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何为
2017-11-25杨慧
杨 慧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387)
阅读何为
杨 慧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387)
静心思考,总是无法将之所以阅读的理由传达出来,我们需要还原其本来意义,从真正的阅读中找寻阅读何为,同时需要从探寻对读者的要求出发。
阅读;读者;赤子之心;文学
1 什么是阅读
于闲静之时,展卷而读,欣喜满足,掩卷卒读,始觉时间已逝已久,回味阅读,意犹未尽,其后萦绕心际,想着再有一次这样的阅读,或欣然与他人研讨分享,感受共同的惊奇,或于独处时回想已读的内容,欣喜不已,妙处难与人说。在此种状态中,我们不是专家,不是受教育者,不是消闲者,仅仅只是读者——阅读的人。在大部分阅读中会寻求文本的内在价值、主题,分析作者、时代、文字、形式,这是在做解读者,而非读者,虽然也是在阅读。亦或渴望在阅读中寻求解决人生迷茫困惑之道,或得到社会道路的方向,殊不知打着审美、教育之教旗号的讲解、评判恰好禁锢了去感受美。钟嵘《诗品序》有云:“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离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所言感诸天地四候,人间诸事,方作诗展义骋情,同为世间之人的读者也会兴发感动,故能为作品兴发感动,从而使美浸润于心,感受这个有情世界。丰子恺这样人为“普通人的同情只能及于同类的人,或至多及于动物;但艺术家的同情非常深广,与天地造化之心同样深广,能普及于有情非有情的一切物类。”
当阅读只是阅读的时候,是否意味着在阅读中所能感受到的愉快、所能获得的教益荡然无存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是在提醒有一种真正的阅读存在,且每个读者都能达到。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尤甚,自然愉快的文学,描写自然的文学,与一切文学的美,都足以使读者生愉快之感。但在作者的最初目的,却决不是如此。读者呢,也不是以此才去读它,但现在的读者却正以消遣才读文学,作者正以取得金钱之故,而才去著作娱乐的文学。此即文学之所以堕落的最大原因。严格说来,则这种以娱乐为目的的读物,可以说他不是文学。因为他不是由作者的情绪中自然流露出来的,而是故做作的。文学以真挚的情绪为他的生命,为他的灵魂,那些没有生命,没有灵魂的东西,自然不配称为文学了。——虽然他们也是称作小说、戏曲等等。在别一方面说,如果作者以教导哲理,宣传主义,为他的目的,读者以取得教训,取得思想为他的目的,则文学也要有加上桎梏的危险了。自然,文学中也含有哲理,有时也带有教训主义,或宣传一种理想或主义的色彩,但却决不是文学的原始的目的。如以文学为传道之用,则一切文学作品都要消灭了。因为文学是人的情绪流泄在纸上的。是人的自然的歌声与哭声。自然而发的歌声与哭声决没有带传道的作用的,优美的传道文学可以算是文学,但决不是文学的全部。大部分的文学,纯正的文学,却是诗神的歌声,是孩童的,匹夫匹妇的哭声,是潺潺的人生之河的水声。郑振铎总结道:娱乐的文学观,是使文学堕落,使文学失其天真,使文学陷溺于金钱之阱的重要原因;传道派的文学观,则是使文学干枯失泽,使文学陷于教训的桎梏中,使文学之树不能充分长成的重要原因。在阅读时欲得哲学,即去读哲学著作,欲解生活之惑,即去看实用教程或心灵鸡汤,欲了解广阔的世界,即去打开百科全书,同时记录下大量笔记。切勿在打开一本书后竭力寻找和捕捉各种作用,真正的阅读不需正襟危坐,郑重其事,但需要心理上的倒空,时间上的绝对投入。
2 对读者的要求
阅读时读者得状态应是葆有“赤子之心”,在这里真实与虚构的关系被突出了,作品不能太虚构,让读者无法捉到一丝生活的影子,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思想上,也不能与生活无二致,这样只有生活即可,无需阅读。“拆穿家”眼中尽是技巧、套路,“实用者”眼中都是价值、目的,只有孩子式的读者愿意随着作品走下去,孩子有不倦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搁置怀疑的能力、未受玷污的兴味、随时都能惊奇、惋惜和赞叹的本领。唤起你本已具有的东西并非阅读,走出自己的固陋,随着阅读而只有所读之物,这是作品之伟大,也是读者之幸运,所以阅读只是阅读。丰子恺就对“童心”十分重视,他认为儿童往往能注意到大人不会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现的世界,他们会和猫犬认真地对话,和花认真地接吻,和玩偶认真地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的心还真切而自然,所以丰子恺说,儿童的本质就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这里的“童心”是指狭义上的,就是“孩子本来的心”。