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美学角度对比分析李清照《声声慢》英文译本

2017-11-25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声声慢原诗许渊冲

刘 丽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6)

从美学角度对比分析李清照《声声慢》英文译本

刘 丽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6)

诗歌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古诗英译不能仅仅要满足忠实对等,更要在目的语中再现美感。本文从翻译学“三美”,即意美,音美和形美出发阐述了诗歌翻译美学,并在解读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基础上,对比我国许渊冲和徐忠杰的两种英文译本,进一步诠释了翻译诗歌美学,并对比总结出“三美原则” 在译作中的艺术体现,希望能为广大译者在再现原文美学特色方面提供参考。

翻译美学;《声声慢》;三美原则

1 引言

在国内翻译研究史上,文学翻译一直是研究的主流。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之一。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之一。李清照的词让后人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她的作品文字清新,朗朗上口;主题广泛,早期有天真烂漫的少女情怀、继而描写夫妻间悲怆动人的爱情故事,后期更有悲国忧民的哀痛。李清照有大量的作品被翻译成英语,以往翻译李清照词的英译研究多集中原文的意美上,对其翻译美学视角下的音美、形美的研究较少。

2 理论探讨

翻译的艺术美,翻译是艺术,也是一种美学。文学大师和翻译大家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指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当代诗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许渊冲归结前人的翻译美学思想而提出“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诗歌翻译美学,文学语言是民族语言的精华,而诗的语言则是精华中的精华。我国宋人严羽说:“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这里所说的“入神”就是诗歌的意境,意境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意境中的“境”融汇了诗人的主观和审美思想,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诗歌之美,不仅仅是意境的再现,音美是语符的音韵美,而形美则是语符的形体美。译诗如写诗,要翻译诗歌,译者要满怀激情,创造一个与原诗毫不逊色的意境,让读者领略原诗之美。

3 从“三美”角度比较《声声慢》英文译本

中外著名的翻译家和理论家们对翻译原则作了很多重要的探讨。而“三美”之说,是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中提出来的。许渊冲先生把鲁迅的“三美”说应用到翻译上来,就形成了译诗的“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和形美”。而他对意美、音美、形美各自在翻译中的地位则体现在他的《翻译的艺术》一书中。

意美指的是译文要再现原诗的意境美。意美在“三美”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一曲《声声慢》,李清照提笔便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连用七对叠词,努力营造了一种只可意会的意境,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都是一个愁字。徐译为:I’ve a sense of something missing I must seek.Everything about me looks dismal and bleak.Nothing that gives me pleasure I can find.许渊冲将其译为:I look for what I miss.I know not what it is.I feel so sad,so drear, So lonely,without cheer.从以上译文可以看出,徐忠杰对传递诗歌主旨大意十分重视。从他在译文中添加的“I have a sense”“I must seek” “I can find”等原文并未直述的言语都可以看出他翻译的出发点就是传递原文信息,让读者深切领会到作者的心情。此外,译文中的“everything”和“nothing” 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刻画出了作者深深的失落和哀愁。而相较而言,许渊冲的翻译显得看上去则是一目了然,字里行间不如徐所译的那般流露着原词那种含蓄雅致的美。

鲁迅之说“音美以感耳”强调了音韵美应如悦耳旋律般令人陶醉。从译学角度来看,诗歌翻译的音美在于音韵和谐,平仄有致。由于英语诗歌与汉语诗歌的风格差异,汉语趋向于在表达中平仄起伏抑扬顿挫之感。而英语通常运用韵脚和音节来凸显诗歌的音韵美。首先在韵脚的安排上,以原词“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翻译为例,徐忠杰采用的是英美读者所喜闻乐见的韵式:Three cups of thin wine would utterly fail to cope with the rising evening gale.Myself, into woe, a flight of wild geese has thrown.But with them, very familiar I have grown.而为了实现译诗音律上的效果,许渊冲并没有采用这样严格的韵式:By cup on cup of wine so dry Oh, how could I Endure at dusk the drift Of wind so swift?It breaks my heart, alas, to see the wild geese pass, For they are my acquaintances of old.“三杯两盏淡酒”在原词中是为了烘托作者自己的凄苦心情“三”和“两”是一种虚指,并不表示一种确切的数字概念。

翻译的形美主要在于整体布局。汉字是方块文字,而英文是拼音文字,构字长短不一,组词造句难以齐整。形美则针对译诗的行数、分节以及字数而言,主要指译诗的行数与原诗的行数是否一致、分节是否相当。《声声慢》原文共有19行,而徐忠杰的译文有20行,许渊冲的译文26行。原词上阕有10行,下阕有9行。徐所译的上阕和下阕均为10行,而许所译的上阕为16行,下阕有11行。因此,从译诗的行数与原诗是否一致来看,徐译本更成功地再现了原文的结构。然而,从整体来看,原词采用较多的是三字格、四字格和六字格,看上去简洁明了,但徐所译的看上去在格式上却显得繁杂冗长,不及许所译简约。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许译为:It breaks my heart, alas! To see the wild geese pass, for they are my acquaintances of old.Myself, into woe a flight of wild geese has thrown.But with them very familiar I have grown.从字数的句式结构上看,徐译为、许所译的格式与原词颇为相似,长短有致,似与原词格式融为一体,明显较徐的翻译更富节奏感,更为精炼而且也完整地再现了原文的意境。

4 结语

诗歌翻译是科学性和创造性的统一,是一种美学实践。虽然“求美”并非诗歌翻译的唯一目标,但诗歌翻译的本质就是审美再现。要翻译李清照的千古绝唱《声声慢》,不努力将词作者的“愁情”感同身受地传达出来,那肯定是不准确的。文中所评析的《声声慢》两个译本抓住了原词中的“愁情”主题,不同程度地呈现了原词的意境。当然,每篇译作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总会有瑕疵。但两位译者都灵活地运用了“三美原则”在原诗中的意象,格律和格式再现了原诗的风韵和诗人的情感。

[1] Nida E A.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92.

[2] 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3] 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 徐忠杰.词百首英译[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86:56.

[5] 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H315

A

1672-5832(2017)10-0012-01

刘丽(1995-),女,汉族,湖南衡阳人,广西民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育教学(英语)。

猜你喜欢

声声慢原诗许渊冲
许渊冲英译杜甫诗歌中的译者声音及其文化认同
Tao Qian,Saussure and Taoism:The Paradox of Poetic Language
摔得挺美
峨眉山月歌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改诗为文三步走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讨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应是易安居士“憔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