社会阶层的生活图景,反映出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与冲突。
墨西哥革命经历了几次反复,宣布土改,推迟土改,再到开始土改,墨西哥的农民阶层和大庄园主的利益不断被触动,以罗布莱斯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开始拥有政治话语权,革命的初衷早已被忘却,革命的过程不过是各个利益集团争权夺利,革命的结果被投机倒把的人们收入囊中。我们必须在这特定的时代环境下分析人物性格前后的冲突与变化。
正如司机胡安尼托所说“首都来不得斯文,不然就会被人干掉”,这是一个充满了战争与暴力的时代,即使人性本善,最终也只会因时代环境变得复杂险恶。文中一个矛盾的集中点是罗布莱斯,他“不是现实中的费德里克,而是生活造就的费德里克”。他出生于贫苦雇工家庭的罗布莱斯,一开始学习表哥弗洛兰投身于革命,却在参加革命的过程中不断丧失良知,投机倒把倒卖地皮,钻营取巧,出卖甚至害死了诸多无辜的人,然而罗布莱斯并不以此为耻,相反,他认为这是革命发展,国家进步的必然结果,只有上层阶级的崛起才能给整个国家的人民带来稳定与繁荣,投机倒把的工作在他的狡辩下成了牺牲自我奉献国家所应得的报酬。自私狡猾,精于算计的罗布莱斯可以被看作为“自我”觉醒后的极端“个人主义”的代表,个体觉醒的代价是良知的不断泯灭,这不得不归咎于那个扭曲的时代。革命成为领袖们获取政治资本和个人利益的工具,革命者们辗转于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稍有不慎便只能充当炮灰的角色。看清了革命本质的罗布莱斯,明白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对抗社会环境,出人头地的唯一方法便是玩弄手段,因此他只能化身“变色龙”,翰旋于革命领导者身边,抓取一切机会为自己谋求利益。在革命战争与暴乱的环境下,大多数人的选择都会是趋利避害,而后费尽心思钻营可得利益。时势造英雄,但时势也会产出自私自利的“小人”,站在当代环境下我们也许很难理解罗布莱斯的选择,但如果我们把他放到那个扭曲的时代环境下,一切问题疑惑似乎也都迎刃而解了。
人性扭曲的另一体现是罗布莱斯的妻子诺尔曼。她是欧洲人与当地印第安人的后代,有着金黄头发的她从小便知道如何使男人为之倾倒,与舅舅一家搬到富人区后便不断掩饰与自己贫穷的母亲的关系,会不自觉得摹仿前贵族小姐平比内拉。在与罗布莱斯结婚后她便彻底断绝了与母亲的来往,只因母亲有着自己所不齿的“青铜种族”的血统,而“自豪感比混血老太太重要得多”。她外表华贵,内心却无比空虚,爱上“胜于自己生命”的西恩富戈斯却在大难临头之际选择溺死对方,清醒认识到自己内心的诺尔曼并未选择别的道路,只是回到了酒吧嘲笑好友平比内拉以及前男友罗德里戈。在革命后的墨西哥,人们向往欧洲美国生活,追求荣华富贵,看不起印第安血统,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诺尔曼没有别的选择,与学生罗德里戈和母亲来往只能给她带来嘲笑,而在看清自己的内心后,她也只能以嘲笑别人来证明自己选择的正确性,并以此获取满足感。
而主人公们的内心独白,意识流动都宣泄出了人性与环境交换中的多向流动,或者说,时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物性格的转变,生命主体私欲的极大发扬体现了人在受制于历史环境时的被动性。“文学,不是简单地复观历史事件,而是要写出与历史环境相对抗的人性的复杂性,从而让人们深刻而真实地看到自己的魂灵,自己的善与恶”。正如罗布莱斯破产后与情人远离喧嚣扭曲的城市,归于田园生活一样,人虽受制于历史环境,但同时又有自由选择的可能性,只有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挣脱历史的束缚,主人公们才有可能获得心灵上的安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2 与《百年孤独》对比
2.1 孤独的主旨
