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陌生化视角下的朦胧诗赏析及翻译
2017-11-25杨帆
杨 帆
基于陌生化视角下的朦胧诗赏析及翻译
杨 帆
朦胧诗的语言具备加强的不可预测性和反常规性,在不平坦的语言基础上实现语言的重生。什克洛夫斯基曾经提出,造就诗歌语言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其陌生化过程的作用。事物在长期熟悉的过程中,重新赋予新鲜元素,促使赏析氛围处于一种新的感知环境中。关于朦胧诗的赏析,从陌生化角度出发对其进行重新构思,能够在语言呈现方面表现出一种奇异面貌。本文从陌生化角度出发对朦胧诗赏析需注意的内容进行分析,表述了陌生化视角下朦胧诗的翻译的相关理念。
陌生化 朦胧诗 赏析及翻译
一、前言
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时期,歌坛内出现一批年轻诗人,他们推崇手法创新,通过对人本质的反思充分表达当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压抑情绪,这种诗歌形式遭到模范诗派的反对,并针对朦胧诗引发一场激烈的争辩。朦胧诗在逆境中点燃了新诗运动,于70年代末期进入白热化阶段,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较大反响,其中以舒婷、江河、西川、多多以及北岛为代表掀起了朦胧诗的热潮,而从陌生化角度出发对朦胧诗进行赏析和翻译,对保留诗歌本身价值具有积极作用。
二、基于陌生化视角下朦胧诗赏析
(一)把握情感
诗是抒情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建立在情绪与情感的基础之上,和其他文体不同,诗能够最大限度的展现诗人品格和想要抒发的情怀。朦胧诗的兴起引发了一场新诗运动,与此同时,陌生化概念朦胧诗领域并不陌生,它主要是拓展语言蕴含的无限潜力,避免语言僵化、标准化以及过于陈腐,从而达到惊艳的艺术效果。基于陌生化的角度对朦胧诗进行赏析,把握诗歌情感至关重要,是还原诗歌自身价值和作者真实情感的关键,朦胧诗通过特殊的语言结构、深沉的思想、持久的力量将民族精神的内涵体现的淋漓尽致,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例如,北岛的《回答》中,作者带着对十年文革强烈否定的情绪进行诗坛,语言中充满了怀疑和指控,表现出对生活毫不妥协的批判和反抗,抒发了对当代人特有的悲愤[1]。《回答》这一诗歌中,无论是语言还是个人情感都体现对当时变异社会的强烈不满,作者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情绪,对黑暗与荒谬的社会发出“我不相信”的挑战。其中根据时代背景因素,十年文革促使作者产生特有的情绪和情感,即使在精神病院也并未停止创造,通过诗歌书法自己强烈的愤恨情绪,从而赋予诗歌独特的审美张力。
(二)赏析技法
陌生化是朦胧诗创作过程应用最广泛、最熟练以及得心应手的方法,经过多年摩挲砥砺,为人们留下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什,让世人充分体验诗歌中所表现的时代情感和作者的横溢才华。在大量经典的朦胧诗作品中,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语言结构绝非是先验性的,它是超越历史语境诗歌所形成的朦胧体,在语言、音韵、节奏以及旋律上充分体现。其中重点是整篇诗歌的表达形式和恰当的表现技法,都成为人们学习和借鉴的经典。其中朦胧诗在借助陌生化手法创作过程中,主要包括意象群、明喻、隐喻、象征、通感、词义错位搭配以及拟人等。例如,舒婷的《双桅船》中,作者主要通过象征和意象的手法来抒发主观情绪,从而达到伸张人性的目的。整篇诗歌表达了作者矛盾复杂的心情,一边是理想中追求的“灯”,一边是爱情所向往的“岸”,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与岸的相遇和离别,似乎和谐中又有些许矛盾。诗中的象征成为其主要的艺术特征,通过双桅船变现诗人自己,双桅并在说明诗人心中爱情和事业并存的心理特征[2]。同时意象是诗歌中另一特征,诗人主要想通过诗歌来表达心态和情绪以及情感经历,而语言呈现的却是“船”、“岸”等形象事物,通过形象和语言的组合形成动态画面。而画面背后是诗人跳动隐忍的心和真诚炙热的情感。
三、基于陌生化视角下朦胧诗的翻译
陌生化手法在朦胧诗创作过程中被广泛使用,该方法运用的娴熟程度直接影响着朦胧诗魅力的散发。关于中国诗歌陌生化概念最早出现在谢冕的《失去了平静之后》中,其主要体现在为朦胧诗进行辩护时的使用,作者将陌生化作为新诗所表现的艺术特征。其中在艺术表现上,关于瞬间感受的捕捉,对于潜意识以一种微妙的手法呈现,通感的广泛应用,在情感表达方面不做任何修饰,不受任何因素局限的自由戒律,通过奇幻联想和诡异的语言给人一种出乎想象和摆脱羁绊以及自由的感觉。朦胧诗的陌生化结构跳跃,新颖的语言擦亮读者的眼睛,通过零碎的形象构图、象征隐喻的独特方式以及新奇的语言搭配细致呈现作者内心难以表达的情绪,彰显语言潜在的审美张力。
陌生化和翻译之间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于翻调译者而言,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强化陌生化意识。在进行文学作品翻译时,译者应避免源语文本过于宽泛化和大众熟知的内容形式,应是以原文为导向的艺术重造。基于陌生化角度下朦胧诗的翻译通常会利用异域化与混杂化的方式实现文学主题、意象以及手段的创新塑造,从而实现延长审美者与接收者对作品的感受和关注,促进审美快感和质量有效提升。陌生化翻译对译者和文学作者的翻译实践具有引导作用,也是属于文学性质的对翻译审美的追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陌生化角度下朦胧诗的赏析及翻译更容易发现审美张力,有助于体验遣词造句中的优势和劣势,提升审美价值。本文从陌生化角度出发,对朦胧诗赏析及翻译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希望促进我国诗歌艺术被更多人欣赏和关注。
[1]何艳东.得与失:Bassnett诗歌翻译移植观的再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12~115.
[2]杨丹.计算视角下的诗歌翻译研究——唐诗英译个案研究[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05):162.
(作者单位:达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