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审美阅读法的实施策略探讨
2017-11-24胡晓文
胡晓文
摘要:针对高职学生语文阅读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了在现实情况下可能采取的一些策略,以期真正将审美阅读法策略落实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纠正语文阅读行为、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关键词:审美;阅读;策略;语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8-0275-02
以马斯洛(Maslow)、罗杰斯(Rogers)为代表的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情感因素,教育应把认知和情感统一起来。李泽厚则把审美情感分为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同样适用。我们所讲的“审美阅读”是在这两理论基础上,强调了高职学生在阅读中应有审美体验过程。这个过程受到学生的生活经历、专业特长、情商特点、认知能力、审美环境及方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真正做到“感悟于身”、“体会于心”、“表现于外”,感受文学魅力,获得阅读乐趣,建立健全人格。莫言说过“文学家探讨的是人类的情感,科学家关注的可能是物质的原理”,同样语文教学和其他专业的教学会有所不同,教与学都应该更多地关注人类共通的情感,从这个基点出发,结合高职学生正处于情绪情感发展期的特点,我们应尝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让学生走入文学的情境,从或朦胧、或简洁、或繁茂、或严密等多样化的风格当中领略不同味道的美,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审美能力。而现如今,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出现了时代性的新状况,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去应对、推进并促进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针对现今高职学生缺乏文学阅读兴趣、阅读期待浅层次、阅读技巧缺失和阅读环境堪忧等“四大难题”,将“审美阅读”法实施并运用于高职学生的课内外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并形成一套清晰的教改环节:营造课内外良好的阅读氛围——拓展学生课内外语文阅读面——增加学生具有个人特点的知识积淀——唤醒和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一方面,也是承认和重视高职学生阅读能力的个体差异,故采取分阶段、分环节、分层级地进行阅读教改实验。
针对当今高职学生尚处于情感丰富、情绪波动大、思想思维正趋于逐步成熟定型的青春期这个现实情况,立足于语文阅读教学,课内引导,课外拓展,从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出发,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能力,通过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从传统的“知识积累性阅读”,逐步变为有效的“多元化的理解性阅读”,继而引导他们对文本进行“审美性阅读”,将段落、文句、篇章、文本还原其本来应有的语境,让学生学会品读文本中透露出来的微妙的情感变化,领悟文本本身的魅力,体会不同作家选择的不同的语词篇章,领会他们巧妙的语词组合、独具匠心的结构安排,所传达出来的不同的艺术效果,领悟文本中人类的普遍情感,深入挖掘隐含在字里行间的生命意识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多读经典名著,从名著的整体上去品味和鉴赏,帮助学生先整体感知作品,激发学生内在的审美需求和审美情感,充分调动学生自身已有的知識积淀和生活体验,自然而然地和作者作品产生共享和共鸣,从而获得智慧的启迪,培养高尚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使审美与阅读相结合,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和一项乐趣。通过审美性阅读、情感体验性阅读、经典名著博览,构建起高职学生健全美好的人格,让他们能正确认识自我,妥善协调自己与他人、生活与职业、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针对高职院校应具有“职业性”、“专业化”的教育教学特点,应重视高职学生语文综合职业能力的开发,通过“审美阅读”方式的运用,激发学生的体验性学习,通过还原场景、还原背景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积极推进语文课和专业课间的交叉整合。具体的方法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一方面,课堂教学形成专业特色的教学课例,比如在讲授《寂静的春天》、《蝉》时,让旅游、烹饪专业的学生感悟“天人合一”理念,阐释环保话题,描述服务构想,激发生态情怀;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过去的年》时,让酒店、设计专业的学生上网查阅传统服饰、器具等资料,课堂交流,提升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力、自信力等;一方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开设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等,比如,可以对经贸、旅游专业开设《我与名著零距离》、《走近古镇》,对设计、酒店、烹饪专业开设《美的历程》、《我心中的国学》;另一方面,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让高职学生的阅读活动更多地和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以读练说、边听边练、以阅促写,多渠道地演练表达和内心情感的输出,达到言说得体、文脉贯通的境界,激发学生阅读与学习的兴趣。
针对如今的信息时代,高职学生更倾向于电子阅读、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的阅读现状,适当采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阅读教学方式,将两者有效结合:充分发挥电子时代给人类阅读带来的各种便捷,充分利用资源全球化的时代优势,通过开设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外学会查阅网络资料,学会搜集处理数字化媒体中所获得的各种信息材料,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的课内外查阅和阅读的效率,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构建阅读交流平台,创设阅读交流群,条件合适的可以联合省市图书馆、知网、超星等大平台,进行校际交流或者区域性交流比赛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形成一个个积极而活越的阅读团体、阅读小组等;在课堂内,教师根据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信息化教学,让原来静态的语文教学内容呈现出动态化、形象化、情境化的特点,更多地触发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去贴近文本所呈现的场景,能有更多的审美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去理解作品本身。用现代科技来优化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手段,这既能体现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又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和合作化的特点,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将“审美阅读”法运用于高职学生的阅读教学中,改变过去“分析多、讲解多”的做法。传统的语文教师多采用“介绍—分析—讲解—拓展”的教学思路,这样往往会使学生面对文本毫无兴趣,甚至“味同嚼蜡”。所以提倡情景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完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细致地品味文本,避免过多地分析而去肢解文意。可以借助教师自身的感染力和人格魅力、运用多种技能和手段(包括多媒体、信息化等)创设情境,适度有效地完成“体验、引导、激发、积淀、迁移”的过程,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能够通过想象和联想等方式,自主或主动地进入文本,也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充分发挥健康情感给高职学生带来的积极作用。
采用“审美阅读”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真正发挥文情迁移的作用。重视校内阅读氛围的营造与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点(包括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等),除了正常的课堂语文教学外,还通过系列读书活动、选修课、兴趣社团等多种方式积极推介经典名著,进行引导阅读,重视学生个性化的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将“审美阅读”分阶段地落实并且层层推进,使学生一步步地获得知识积淀和情感熏陶,再通过语文的“听说读写”训练,使他们内化为自己的美好情感和智慧,帮助学生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比赛考试中,都能熟练地运用“说话演讲”或“练笔创作”两种表达方式,达到言说得体、文气贯通的境界,达成文情迁移真正的效果。
可以说,“审美阅读”过程是一个理智和情感共同作用的过程,让高职学生通过阅读真正走向成熟。采用“审美阅读”法中的“审”,应该是在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个体特征、情商特点、专业背景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理智”与“情感”共同发挥作用下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不应该因情感的喷发而淹没了智性的思考。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这种“审美”既有着充分的情感渗透,又有着智慧理性的调节和牵引,真正做到“感悟于身”、“体会于心”,使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潜藏于心,还是表达于外,都能切换自如。作为高职语文教师,切实解决高职语文阅读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困境,解除备课过程中所进行的种种预设,扭转教师思维的公式化和固定化的趋势,让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之后,内化并形成自己较为独特的审美角度,去真正感受文学的魅力,真正获得阅读的乐趣,从而建立起健全的人格,为今后“走向社会、走向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