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西海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研究

2017-11-24杨帆,王亚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8期
关键词:固原市对策建议精准扶贫

杨帆,王亚丽

摘要: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理论和实践的创新。通过对官厅镇的调研,本文探讨了宁夏开展精准扶贫的背景和实施现状,并结合全国其他地区的有效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官厅镇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固原市;官厅镇;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8-0082-02

一、引言

贫困是世界性的经济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西北欠发达民族地区,其中“西海固”地区集中了全区80%的贫困人口,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宁夏通过产业发展、生态补偿、易地搬迁、社会保障等路径实现精准扶贫,力争提前实现脱贫目标。

国内学者近几年开始研究精准扶贫,最早的是关于扶贫瞄准的研究,目前主要侧重从精准扶贫的内涵特征、问题成因、路径对策、个案研究等角度去研究。部分学者结合精准扶贫的理论联系个案,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刘彦随、周扬等从地域特征分析了农村贫困化的主导因素,提出了科学推进精准扶贫的战略与对策。而刘慧(2017)认为,应该根据贫困地区的类型差别开展区域识别,采取多元化扶贫方式。葛志军、邢成举(2015)通过对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研,总结出扶贫机制是地方实践的主要困境。本文通过对宁夏西海固贫困特征的分析,调查官厅镇的精准扶贫现状,分析精准扶贫实施中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进一步推动精准扶贫的对策机制。

二、宁夏西海固地区的贫困特征

从分布看,西海固地区位于宁夏中南部山区,是革命老区,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宁夏8个国家级贫困县(区)中6个属于西海固地区,主要集中在固原市、中卫市,具体分布为:固原市5个,中卫市1个。

从自然地理特征看,西海固地区地处流水侵蚀的黄土高原区,地势起伏较大,山高沟深,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条件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属于大陆干旱气候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人地关系失衡,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被联合国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活地区之一。从人口数量看,贫困人口数量大,且呈离散分布。全区贫困人口256.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1%。宁夏回族自治区贫困村从2015年到2010年减少了30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101.5万人下降至58.12万人,降幅为42.74%,贫困发生率由25.6%下降到14.5%。

三、官厅镇精准扶贫的实施举措

1.精细化管理。贫困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是多维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村贫困户需要不一,致贫原因不一,贫困程度不一,贫困问题呈现鲜明的地域特色。精准扶贫要求按照贫困户的个性化需求,给予相应的扶贫措施,因人因户制定的具体扶贫项目也要随之改变,才能做到真正的扶贫减贫。官厅镇依据“宜养则养,宜种则种,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原则,逐户制定产业发展思路,填写到户项目清单。

2.实施特色产业主导的扶贫。通过特色产业主导,提高农民收入。按照因户施策、一户一策,精准安排项目,实施圈棚、青贮池建设,牛羊补栏等农村产业基础设施项目。按照产业有主导、发展有特色的原则,在抓好草蓄和劳务两大产业的同时,结合各村实际,抓“一村一品”产业,如薛庄村发展蔬菜产业打造绿色种殖专业村,高庄村发展草畜产业和养殖,后川村以栽种花椒树为主,发展经济作物种植。

3.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区域发展带动减贫工作,官厅镇大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销号村的网络信息基本已全覆盖,完成农网改造、机修梯田、硬化道路、砂化道路,完成危窑危房改造159户。完善贫困地区农村交通条件,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和农民生活条件,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

4.实施金融扶贫。通过金融贷款助推种养殖等产业的发展,截至2016年年底,全镇共计发放贷款716户2447万元。加大金融贷款助农支农工作,动员帮扶人员经常深入村户,了解掌握贫困户的资金需求情况,帮助贫困户选择发展产业的路子,对无贷款贫困户协调镇村两级信用协会及金融部门联系贷款。

5.大力提升劳动力素質。向广大群众宣传扶贫必先要扶智,必须克服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增强自我脱贫的内在动力,自力更生,自我造血,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对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培训的贫困人口,进行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训,充分发挥“一次培训、终身受益,一人务工、带动一片”的作用,举办种养殖、施工机械、家政服务、烹调烹饪、电力安装等技能培训。

