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机器人为平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7-11-24董爱梅
董爱梅
摘要:本文提出了以智能機器人为平台,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高了研究生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机器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5-0170-02
从2009年起,教育部开始启动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各高校开始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工作,但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培养经验不足,带来了诸多培养问题。山东理工大学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从201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对机械工程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培养,我们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和完善,提出了基于智能机器人为平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和总体规划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特定职业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通过对机械工程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基于智能机器人为平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为机器人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机械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门学科,是当代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之一。机器人技术在工业、国防、航空航天、办公自动化等诸多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掌握其基础知识及应用技术,能够应用于机械电子工程、现代制造业、现代机械等各个领域。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紧紧围绕“以智能机器人为平台,培养具有机械制造、现代电子、自动控制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技术应用为主线,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思想,重点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科学技术与工程应用相结合,探索和研究人才培养与提高能力的创新模式。以智能机器人为平台,我们在课程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课程教学方面。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优化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综合性和实用性,增强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以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研究生为试点,开设与机器人技术相关的课程,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汲取兄弟院校的宝贵经验,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教学计划中设置“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等相关课程。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等课程中专门有章节介绍了与机器人相关的技术。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技术、现场演示等各种教学方法,同时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学生成绩考核由创新设计产品、论文写作、演示交流与答辩等形式综合评定。创新产品设计是在机器人开发平台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提出设计思想,进行结构和控制系统设计等。引入论文写作,注重锻炼学生的工作总结与论文写作能力,为研究生进入课题阶段打下基础;引入演示交流与答辩,注重锻炼学生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考核方式将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综合考察研究生所学基本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运用能力。
2.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强化实践,构建校内、校外实践基地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优化管理结构和资源配置,加大投入,构建开放的机器人实验教学体系,使实验室更好地服务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贴近行业、开放办学,重视利用企业资源,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进行产学研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培养基地,在企业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生产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3.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制定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发展支持计划,鼓励骨干教师到知名高校去进修学习,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相关行业或企业单位兼职、挂职,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的能力。加强教师培训,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做学术报告和讲学,聘请研究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行业专家,组建校内、校外导师团队来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
三、实施效果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以智能机器人为平台,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产学研合作为途径,建立创新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经过几年的实践,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研究生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