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子铅球运动员刘相蓉过渡阶段技术特征分析

2017-11-24郭章杰周浩祥王国伟孙明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铅球躯干运动员

郭章杰,周浩祥,王国伟,孙明运

(1.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教研室,安徽 安庆 246052;2安徽体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安徽 合肥230003;3.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4.安庆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安庆 246052)

女子铅球运动员刘相蓉过渡阶段技术特征分析

郭章杰1,周浩祥2,王国伟3,孙明运4

(1.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教研室,安徽 安庆 246052;2安徽体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安徽 合肥230003;3.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4.安庆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安庆 246052)

运用文献资料、走访、三维摄像解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女子铅球运动员刘相蓉过渡阶段的技术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得出,刘相蓉的过渡时间稍长;支撑步长距离合适;上体躯干抬起早,躯干倾角过大.左腿屈膝缓冲,未能形成良好的左侧支撑;髋转角要明显小于肩转角,肩髋扭转角过小,铅球速度与身体重心速度差值小,没有充分地超越器械.左腿向趾板方向下插不迅速;右腿有一定的缓冲,退让能力不足.

女子铅球运动员;过渡;技术特征;分析

从近几年比赛成绩来看,我国女子铅球成绩有所下滑.除河北队的优秀运动员巩立姣一人能投过19 m,保持在20 m上下外,其他运动员的成绩基本上在18 m左右.内蒙古队的刘相蓉就是其中一员,她在2007年投17 m多,2010-2013年之间,投出18-19 m,在这期间2012年奥运会投出个人最好成绩19.18 m;随后,受到伤病的影响,成绩开始下降.在2016年内的各项国内比赛中,成绩基本上都是17 m,最好的一次是6月重庆的田径冠军赛上投出17.98 m的好成绩.刘相蓉28岁,处在黄金投掷年龄,有身高优势,改进技术加强训练,后期有提高成绩的可能.

滑步推铅球的过渡阶段是从蹬伸腿滑动落地到支撑腿落地,它承上启下,至关重要,此阶段的技术完善,可以充分利用好滑步阶段的速度,提高铅球出手速度,有一定研究价值.

研究刘相蓉过渡阶段的技术特征,和其他优秀运动员比较分析,找出技术上的优缺点,有助于成绩的提升,更好地备战2017年天津全运会.同时,也有助于高校女子滑步推铅球技术的教学与训练.

1 研究对象

表1 刘相蓉的基本情况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查阅刘相蓉的相关资料,以及有关她的科研文章;查询三维摄像的论文.

2.2 走访法

就女子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相关问题,走访铅球教练,明确拍摄的操作.

图1 拍摄比赛图

2.3 三维摄像

铅球比赛之前,把摄像机的A、B两个镜头分别架在投掷圈的后面和侧面,高度约1.2 m,120帧/秒频率,主光轴夹角约90°;比赛过程中一直处于开机,爱捷三维辐射立体框在赛后拍摄.

2.4 解析录像

使用美国运动APAS运动解析系统,人体模型选用扎齐奥尔斯基模型,根据模型关节点来解析录像[1],再使用过滤法完成参数数据的处理.

2.5 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和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6 对比分析法

研究对象的技术参数与其他优秀运动员的数据对比分析研究.

3 过渡阶段技术特征分析

3.1 基本技术特征

表2 过渡阶段的部分参数指标

注明:R↓指右脚着地时,L↓指左脚着地时,时间(s),角度(°),高度、距离(m)

(1)过渡时间

它是衡量运动员过渡阶段技术如何的重要参数之一,1987年田径世锦赛女子铅球前三名运动员过渡时间的平均值为0.06 s,隋新梅(21.66 m)、黄志红(21.52 m)分别为0.078 s、0.127 s[2],而刘相蓉过渡时间平均值为(0.15士0.01)s,过渡时间偏长,今后应适当缩短.

(2)双支撑步长

双支撑步长距离要适当,在滑步时最好是加长滑步距离.从表2中看,刘相蓉的双支撑步长均值为(1.18±0.02)m,隋新梅(21.66 m)双支撑步长为1.10 m,黄志红(21.52 m)为1.24 m,李梅素(20.95 m)为1.14 m,周天华(20.11 m)为1.08 m,丛玉珍(19.54 m)为1.12 m[3],双支撑步长平均值为(1.114±0.078)m.比较看出,运动员刘相蓉支撑步长与以前的优秀运动员的相比差距不大.另外,刘相蓉左脚距趾板距离为0.20 m,正好合适.

(3)躯干倾角

从表2看,刘相蓉躯干倾角的均值在右脚着地时为(42.39±1.16)°,左脚着地时为(52.54±2.14)°,增加了10.15°,而优秀运动员黄志红投21.52 m、李梅素投20.95 m、隋新梅投20.88 m时,躯干倾角分别为34.3°和52.1°、37.8°和41.8°、40.1°和44.2°[3],躯干倾角右着地时均值为37.40°,躯干倾角左着地时均值为46.03°.相比而言,刘相蓉在这两个时刻的躯干倾角要大得多,说明她在滑步结束时,躯干开始抬起,在左脚着地时刻躯干已经抬起发力,这样减少了铅球在最后用力阶段的做功距离.