四、官厅镇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1.农户脱贫致富主动性低。部分建档立卡户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存在被动接受扶贫,把脱贫寄托于政府的“输血式”帮扶。部分群众在验收到户项目时,不按规定实施项目,造成项目验收不合格,比如在基础母牛、母羊补栏时,存在用自家已有牛羊顶替或借用别人家的牛羊顶替等现象。对部分贫困户被动的“等、靠、要”、不患贫而患不均的思想,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和改造。如何实现贫困地区农户思想观念从外部“输血式”转变到内在自身的“造血式”,是精准扶贫工作实施的关键。

2.贫困对象的识别难度大。识别贫困对象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首要前提。在识别贫困人员时,根据国家基准扶贫标准贫困线为标准,以收入作为识别贫困的主要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农民收入渠道多样化,缺少硬性量化指标,基层政府没有能力进行精准核算。官厅镇部分贫困户家中经济困难,只能外出打工,外出打工收入不稳定,用收入作为衡量标准对扶贫工作人员来说操作困难。时有农户因此上访,容易引起村小组内部利益纠纷,增加村集体矛盾。

3.贫困户资金自筹能力弱。政府为主导的精准扶贫项目实行的资金主要源于财政补贴。官厅镇贫困户每户项目补贴总额不超过1.2万元。贫困户在整村推进建设中,不仅要自筹房屋、鸡舍、牛棚等建设资金,还要承担后期养种植费用,建材产品的价格也随之上涨,这些费用远远超过1.2万元,真正贫困的家庭无力承担。部分贫困家庭因经济压力大,有补助也不愿意要,无法享受精准扶贫的优惠项目。endprint

4.扶贫人力投入不足。精准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基层扶贫队伍人力不足。基层扶贫工作主要依靠扶贫办工作人员、乡镇干部、各帮扶单位,不仅要负责具体扶贫事务,还要配合上级部门的检查、走访等接待性事务。基层政府扶贫办人员编制不足,多为“三支一扶”人员,驻村扶贫队伍的建设更是难上加难。完善基层扶贫队伍制度建设,提高扶贫队伍工作能力,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五、进一步完善官厅镇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1.提高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走生产性、技术性改造,科技扶贫。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贫困户摒弃扶贫就是政府给钱、发东西的惯性思维,尽快帮扶思想进步、积极性高的建档立卡户脱贫,达到示范效应,不断激发、挖掘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在建档立卡阶段,充分了解贫困户家庭导致贫困的原因,对有就业意向的贫困人口,调整帮扶措施。

2.在贫困户识别环节,推行自下而上的参与式贫困群体识别方法,让社区群众代表(社区推荐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村民代表)和贫困户(申请者)直接参与到贫困群体识别过程,同时购买第三方社会服务。虽然根据国家最低扶贫标准为底线,并且根据当地经济消费水平,通过多维度、多指标(如收入水平、收入来源、健康、教育、衣食住行等)对农户的贫困程度进行综合测量,并通过量化来确定贫困对象。建立多维度贫困测算机制,加大对贫困户的信息追踪和动态监管。

3.优化以政府为主导的资金补贴模式,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多种模式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减轻农户自筹资金的负担压力。尊重市场需求,加强产业帮扶市场链条,提高产品的市场价值。

4.加強基层扶贫队伍建设,使之能更好地配合自治区扶贫工作组开展工作,落实好扶贫项目作用的发挥,确保每一个扶贫户都受益,按期脱贫。健全精准选派扶贫干部,解决扶贫队伍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提高扶贫队伍的组织沟通能力、协调分配能力、领导能力。健全基层扶贫队伍的选拔培训、管理激励,转变扶贫队伍的思想观念,树立服务群众和联系群众的意识,充分发挥吃苦耐劳、服务群众的模范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05):147-150.

[2]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06):78-81.endprint

猜你喜欢

固原市对策建议精准扶贫
固原市原州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及经验启示
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20160731”暴雨洪水分析
宁夏“六盘山旅游杯”全国诗文大赛评委名单
西北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研究——以固原市原州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