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学》教改和实践思考(二)
2017-11-24杨文朋,崔红保,王海燕,曹新鑫,郭学锋
杨文朋,崔红保,王海燕,曹新鑫,郭学锋
摘要:作为金属材料专业的核心专业课,《金属材料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经验性和更新性的特点,其讲授和学习都存在较大的难度。本文指出应在教学中理论紧密结合教学实验和生产实践;通过多元量化考核方法,增加平时考核比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和交流工具,系统做好辅助教学工作。实践表明,教改创建了有学科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显著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
关键词:金属材料学;教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8-0104-02
一、课程特点
《金属材料学》是金属材料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综合性、应用性、经验性和更新性的特点。笔者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紧密结合实验教学和生产实践,在考核方法上进行改革,同时在辅助教学方面也做了探索,并对实践结果进行总结和探讨。
二、教改实践和思考
(一)理论紧密结合教学实验和生产实践
1.设计综合实验。正确处理本课程中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非常重要。由于《金属材料学》是最后一门专业课,因此实验内容设计应倾向于综合性实验,将原单个实验改为综合实验,在一个实验中能尽可能地串联所学相关知识,实验内容上紧密结合课程已学习的材料合金化的理论、热加工工艺、组织和性能的特点,综合运用已学习的《材料科学基础》、《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等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从教学实践来看,《金属材料学》的专业综合实验实现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综合性巩固和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综合知识运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也为将来研究创新性实验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重视生产实践、实验教学和理论知识的联系。河南理工大学金属专业认识实习后讲授《金属材料学》。认识实习作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实践课,使学生了解到金属材料及其加工制造厂生产组织情况及生产过程,能接触生产现场的理论实践指示及工程经验。具体做法:分配教学任务时,参与本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环节,在实习过程中,携带摄像机和照相机到生产实习现场跟踪拍摄有关资料,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剪辑,制作成教学录像片。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通过播放实习的视频文件,把课堂讲授与现场案例紧密结合起来,锻炼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并为后续的生产实习环节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经验。
(二)多元量化,平时考核
按照传统的考核方式有失公平性,并且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笔者取消了课堂考勤,实施以下多元量化的考核方式来确定平时成绩。
1.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辅助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手段,是师生之间交流对话的最重要形式之一,课前在关键知识点精心准备预设问题,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对话,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继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考核中,将课堂提问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机制,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在“《金属材料学》教改和实践思考(一)”中“增加课堂互动”一节,说明了部分提问问题的设计技巧。另外,在每章最后知识点的总结部分,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
2.论文作业。在之前的教学中,通常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手段,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然而,批阅作业中发现部分学生直接从网络搜索答案,或者照抄他人作业的现象,成效较低。而且,课后作业大部分为课本内知识,并不能达到扩充视野的目的。因此,若要增强、巩固学习的效果,可通过布置撰写小论文的大作业形式来实现,并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针对本课程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如渗碳钢、高速钢、不锈钢等,将小论文作为综合作业。在题目设计时,可以针对某一机械零件给出具体的服役条件,要求学生自选材料并给出具体热处理和加工流程,查阅资料和理解文献,相互讨论,利用所学知识对服役条件、性能要求、材料选择、热处理工艺、组织结构等进行分析论证,同时要求论文规范格式。实践表明,论文作业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献资料分析总结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分组讨论。分组辩论或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激情,在了解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加深理解。在课程后期,可以专门设计1—2个学时的讨论课。分组讨论问题的设计不能太简单,否则学生很轻松就能回答出来,浪费课堂时间。因此,讨论内容的设计须是综合性题目。笔者在课堂讨论问题设计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1)涉及的问题为多知识点问题,囊括已学其他课程的知识和本课程知识;(2)倾向材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3)讨论的问题要有理论知识支撑。
在讨论开展方面,首先根据人数将班级分组,为了提高分组讨论的效率,每组负责1个命题或者问题,并推荐1人利用PPT形式阐明观点,其他组的成员对陈述内容提出质疑,展开辩论,辩论结束后由教师负责进行最后总结。对于参与的讨论组和提出问题的个人,通过得分形式鼓励,未参加讨论和未发言的学生将不得分。通过分组讨论,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培养并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中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4.随堂考试。笔者发现,学生对《金属材料学》当堂讲解的知识基本上能理解,但由于大三学生专业课较多,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在课堂听懂相关知识,但是课下很少温习甚至根本没有时间温习,所学知识很容易被忘记。因此,授课教师应该增强该环节,增加课堂考试,并将课堂考试成绩记录到平时成绩中。笔者在每章结束后,会设计一套分值为10—20分的小型考试卷,考试时间设定为5—10分钟,随堂测试。通过随堂考试,增加学生在课下温习知识的时间,有助于知识的牢固掌握。实践证明,5—10分钟的课堂考试,不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也可放在课间测试),但会取得显著的成效。
笔者平时考核会采用课堂提问、论文作业、分组讨论、随堂考试等多元方式,取消了课堂考勤的考核方案。学生只有通过回答课堂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平时课后复习并获得随堂考试成绩、提交作业和报告的途径获取平时成绩,这避免了学生到而不学的现象。实践发现,这种灵活公平的考核模式,可以作为考评改革的突破口,不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
(三)做好辅助教学工作
笔者主要通过河南理工大学购买的sakai系统进行辅助教学,把预习知识点、讲课的重点内容、幻灯片、讲稿总结、拍摄的视频等资料,放到网络上供学生下载,随时观看学习。与学生沟通方面,合理和充分利用电子邮件、QQ和微信等现代学生喜爱的交流方式。对于上课没有完全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通过sakai系统上的幻灯片和讲稿总结进行复习。如果遇到难点,可以通过通信工具与教师沟通,及时解决疑难。笔者认为,辅助教学是达到教学目的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
三、结束语
根据《金属材料学》课程特点,笔者授课时理论紧密结合教学实验和生产实践,平时考核取消课堂考勤,通过课堂提问、布置论文作业、分组讨论和随堂考试,增加平时考核的公平性,并将其比重增加至40%—50%。课后利用sakai系统做好辅助教學工作,利用现代通信工具及时与学生沟通,解决疑难问题。通过不断的努力改进和完善,创建了有学科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江苏,张小娟,郝凌云,等.”专转本“班的金属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技术,2011,(132):30.
[2]王晓南,侯纪新,章顺虎.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4,(4):13–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