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宗思想之审美趣味
2017-11-25王亚鹏
王亚鹏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浅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宗思想之审美趣味
王亚鹏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王维笔下的田园山水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全文分三部分论述。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王维的生平与禅宗渊源阐述。从个人经历、家庭因素和时代因素来分析王维佛禅思想的来源。第二部分对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特色进行分析。从以禅趣入诗、以禅语入诗、以禅法入诗三个方面浅析。第三部分挖掘王维禅意山水田园诗的审美内涵,即超越世俗的审美追求、心物相谐的审美感应。
王维;禅宗思想;审美趣味
王维,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和特殊贡献的伟大诗人,同时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王维把禅学理念融合在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之中,在他笔下出现的常是清净淡远的山水田园,空寂幽静的禅宗意境。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因为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视言外之意,这使得他们有了相互沟通的可能,并对中国诗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深化了中国古典诗歌抒情写意的民族特征,开拓了中国山水诗的意境,造就了王维等众多禅意山水诗人。
1 王维的生平与禅宗
王维佛禅思想的来源是多方面的,首先个人从政之后坎坷的仕途经历是他最后选择空门的主要原因,其次受家庭影响较早地接触到了佛禅思想,后来又与著名高僧交流,可谓机缘深厚,最后时代背景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纵观王维政治生涯的一生,他遭遇的三次政治打击是他最终定性佛学禅宗的契机,从开始的隐逸之愿到退隐山中的实践,再到最后以禅诵为事的生活习惯,佛禅伴随了王维的一生并最终成为其生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王维生长在一个佛教气氛很浓的家庭,其母虔诚信佛,对他的思想有较大影响。王维的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其名维,字摩诘,连起来恰好是“维摩诘”。王维既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亦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禅宗的深厚缘分,以至笃志奉佛,在禅诵中寻找寄托,在大自然中获得解脱。再者时代的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原因,唐代为佛教鼎盛时期,宗派纷生,寺庙林立,义学发达。王维吸收并融通佛教的义理,对佛教各宗派兼收并蓄,而影响最深的是南宗,南宗强调明心见性,主张顿悟。唐朝风气比较开放,统治思想则是调和了儒、释、道三教。王维在接触佛教各宗派之后,倾心南宗。南宗的思想影响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诗歌创作。
2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特色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就是在禅宗影响下盛开在诗坛的一朵奇葩,特别是王维后期的诗作,在意象、意境等方面均表现出浓厚的禅意,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同时引导后来者步入一个新的审美境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以禅趣入诗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人物意象是十分丰富的,如浣女、野老、牧童、田夫、樵夫等等,这些简约的人物意象中往往包含浓浓的情意。以田园诗《渭川田家》为例:“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这一句人物只有野老、牧童两人,或者说出现在画面上的只有倚着拐杖在门口翘首等待孙儿的老人,从野老、荆扉两个词中可以看出老人的年迈和农家的贫寒,但老人对孙儿的挂念和喜爱之情超越了这平凡的简单画面,读之让人眼睛湿润。“相见语依依”表现出他们之间的亲切、朴实,他们没有官场上尔虞我诈、权钱相争的虚伪,因而在诗人看来倍感温馨。全诗只用了白描手法,用野老、田夫等意象的组合和情态的展示,便将夕阳西下后的田家晚归图展现在读者眼前。以《山居秋暝》一诗为例,空山、新雨、明月、松林、清泉等,这些简约的事物意象的组合,诗人并没有用特别的词语来修饰这些意象,而是将它们精心地布置安排,合理地搭配形态,从而能给读者置身美景之中的真实感。在王维的一些诗歌中对事物意象的驾驭也有这样的特点,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诗写诗人在夜静之时,独自弹琴、长啸,无人欣赏只有明月相伴的情景,全诗并没有过多的描写和抒情,但是通过后两句深林、明月意象的描述,将月夜幽林的宁静空明展现出来,加上前两句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的情态展现,整首诗顿时呈现出清幽绝俗的境界。
2.2 以禅语入诗