《最明净的地区》中人物多达数百个,然而读完各章后我们会发现书中人物永远是被孤独所环绕的,正如布恩迪亚家族一样。打卡员格拉迪斯在诺大的城市中找不到一个人和自己共存,找不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只有夜晚才是天使和空虚赠给她的礼物;追随者博勃等人一天到晚举办聚会为的也是寻求一种陪伴;而另一重要人物罗德里戈上学时被唯一的朋友背叛,开始连续的写作只为证明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读书只是为了成为体面的人,团体的存在取决于他们的分歧和孤独,取决于他们的工作日益摆脱共性和大众的需求,如此看来,表面热闹的知识分子们的聚会不过是孤独的人用来掩饰内心寂寞的工具而已。这一点在文章结尾更加明显,参加完聚会的罗德里戈内心的想法一点点流露他已是形影相吊,孑然一身,犹如一个土块,变成一座孤岛。
读过《百年孤独》、《最明净的地区》及《佩德罗·巴拉莫》后我们会发现孤独似乎是拉美文学作品的一个主题。拉美人“孤独”是有其历史由来的。正如文中所说“我们总是追求并不属于我们的模式,穿并不合体的时装,把自己伪装起来,为的就是掩饰这样一个真理:我们是另一种人,另外一种尚待确定的人,我们同任何东西都没有关联”,事与愿违,抛弃民族特色,不断伪装的后果依旧是格格不入,追求融合的结果却是彻头彻尾的隔绝与孤独。一方面,拉美国家充满了被侵略的痕迹,本民族的文化得到毁灭性的破坏,例如埃尔南·科尔特斯屠杀墨西哥印第安人,民族文化的毁灭使拉美人民缺乏一定的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拉美国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距较近,渴望获得发展与进步,但是拉美各国与发达国家国情差异较大,盲目遵从西方国家改革道路使拉美社会变得“四不像”;最后,拉美各国社会阶层组成较为复杂,既有侵略者们的后代又有印第安人的后代,大庄园主与早先的奴隶阶级及新生的资产阶级等社会地位差距较大,墨西哥仿佛一座被围墙隔开的城市,隔开的不仅是日常的交往,更是人们的心灵交流,这也导致各阶级难以相互融合,只能独自待在属于自己的那半城市之中。
2.2 外来入侵者与毁灭
正如文中所说“墨西哥虽与欧洲截然不同,却注定接受其渗透,遵循欧洲的语言,生活方式和信仰,尽管其本身和欧洲的风马不相及,更甚于死亡”。《最明净的地区》中充满了外来者的痕迹。人猿泰山,超人等美国文化深深影响了墨西哥的知识分子阶层,学生们狂热追求美国文化,观看美国电影。《百年孤独》中外来者们给马孔多带来各种新奇的事物,但是却也导致马孔多的混乱与动荡,马孔多的人们被迫卷入战争,墨西哥人也因外来者的入侵及不断压迫而奋起反抗,最终的结果却都是工人被镇压,死亡笼罩了原本宁静的世界。罗布莱斯的表格弗洛兰回忆大罢工,想起的是装满死尸的火车开出站台,与此相同的是,《百年孤独》中何塞·阿尔卡蒂奥对香蕉公司工人起义留下的印象也只有数百节装满了尸体的火车。革命与战争的最后结果也都是妥协,奥雷里亚诺上校参与战争为自由党而战却最终签协议屈服于保守党,而墨西哥大革命也并未向人们期待的那样获得自由与民主,有的只是新诞生的阶层——在战争中投机倒把发家的资产阶级们,两本书中革命的最终结果都是妥协,妥协于外来入侵者:香蕉公司老板被判无罪,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获得自由开采墨西哥石油,控制墨西哥经济命脉。罗德里戈站在墨西哥城时,墨西哥城仿佛是“一座具体来说没有界线,但在精神上却有用铁丝网做成的高大界线的城市”,无独有偶,布恩迪亚家族的乐园马孔多在被外人发现后,大量的外国移民定居至此,用围墙与马孔多原住民分开。正如文中所说“典型的墨西哥人,善于顺应时事”。一味地妥协于外来势力,粉饰表面的太平只会导致进一步的动乱,最终带给国家毁灭性的灾难。
2.3 时空循环
在《百年孤独》中,不断重复的名字,家族一代代相传的性格,同名人物背负的相同的命运都体现了文中的时间不是线性的,而是“像羽蛇一般首尾相接”,螺旋上升,书中更多的则是以叙事方式来体现这一特点。书中共三部分26个章节。第一部分从“现在入手”,描写墨西哥革命后社会各阶层总体的生活状况,第二部分则分开描写各主人公的回忆及大革命期间的重要事件,最后一部分则再次回到“现在”,一步步讲述主人公们最后的命运,“现在”到“过去”再到“现在”的叙述方式体现了时间的循环。时间循环往复,社会也难以取得长久地发展,墨西哥处于发达国家南部,却始终未能获得较大的发展,本该是耗资千万的公路,结果却是玉米地,原本宫殿般的城市到处都充满了垃圾与暴力,一次次爆发的战争与革命最终并没有带来一个全新的社会,只有更迭的独裁统治者们。
2.4 遗忘
“在这个国家既没有胜利也没有失败,没有人会记得曾在这块土地生活的人,所有的人出生之前都是幽灵,因为只有幽灵才在墨西哥的真正的生活中活动,他们带来了业已进行,十分巩固的战役,为的是让我们被幽灵进行的另一场无休止的战役和他们之间未见分晓的战斗所击毁的人格能真实地存在。”