(4)左膝关节角度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3场比赛中左膝角从右着到左着的变化情况,刘向蓉分别减少-39.933°,-20.275°,-17.691°,平均值为(-25.97±5.87)°.其左膝角的变换是减小,说明她在过渡阶段左腿前插的意识不强,左脚着地后屈膝缓冲了,没有形成良好的左侧支撑,损失了铅球速度.所以,刘相蓉在过渡阶段要有意识地前伸左腿着地制动,进而形成良好的侧弓形.

(5)肩髋扭转角

肩髋扭转角反映了运动员在投掷过程中身体躯干发力肌肉群扭紧的状态.3场比赛中,刘相蓉在过渡阶段肩转角均值为(37.07±5.73)°,髋转角均值为(13.30±8.42)°,肩髋扭转角均值为(23.77±13.21)°.参数相比较,刘相蓉的髋转角要明显小于肩转角,肩髋扭转角过小,说明她身体躯干肌肉在这个阶段没有扭紧,没做好超越器械.

3.2 身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的特征分析

在滑步推铅球的过渡阶段,运动员要把滑步阶段获得身体速度和铅球速度保持好或者适当增大,不能脱节降低了速度,为最后用力最好准备.

3.2.1 身体重心速度的特征分析

表3 过渡阶段身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的参数

注明:R↓代表右脚着地;L↓代表左脚着地;速度(m/s)

从表3看到,刘相蓉3场比赛在过渡阶段身体重心速度差值的平均值为(0.17±0.04)m/s,说明她在这个阶段的身体重心速度都有所增大,分别增加了0.22 m/s、0.14 m/s和0.16 m/s,这与躯干倾角增大,上体躯干抬起有关.黄志红(21.52 m)、隋新梅(20.63 m)的身体重心速度在右着时分别为2.03 m/s、2.00 m/s,在左着时分别为1.91 m/s、2.09 m/s,差值分别为-0.12 m/s、0.09 m/s[4].这说明优秀运动员黄志红、隋新梅在过渡阶段没有急于用力提高身体速度,而是充分做好投前超越器械姿势.

3.2.2 铅球速度的特征分析

黄志红(21.52 m)、隋新梅(20.63 m)的铅球速度在右着时分别为2.27 m/s、2.71 m/s,在左着时分别为2.26 m/s、2.51 m/s[4].而刘相蓉在右着时刻铅球速度平均值是(1.79±0.32)m/s,左着时刻铅球平均值是(2.58±0.22)m/s,在过渡阶段铅球速度差值平均为(0.78±0.15)m/s,3场比赛铅球速度分别增加了0.94 m/s、0.75 m/s和0.65 m/s.相比较,刘相蓉在过渡阶段铅球增加的速度基本上都大于黄志红和隋新梅的,主要原因是滑步结束时,滑步慢,铅球速度小.在左腿着地时,铅球速度增大了,同时躯干倾角增大,更加说明刘相蓉在过渡阶段躯干上体抬起发力了.

在过渡阶段运动员应该是在超越铅球姿势充分,不缩短铅球做功距离前提下,来提高身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5].

3.2.3 铅球速度与身体重心速度差值的分析

以往的研究发现,在滑步推铅球的过渡阶段,铅球速度与身体重心速度差值越大越好,表明运动员在此阶段身体超越铅球就越充分,在最后用力阶段就能发挥更大的力量.黄志红(21.52 m)、隋新梅(20.88 m)的铅球速度与身体重心速度差值在右着时分别为0.17 m/s、0.36 m/s,在左着时分别为0.65 m/s、0.45 m/s[6];刘相蓉铅球速度和身体重心速度差值的平均值在右着时刻为(-0.26±0.27)m/s,在左着时刻为(0.32±0.23)m/s.相比较,刘相蓉的铅球速度与身体重心速度差值要小些,和世界级优秀运动员有明显差距,超越器械的姿势也不充分,需要在今后训练中改进.所以说,在过渡阶段运动员应该超越铅球姿势充分前提下,尽可能增大铅球速度与身体重心速度差值,获取最高的出手速度[7].

