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机制
2017-11-24任岩,任林茂
任岩,任林茂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教师队伍也逐渐庞大,青年教师占比增大,但其教学经验不足、缺乏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已经成为制约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因素,构建提升机制的理论模型。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法,设置问卷调查内容,分析调查结果,最终构建出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提升机制。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影响因素;提升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5-0020-0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决定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教师队伍也逐渐庞大。根据国家教育部最新的数据统计,在我国普通高校教师队伍中,专任教师30岁以下的人数为35.75万,所占比例为28.89%;35岁以下的人数为59.13万,所占比例为47.78%;40岁以下的人数为79.29万,约占总人数的64.08%。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缺乏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已经成为制约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发展过程,对教师个人和学校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二、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因素
高校青年教师是指在高等学校承担教学任务且年龄在40岁以下的在岗教师。高校教师的教学胜任力是指高校教师所具有的完成教学目标所需求的特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价值观等。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知识。(1)课程知识,即高校教师认识和组织课程内容,选择教材和参考阅读书目,以及其他辅助教学技术和资源的知识。(2)内容知识,即表达教学内容方式的知识。(3)方法知识,即课堂教学方法、策略和课堂组织模式的知识。
2.教学能力。(1)教学设计能力,即教学目标明确,准确把握课程的重难点,教学进程组织合理,方法手段运用恰当。(2)课堂教学能力,即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特点、学术性强、条理清楚等,教学组织过程合理、启发性强、课堂应变能力强、能有效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及板书设计合理;语言清晰生动、教态仪表得体大方等;教学理念先进、风格突出、感染力强等。(3)教学反思能力,即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着手,做到联系实际、思路清晰、观点明确等。
3.教学动机是指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状态,包括成就动机、工作态度等。成就动机是以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导向,工作态度是衡量教师工作责任心和自觉性等主观努力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学动机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动力,是建立在社会的认可、尊重、赞许和自我成就需要的基础上的。
4.教师特质是指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思想、特征等,比如害羞、进取心、顺从、懒惰、忠诚、畏缩、人际关系、处事风格等。教师在课堂上有必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与学生构建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构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提升机制
1.理论模型。一方面,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经过培训便可获得,较容易提升,易于培养和评价;教学动机和教师特质是教师潜在的特征,较难通过训练而改变,且难以评价。另一方面,教学动机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的内驱力,教师特质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倾向和特性,是内因;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外因。构建其理论模型为球形,核心是教学动机和教师特质,表面是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
2.基于问卷调查的构建方法。(1)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综合问卷调查法,编制问卷电子版;对有QQ、微信等联系方式的高校教师,以电子版形式发放问卷;对有电话联系方式的,采用电话问卷调查方式。(2)问卷设置。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问卷内容两部分。其中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最高学位、职称、教龄等。问卷内容主要从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影响因素的几个方面设置。(3)问卷答题情况及分析。共收回106份有效问卷。从事教师工作的原因:68%选工作稳定,21%人选个人兴趣,9%选收入较高,2%选其他;对自己目前的教学状态的满意度:17%非常满意,52%一般满意,34%不太满意,13%不满意;是否能科学地制定教学計划:15%表示完全可以,54%表示还可以,30%表示一般,1%表示完全不能;是否能准确判断学生特点、个性:4%表示完全可以,31%表示还可以,63%表示一般,2%表示完全不能;是否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11%表示完全可以,51%表示还可以,38%表示一般,没有人选择完全不能;是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6%表示完全可以,25%表示还可以,69%表示一般,没有人选择完全不能;是否能熟练运用板书及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24%表示完全可以,65%表示还可以,11%表示一般,没有人选择完全不能;课堂教学中,您是否语言清晰生动、教态仪表得体大方:17%表示完全符合,60%表示有点符合以,23%表示不太符合,没有人选择不符合;是否能根据反馈信息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进程:18%表示完全可以,39%表示还可以,43%表示一般,没有人选择完全不能;是否采用前沿、新颖性教学内容和授课形式:11%表示完全符合,32%表示有点符合,57%表示不太符合,没有人选择不符合;能及时有效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19%表示完全可以,34%表示还可以,45%表示一般,2%选择完全不能;能够根据教学评价结果提出自己的教学改进计划:16%表示完全可以,45%表示还可以,39%表示一般,没有人选择完全不能;是否经常从事教学研究、撰写教研教改论文:27%经常写,31%有时写,37%不常写,5%几乎不写;是否经过“传、帮、带”的带教指导:36%选择有、受益颇多,56%选择有、但收获不大,11%选择学校没有安排;所在学校对于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态度是:14%选择非常重视,34%选择比较重视,39%选择不太重视,13%选择不重视;所在的学校是否设置了教师发展中心(或类似机构):51%已经设置,16%即将设置,0%没有设置,33%不清楚;所在学校是否开展各类教学竞赛(讲课比赛、教案比赛、微课比赛):57%经常,30%有一些,10%偶尔,3%没有;所在院系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情况:12%定期开展,37%不定期开展,43%偶尔开展,8%不开展;教学竞赛对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的作用如何:29%认为作用很大,36%作用比较大,24%认为作用不大,11%认为没有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其中,100%选择教师讲授,82%使用多媒体,27%选择课堂讨论,34%有案例分析,26%将研究内容带进课堂;