墨西哥革命中激进派们倡导遗忘过去,发展一个全新的墨西哥,科尔特斯到达墨西哥后屠杀当地的印第安人,发达的玛雅文明被彻底灭亡,当地的印第安人们和混血儿们在充满种族歧视等乱象社会环境中竭力掩饰自己的种族特征:罗布莱斯致富后首先漂白了自己的肤色,看起来似乎成为了白人;妻子诺尔曼为自己的一头金发感到骄傲,不耻于母亲的印第安血统,与之来往总是神神秘秘,最后甚至断绝了与母亲的交往等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遗忘带来的只会是社会历史与文化的断层,遗忘历史背叛过去并未能使墨西哥加入欧洲的行列。相反,民族文化的缺失带来的只有历史文化的缺憾以及与世界文化的渐行渐远。
3 传承与发展
《最明净的地区》大量运用全景、远景、近景、特写、融入等手段,将所有冲突的发生地选在殖民化程度最深的墨西哥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多方位,多层次地刻画描写了数百个人物,涉及到政治,金融,军事及知识各界。因而这部小说是“一个城市的传记,一部现代墨西哥的总结”。
在墨西哥这片最明净的地区我们清晰地观察到各种罪恶不断滋生:打赢官司只需向法官贿赂五个妓女,教师被恶霸绞死,儿童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早夭,枪杀不断在这里上演。这是个充满对立的地方,高高在上的是纯而又纯的上帝,在底层的是过着普通生活的平民。革命前后的墨西哥仿佛被隔成了两个世界:一个世界豪华无比,金枝玉叶,人们仿佛住在理想的欧洲国度;另外一个世界冷酷异常,四下是象形文字和鞭子,革命的结果不过是将两个国度的人员做了些微的调整而已。在这里,一切罪恶都无处隐藏,但与此同时,任何人都没有生存的权利,生活就是冤枉的不断毁灭和行动的接踵受挫,对普通的市民来说更是如此。那么墨西哥究竟该走向何种道路呢?
作者给了我们三种答案:一是以罗布莱斯为代表的彻底的革新派,他们把否认过去当作拯救计划的开端,革新派们认为墨西哥没有过去,墨西哥是继革命后的另一件事,过去已永远过去,过去就是贫穷,因此应当与过去彻底断绝,大量吸纳西方经济资本,遵循西方经济模式,但这样的后果只能是将国家的经济命脉拱手让人,使国家逐渐丧失主权而已;而另一种是以知识分子萨马科那为代表的彻头彻尾的守旧派,他们认为墨西哥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坚持复苏墨西哥本源,不惜一切代价地闭关自守,哪怕最终的结果是“背向世界”,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近乎虚无的墨西哥的民族特性,并希望以此来拯救因机械摹仿外国文化风俗而失去自我本质的墨西哥。对此,富恩特斯用极端保守,代表墨西哥原始意志的西恩富特斯作了回答,极端的文化保守主义只会导致墨西哥的灭亡,正如西恩富戈斯竭尽全力反对革新,最终却化为浓雾,成为厚重的阴影,吞噬了那片最明净的地区。
齐泽克著名的爱与垃圾理论倡导我们热爱世界的同时必须平等地尊重它所产生的垃圾,真爱意味着承认不完美,接受对方的所有缺点,而不是将我们的理想强加于对方身上,不顾一切制造一个完美形象。
用齐泽克的观点看待墨西哥的话,墨西哥人民必须承认并接纳它的不完美,与此同时传承阿兹特克等古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创新发展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墨西哥已今非昔比,它的出路在于寻找一个与现代社会的文明相通的文化传统,不断革新,使之适应现代世界的发展,为墨西哥社会真正迈向现代世界做铺垫。
[1] 徐少军/王小芳译.《最明净的地区》[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译林出版社 2012
[2] 归溢译.富恩特斯访谈录[J].维普资讯2003:104-107
[3] 张伟劼译.富恩特斯访谈录[J].当代外国文学.2009(12):164-168
I246
A
1672-5832(2017)10-0053-02
郭瑞睿(1994-),女,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在读,拉丁美洲文学,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