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廷·斯金纳“历史语境主义”方法论评述
2017-11-25吴思思
吴思思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387)
昆廷·斯金纳“历史语境主义”方法论评述
吴思思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387)
在20世纪思想史研究中,剑桥学派从方法论的角度掀起了破旧立新的浪潮,获得了很大的关注。斯金纳是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突破传统方法论的限制,提出了“历史语境主义”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强调文本的社会语境和思想语境的重要性,认为思想史的研究重点在于发现作者的意涵和意图。“历史语境主义”的研究方法是对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但同时存在着相对主义、否定“永恒智慧”的问题。
历史语境主义;斯金纳;方法论
1 “历史语境主义”方法论的内涵
斯金纳斯金纳主张历史的进路,认为文本研究应该是跨文本的和跨语境的,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历史语境主义”:就是将研究对象即某个思想家的文本和言论,还原到当初赖以产生的、具体的社会语境之中, 考察文本与政治语境和思想语境中的关系, 进而发现它们是如何延续、挑战或者颠覆传统的政治话语的, 这样将有助于复原文本在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达到对文本的历史的理解。①
首先,斯金纳认为传统的哲学进路方法存在弊端,无法真实的还原历史,主张思想史研究中历史学家应努力在他们的才智允许的限度内尽可能严肃的就过去进行写作。历史学家的职责定然会要做一个记录天使,而非一个动辄处人的极刑法官,他们的任务是要克制任何热情或愤怒,让读者作出自己的判断。②其次,“历史语境主义”注重思想语境和社会语境,强调文本中著者意涵和意图的重要性:第一,明白作者所说的意涵;第二,把握作者言说的“意欲效应”(intended force),“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了解人们的言说(saying),而且要知道他们在言说时的行为(doing)。③由此他认为不存在永恒的问题和永恒的智慧,任何文本都是针对其具体时代的反映。想要正确的诠释本文和了解作者的意涵和意图,就不能仅对文本进行研究,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其社会语境。例如,在研究西塞罗的思想时,我们就需要注意当时罗马共和国的乱象和危机。同时斯金纳的强调思想语境的重要性,认为政治概念和政治术语会发生变化,思想演进会发生断裂。我们只有将文本放置于当时的思想语境中,了解当时的政治语汇,明确其历史背景,才能突破种种的限制恢复文本的“历史身份”。
2 “历史语境主义”方法对“公民自由”的研究
这里我们以斯金纳对英国“公民自由”概念的研究为内容,了解他是如何运用“历史语境主义”的。17世纪英国反对派对王权进行了攻击,公民自由成为批判王权的重要利器,促使了对公民自由研究的兴起。17世纪的保守派认为公民自由是国王授予臣民的特权。如约翰·考维在其法律词典中认为,“自由”是指“依据授予或者法令而拥有的一项特权,特有着借以享受普通公民所没有的利益和好处。”④而反对派从中世纪对“自由”这一概念的解释入手,认为“如果公民联合体中的每个人不是被奴役的就是自由的,那么一个公民或自由民就必定不受其他人的支配,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权利采取行动的自权人。”⑤而后霍布斯再次对反对君主的“自由”进行反驳,认为自由是不受外界的阻碍的,与公民独立无关,人们对国家权威的畏惧并不是不自由,因为这不会带来外界对人们的行为的阻碍。19世纪格林又对公民自由这一概念提出了不同含义,认为前两者对公民自由的看法虽然不同,但都主张消极自由,真正的公民自由应是“积极自由”,追求人的自由发展,而不是免于干涉。积极自由使人们对国家的质疑得以消减,福利国家兴起。但20世纪后期,福利国家的危机使人们有对积极自由产生怀疑,霍布斯主张的消极自由再次兴起。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斯金纳在研究的过程中,既考察了概念发展的社会语境,又明确了其思想语境,清楚的阐述了“公民自由”在不同时期、不同派别、不同作者之间概念差别,以及概念后的意图,使我们真正了解作者概念意涵和意图。例如,霍布斯说没有外部障碍的存在,公民就是自由的,这是他的意涵,而他的意图是通过“公民自由”证明利维坦国家的合理性,国家权威的重要性。
3 对“历史语境主义”方法论的评述
“历史语境主义”作为一种 “新方法论”,其独到之处确实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其中的不足。斯金纳反对永恒智慧的题存在,认为“试图从思想史中找到解决我们眼下问题的途径,不仅是一种方法论谬误,而且在某种程度是一种道德错误”⑥。这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观念,容易造成人们对于真理和价值的忽视。我们不禁要问既然不存在永恒问题,过去对现在没有借鉴意义,只有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那么过去的价值究竟是什么?研究思想史的价值又是什么?此外,斯金纳认为思想史研究中要尽量的做一个历史的“记录天使”,但我们很难发现哲学进路与历史进路的界限终究在哪。人们在作出假设的时候往往存在潜在的预先判断,很难做到中立,人虽然有理性但却很难完全的掌控自己的情绪。最重要的是我们究竟如何判断我们得到价值来自于动机还是记录过程?那种才是真正的价值?由于不存在“永恒的智慧”,我认为那么这种标准也是不存在的。
注释:
① 王芳.昆廷·斯金纳的“历史语境主义”探讨[J].历史教学问题,2008(5).
② 玛丽亚·露西娅·帕拉蕾丝著,彭刚译.新史学:自白与对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86
③ 昆廷·斯金纳著,任军锋译.观念史中的意涵与理解.第 127 页.
④ 昆廷·斯金纳:国家和公民自由,昆廷·斯金纳著,郑红译 刘训校,载《中西政治文化论丛》,第4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12
⑤ 昆廷·斯金纳:国家和公民自由,昆廷·斯金纳著,郑红译 刘训练校,载《中西政治文化论丛》,第4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13
⑥ 昆廷·斯金纳著,任军锋译.观念史中的意涵与理解.第135页.
[1] 孔新峰.“语境”中的“语境主义”:昆廷·斯金纳政治思想史研究发微[J].政治思想史,2010,1(1):32-55
[2] 王新明.方法论之争:思想史研究中的“斯金纳革命”[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3(3):50-67
[3] 王芳.昆廷·斯金纳的“历史语境主义”探讨[J].历史教学问题,2008(5):67-70
[4] 罗雪飞.从哲学中拯救历史——论昆廷·斯金纳的历史语境主义[J].云南社会科学,2015,03:41-47.
[5] 列奥·施特劳斯.迫害写作艺术[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6] 丁耕.思想史研究(第一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7] 玛丽亚·露西娅·帕拉蕾丝著,彭刚译.新史学:自白与对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 昆廷·斯金纳著,任军锋译.观念史中的意涵与理解.
[9] 昆廷·斯金纳:国家和公民自由,昆廷·斯金纳著,郑红译 刘训练校,载《中西政治文化论丛》,第4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11-27
G115
A
1672-5832(2017)10-0009-01
吴思思,女,汉族,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天津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