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17%认为自己专业知识不扎实,24%认为缺乏好教材,51%觉得实践经验匮乏,71%认为教学硬件设备差;34%认为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25%认为学生基础差,47%选择学生不爱学习;参加过的教学能力培训形式:12%进修,35%讲座,27%学术会议,15%实践锻炼,9%访问交流,28%学历提升;作为青年教师,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或压力:82%认为是教学任务过重,32%认为经济收入低,41%缺乏科研经费,89%缺少培训机会,48%是生活压力,11%同事关系紧张,15%其他事物过多;影响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35%选择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价导向,41%选择学校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52%认为教学研究经费不足,66%认为培训制度不完善,31%选择科研任务繁重,12%其他事物过多;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有效方式:80%岗前培训,61%自我进修,77%教学实践,67%“传帮带”的带教指导,34%教研活动,41%青年教师导师制,45%从事科研,59%行业实践,31%学术会议,92%教学竞赛,95%外出进修,96%学历提升,73%师德教育,85%访问交流。
3.提升机制。鉴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的重要作用和特征因素,通过分析问卷调查情况,根据本研究构建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及研究方法,利用综合评判原则,构建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机制。(1)整体构建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培育平台。①学校以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为依托,通过开设教学专题讲座和研究性教学示范课,定期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来校指导青年教师。②整合名师资源,建立以名师为核心、具有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以核心课程为依托,成立教学组,通过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等方式,对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研讨。③建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项目,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研究型教学为目标,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2)学校和学院两级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①学校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侧重于教师教学发展,建设内容包括构建教学发展体系、开发教师培训资源、神话教学改革研究、提供教学咨询服务、组织交流研讨活动、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②学院级教学研究中心侧重于教师个人发展和专业发展,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岗位教师的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会和教学经验交流会,引导青年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③以校、院两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依托,举办各项教学胜任力提升活动,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提供支持和帮助。(3)提升教学知识:①从教材、规范、工程设计等资料获取教学知识;②合理利用个人研究成果,包括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研究,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研促教学;③在授课过程中不断第获取经验、不断反思,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知识;④与同行交流专业知识、教材选取、资料来源、教学技巧、课堂设计等;⑤通过参加学校、院系等组织的青年教师培训提高教学知识。(4)提升教学能力:开展青年教师技能培训,包括如何撰写课程大纲、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等;开设教学名师示范观摩课程,生动形象地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采用专家集中评审、督导随堂听课、学生打分等多个环节加权,督促青年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促进教学能力提升;建立有效的反馈措施,通过与近三年新进教师座谈、评估、调差问卷等多种形式,了解青年教师对教学方面的需求,制定相关的活动,并对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进行具体落实。
四、结论
1.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因素,包括教学知识、教学能力、教学动机、教师特质。
2.构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提升机制的理论模型为球形,核心是教学动机和教师特质,表面是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
3.根据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因素和提升机制的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合理设置问卷内容,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4.利用综合评判原则,构建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机制,主要包括:整体构建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培育平台;学校和学院两级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升教学知识;提升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樊小杰.系统构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力的新机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8):758-762.
[2]李定仁,赵昌木.教师及其成长研究:回顾与前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6):18-2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EB/OL].http://www.moe.gov.cn/专任教师年龄情况(普通高校).
[4]熊思鹏.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5]何齐宗,熊思鹏.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7):60-67.
[6]刑强,孟卫青.未来教师胜任力测评:原理和技术[J].开放教育研究,2003,(4):39-42.
[7]王佳.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D].济南大学,2009.
[8]李丹.高校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9]吴海燕.高校教师工作动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10]胡晓军.高校教師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方法研究及其应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3):60-63,70.
[11]彭剑锋,荆晓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2]留岚兰.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研究[J].科教文汇,2013,(2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