这心是“从世外带来的,不是经过这世间的造作的”纯洁无疵、天真烂漫的真心。丰子恺称它为“人生最有价值的最高贵的心”但随着儿童成长的脚步,这颗“本来的心”也会在现实和岁月的打磨中慢慢地失去。在散文《给我的孩子们》中丰子恺明确表示了这种叹息“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这种“赤子之心”的最佳状态我们可以从金庸的《侠客行》的主人公上直接的看到,小说写了一直保持这种状态所能获得的成就,主人公是一个无名、无知无识、无欲无求的人,由于他从小生长于与世隔绝的山里,只与他的养母和一条黄狗相依为命,除了基本的交流语言及一种自然性的生存技能外,他缺乏最起码的教育,什么也不懂。他从没主动追求什么,他的江湖生涯完全是不由自主的,被人骗被人安排,而他却完全不在意,以纯真之心处事,歪打正着,逢凶化吉,练得多家武术,识得亲人、朋友,得到阿秀的生死相许,最后还破解了无数才子学士穷尽一生都无法破解的“侠客行”之谜。而他之所以能够破解“侠客行”,乃是因为他压根儿就不去管什么诗意、文字、注释,在他眼中,李白的这首《侠客行》的每一个字只不过是一幅幅简单的图形,他看到的只是一把把剑,一条条蝌蚪,他就按照图形演练,结果以这种最简单最原始的方法破解了“侠客行”。这就是保持赤子之心的极致。
好的读者,如同好的作家,他们驱赶群氓自我,想象自己置身于别处,他们不知道什么地方的别处。蛊惑人心的作者和狡猾的读者则听任他们的群氓自我排在首位。作为读者,阅读时的我们更美好。更时尚。文艺是人的自由的心胸里的产物,是人的真挚恳切的情感的产物。我们应该以同情的眼光来读他,应该以诚挚的态度来批评他。不管他在叙述什么,只要是真挚的,是恳切的,是从心底流出的,我们便要同情他,赞美他,甚至于我们的心会不期而然的在千里之外,或百年之后,与作者的心同样的跃动着,他的泪,便是我们的泪,他的痛苦,便是我们的痛苦。他感着快乐时,我们也便感着,他觉得忧闷时,我们也便觉得。伪文艺所含的情感不是真的,态度是浮薄的,轻佻的。他们的作者,没有逼欲流露的情感,没有真挚热烈的感觉。名的欲望,使他们去搜索枯肠,利的诱惑,使他们去拼凑字句。
人最大的痛苦乃看和食是两种不同的行为,例如美,我们想把它当作食物,可它只是观赏之物,只在一定距离上才会出现。通常在阅读时我们把文学的“善”(我们实际感受到的好处)置于阅读时我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之中,而不是置于某种辽远或某种仅仅可能的结果之中,变可能性为必然性带来了失却其本源的危险。如同将“礼”作为人的义务去施行,进而以此领会人之为人,优雅就只是水到渠成的副产品,何至于现今花时间和精力学习“社交礼仪”呢?
怎样读书?丹齐格回答:有方法地读书。热情是最合情理的方法。阅读即是生活。这种生活更严肃,但没那么激烈,少一份琐屑轻浮,多一份稳定耐久,更多自恃的骄矜,更少空虚的自负,同时往往伴随着各种弱点,骄傲、羞怯、压抑、退缩。在功利主义的世界里,阅读为我们维系着一种超然于现实的姿态,这有利于我们思考。我们首先明确真正的阅读是怎样的行为和自己的读者定位,才能回答阅读何为的问题,在真正阅读时真正的读者会体悟到阅读只是为了阅读,在阅读中使自己更好地理解他人和理解世界,找到一种能丰富其存在的美,这样,水到渠成地更好地理解自己,阅读是使每个人完善的一条道路,不必赋予其全部担荷,也不要利用它去完成其他使命。
[1] 丰子恺:人间情味·美与同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1
[2] 郑振铎:郑振铎全集 第三卷 文学杂论新文学观的建设[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11
[3] 李树玲:丰子恺艺术美学思想探究[J]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4
[4] 丰陈宝、丰一吟编:丰子恺文集 文学卷(一)[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3
[5] 丰子恺:禅外阅世[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07.12
[6] [法]丹齐格著,阎雪梅译:为什么读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G623.31
A
1672-5832(2017)10-0021-02
杨慧(1993-),女,汉族,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文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