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川籍作家李劼人创作中的巴蜀文化烙印
2017-11-25敬婷婷
敬婷婷
(西华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39)
浅析川籍作家李劼人创作中的巴蜀文化烙印
敬婷婷
(西华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39)
李劼人,作为地地道道的川籍作家,长期受到巴蜀文化的浸染,在无意识中将巴蜀文化嵌入文学创作,使作品打上了鲜明的巴蜀文化烙印。具体概括而言,可将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茶馆文化、美食文化、方言文化、民俗文化。
李劼人;巴蜀文化;茶馆;方言;美食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川籍作家,李劼人对巴山蜀水有着深厚而独特的感情,他自觉接受巴蜀文化的熏陶,并在创作中活动中形成了独有的审美风格,显现出强烈而清醒的巴蜀地域文化意识。其创作具有深深的巴蜀文化烙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茶馆文化
茶馆,是一种典型的巴蜀文化意象。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四川一带的饮茶之风就已经相当普及。从茶馆的数量上讲,恐怕无其他城市可与成都匹敌,据统计,晚清时成都有茶馆454家。[1]此外,沙汀在一篇描写家乡人们喝茶情景的散文中就曾说“除了家庭。在四川茶馆恐怕就是人们唯一寄身所在了”。[2]可见,在四川,茶馆与四川人的生活早已融为一体,它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公关活动场所,它所扮演的角色远远超乎此上,是一种重要的巴蜀文化意象。在李劼人的创作中,茶馆更是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场景,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体现出浓郁的巴蜀文化气息。
在李劼人的作品中,众多的故事情节被放置于茶馆环境之中,又或是饮茶习惯流动于人物稀松平常的生活之中。而在《暴风雨前》一书中,李劼人更是专门用了大量笔墨向读者介绍了茶馆的作用:一是各业交易的场所;一是集会和评理的场所;一是普遍地作为中等以下人家的客厅或休息室。[3]
2 美食文化
饮食文化在巴蜀文化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自古以来就有“吃在四川”、“吃在成都”的说法。作为“美食之都”的四川,从来不乏美食。在川地所衍生出的川菜,也早已一它独特的色、香、味、形征服了中外广大食客。
李劼人热爱烹调川菜,也更喜爱在自己的创作中去对川菜加以叙写,从字里行间去展示川菜的独特魅力。在李劼人的笔下,对川菜、成都小吃、各类饭馆的描写随处可见,信手拈来。例如:麻婆豆腐、温鸭子、锅盔、盆盆肉、红汤豆腐乳……李劼人用文字,将读者带入一个令人垂涎欲滴、川味十足的美食世界之中。
此外,李劼人对四川美食的介绍还对考究四川物产有一定的史学价值,诸如在《死水微澜》一书中对川西坝猪肉的描写:“成都西北道的猪,在川西坝中又要算头等中的头等。它的肉,比任何地方的猪肉都要来得嫩些、香些、脆些,假如你将它白煮到刚好,切成薄片,少蘸一点白酱油,放入口中细嚼,你就察得它带有一种胡桃仁的滋味,因此,你才懂得成都的白片肉何以是独步的。”[4]
3 方言文化
方言写作,是李劼人创作的一大特色。他用地道的四川方言构筑自己的文学世界,体现出浓厚的巴蜀气韵。
在李劼人的书中,四川方言词随处可见:“什么”说成“啥子”、“怕老婆”说成“耙耳朵”、“漂亮”说成“伸抖”、“舒服”说成“安逸”…… 让读者放佛置身于真实的巴蜀空间,体会真实的巴蜀世界,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也增添了特殊的巴蜀气息。但是,方言是把双刃剑。方言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它给予方言地之外的读者一定的阅读障碍,由此,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作品的传播力与作者的影响力。
4 民俗文化
李劼人小说全面展现了“九里三分”宽的成都城的街景民性,以及市集庙会、婚丧节庆、灯市花会等等民俗文化,弥漫着乡土的芳香,散发着浓郁的川味。
在李劼人笔下,被描绘地最为细致最为精妙当属婚丧节庆的风俗和仪式,反映出了彼时四川文明与发展的轨迹与脉络。例如,《暴风雨前》一书就对郝又三与叶文婉的婚礼极力铺陈,李劼人运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储备,将那个时代的那场特点的婚礼写的情趣盎然、有条有序,让读者在浓郁的民俗气氛中徜徉。邀媒、求八字、看人、下定、择期、过礼、回礼,每一个步骤都写得井然有序、情韵别致,婚姻民俗文化清晰可见,对研究当时成都地区民俗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有着宝贵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
此外,在《死水微澜》一书中,李劼人还对成都东大街的元宵灯会做了精彩的叙写,写出了元宵佳节成都街头一派热闹繁华的节日景象,让读者切身感受到了节庆中的成都的市井盛况。
李劼人在书中还对成都的大小街道、名胜古迹做了细致状描,交代了它们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大到闻名遐迩的青羊宫、大慈寺、武侯祠,小到名不见经传的天回镇,都一一叙述了命名原委,以及其历史发展和变迁,带读者领略了成都的悠久历史,体会到成都的厚重沉淀。
李劼人与巴蜀文化有着天然联系,他一生都在倾心于用“他那一支令人羡慕的笔”[5]对巴蜀文化的书写。在李劼人的作品之中,有鲜明的巴蜀文化烙印,这是李劼人独有的创作个性与审美风格,也是巴蜀之地对李劼人的馈赠。正是由着李劼人与其作品中所散发出的巴蜀气韵,李劼人与其作品才更能在历史的检验中脱颖而出,在时代大浪中岿然不动,成为经典。
[1] 王笛.街头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吴福辉.沙汀传[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
[3] 李劼人.暴风雨前.李劼人选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4] 李劫人.死水微澜.《李劫人选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5] 郭沫若.中国左拉之待望.《李劼人选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I206
A
1672-5832(2017)10-0013-01
四川省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巴蜀地域文化下的李劼人研究(项目编号:ycjj2016106)的研究成果。
敬婷婷(1992—),女,汉族,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