3.3 身体有关环节速度的特征分析

表4 过渡阶段部分环节的速度参数

注明:R↓指右脚着地时,L↓指左脚着地时,速度(m/s)

从表4中可以看到,刘相蓉3场比赛在右脚着地时,左髋水平速度的平均值为(2.21±0.25)m/s,而右髋水平速度的平均值为(2.26±0.43)m/s,左髋水平速度要小于右髋水平速度,这样不利于左腿迅速向抵趾板方向下插,在分析左膝关节角度时,也反应出刘相蓉左腿下插不积极.在她左脚着地时,左髋水平速度的平均值为(2.00±0.67)m/s,右髋水平速度的平均值为(2.15±0.36)m/s,右髋的水平速度依然要大于左髋的水平速度[8].这表明刘相蓉在右脚着地后,身体右侧便开始发力加速,这样可以由滑步迅速地过渡到最后用力.但是肩部也会转向投掷方向,躯干扭紧的不充分,不能形成最佳超越器械姿势.

刘相蓉左膝的平均水平速度由1.54 m/s增大到1.94 m/s,而平均垂直负速度是降低的,由-0.49 m/s降到-0.17 m/s,这与她在右脚着地右侧就开始加速,左腿向抵趾板方向下插不迅速有关.左膝垂直负速度越慢,说明左腿下落不积极,不利于快速完成过渡双支撑.

从表4中看,右膝的水平速度平均值在右脚着地时为(2.50±0.12)m/s,左脚着地时为(2.50±0.19)m/s;垂直速度平均值在右脚着地时为(-0.65±0.09)m/s,左脚着地时为(-0.75±0.33)m/s,在过渡阶段一直是负值.说明刘相蓉右腿内收、旋内不及时,带动膝和小腿向前移动不够,身体重心向下减速,右腿有一定的缓冲,右腿退让能力不足.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刘相蓉在过渡阶段用时稍长,影响到快速过渡到最后用力阶段;上体躯干抬起早,躯干倾角过大.她的左膝角是减小的,屈膝缓冲,没能形成良好的左侧支撑;髋转角要明显小于肩转角,肩髋扭转角过小,没做好超越器械.

(2)在过渡阶段,刘相蓉的铅球速度与身体重心速度都有所增大,但是两者速度差值小,躯干上体抬起发力,没有充分的超越器械.

(3)刘相蓉在过渡阶段左腿向趾板方向下插不迅速,不利于快速完成过渡双支撑;右腿旋内不及时,有一定的缓冲,退让能力不足.

4.2 建议

(1)建议刘相蓉在过渡阶段要在控制上体躯干抬起过早前提下,保持身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增加两者速度差值.

(2)适当加大肩髋扭转角,充分超越器械.

(3)增大左膝角,左腿快速下插完成双支撑;加强右腿退让能力练习和髋部移动练习.

[1]李厚林,苑廷刚,等.我国女子铅球全运会前3名运动员技术运动学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6):65-69.

[2]魏星,李祖林,阚福林.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隋新梅、黄志红的技术特征[J].体育科学,1991(2):5-10.

[3]吴延禧.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生物力学诊断[J].中国体育科技,1991(11):1-10.

[4]李建臣,崔佳宾.黄志红、隋新梅推铅球技术整体动作的速度节奏[J].体育科学,1993,13(3):82-85.

[5]蒲博.马乔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过渡阶段的运动学特征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48-50.

[6]白光斌,龚锐.张榴红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速度节奏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1):73-76.

[7]王丽平,余群,等.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过渡阶段技术特征的运动学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1,33(3):28-31.

[8]王美红.河北省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辽宁:沈阳体育学院,2010.

[9]郭章杰,王国伟,周浩祥,等.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过渡阶段的技术特征分析[J].榆林学院学报,2016,26(2):56-60.

[责任编辑:徐明忠]

TheanalysisoftransitionstagetechnicalcharacteristicsaboutwomenshotputterofLiuXiangrong

GUO Zhangjie1,ZHOU Haoxiang2,WANG Guowei3,SUN Mingyun4

(1.Department of Sports,Anqing Medical Junior College,Anqing 246052,China;2.Anhui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fei 230000,China;3.Physical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0,China;4.Physical College of Anqing Normal Univercity,Anqing 246052,China)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visiting,3 d camera resolution and method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the women’s shot put athletes Liu Xiangrong through analyzing the technical features of the transition stage.Study,Liu Xiang-rong transition time is too long;Support step distance appropriate;The upper torso up early,trunk Angle is too large.To the left side of the left leg knee cushion,failed to form a good support,Angle to the hip Angl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shoulder,shoulder,hip twist Angle is too small,the shot speed and body weight difference is small,there is no sufficient equipment.The left leg down towards the toe slab not quickly;Right leg has certain buffer,concession of incompetence.

women shot putter;transition;kinematics characteristic;analysis

2016-10-27;

2016-11-14

国家体育总局备战第29届奥运会科技攻关项目(06012)

郭章杰(1982—),男,山东日照人,安庆医专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育与训练的研究.

G824.1

A

1672-3600(2017)12-0066-04

猜你喜欢

铅球躯干运动员
会弹的铅球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树与人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可怕的人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角度法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
正常成人躯干皮肤温度觉阈值测定
运动员
仰卧起坐,使你躯干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