在意境的构成中,心物关系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关键是诗人心灵与外物造化的凝和。深受佛教禅宗影响的王维,在他的诗歌中呈现出的境界融合了诗境与禅境,在诗歌的艺术殿堂中实现了现实人生理想的超越,表现以禅语入诗的特点。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追求一种空寂的意境,在诗歌创作中,“空”字的使用次数达90次之多,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早秋山中作》)等等。上面这些诗句,无一例外都带有个“空”字,这并非诗人每每观景时的刻意修饰,而是因为诗人受佛禅影响,以无我的境界去看待尘世,顿觉一切皆空,因而能随时随意感受到空的存在。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特色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超然的无我之境,他的诗令人体悟最多的是一种因化入自然之中而怡然自得的情趣。景与心纯净相融,静谧甜美。又如“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诗中只有物而没有我的存在,诗人极力将自己置身于喜怒哀乐之外,花自开自落,与人世毫不相干,与我更是既不乐其开也不伤其落,这是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过滤之后的眼中之景,王维宁静观照而忘乎自我,他已忘掉了自身的存在,忘却了我与物的差异性,超越了物我之间的关系和状态。
3.3 以禅法入诗
在诗歌领域被称为“诗佛”的王维在绘画方面也很有天赋,他曾经创造出了用水墨渲染的水墨山水画,并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在色声动中感受到幽幽的禅意。与绘画中的线条相对应的是对静止事物线条的描绘。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这一句很明显的运用了绘画中线条特点,如广阔无边的大漠属于不规则的图形,孤烟是直线条的,长河则是宽广的线条,落日是柔和的圆形线条,特别是一直一圆,使得画面十分丰满。如《田园乐》七首其一的“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句,山、烟、村、天、树、原都只是一些孤立的静态的事物,但经过诗人的精心排列组合,特别是加上方位名词下、远、边、高之后,顿时出现了一幅登高望远之图。在色调的选择上,王维善于用青、白这两种极具水墨画特点的冷色,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这与他受禅宗影响有关,具有清淡飘逸的审美追求。在禅宗中,“色”与“空”是相辅相成的整体,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有许多用颜色表达空境的佳作,具体可分为两类:以流变色彩写虚空和以青白色彩写清空。一方面,王维的一些山水田园诗中善于通过光影下事物色彩的流变表达出万物瞬间变幻、一切虚空的禅意。北宗神秀曾说“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另一方面,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经常用青白二色渲染出清幽、空灵之境。他在诗中偏好青白二色,设色青白,更增加了其诗的空灵虚静、飘渺有无的禅趣。
3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审美内涵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基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他选取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纵情于大自然的无限风能光中,追求精神自由,以达到最高境界。
信奉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思想的王维,在遭逢官场失意、壮志难酬的打击时,如何从这些痛苦中解脱出来,是他必须要选择的道路。佛教的出世哲学如雪中送炭般为他指引了一条求得人生解脱的道路。“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秋夜独坐》)的诗句说明诗人已经找到了自我解救的途径,平和地看待挫折,追求无生。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闲”可以说明诗人内心的悠然自得,整首诗虽然只有一个“静”字来描写夜,但是却让人感觉到这静夜下的山里,每一个事物都是那么安静,人、桂花、月亮、鸟,仿佛一切都默契地静止了,这种融合是和谐的,连读者都仿佛置身于这种足以让人忘记所有烦恼的静谧之境“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诗人在一个无人知晓的环境中弹琴长啸,虽然只有月亮出来陪伴,但诗人仍然乐于在的寂静中享受无人打扰的自由之境。王维笔下描写的空寂静幽之境滤尽了世俗的千般干扰,拂去人世的点点尘埃,他不仅从自然山水中挖掘出幽静的特质,而且做到了超越山水世界而达到心灵的彻底回归。这既是他“归卧南山陲”和“寂寞掩柴扉”的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诗人淡泊无争、宁静致远、身心合一的自由心境的形象显现王维擅长写景,更善于写情,尤其擅长的是不着力渲染便能将情与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心物融合、和谐一致的审美境界。
[1] 苑咸.酬王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02.
[2] 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19.
[3] 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346.
[4] 朱光潜.诗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41.
[5] 沈德潜选编.唐诗别裁(卷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6]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i206.2
A
1672-5832(2017)10-0025-02
王亚鹏(1991—),女,河南郑州人,文艺学硕士,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硕士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