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筋理论指导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017-11-24郭文辉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针刀经筋根型

张 悦,岳 群,郭文辉

(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北京 100055)

经筋理论指导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张 悦,岳 群,郭文辉

(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北京 100055)

目的:运用中医经筋理论,指导小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针刀组,针刀组36例采用经筋理论指导的小针刀治疗,每周治疗1次,总共治疗2次;联合组36例采用牵拉配合推拿疗法,每天治疗1次,每个疗程5次,总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疼痛改善情况、症状改善情况以及NDI前后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效果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后针刀组的疼痛评分(1.49±0.36)、NDI评分(11.73±3.61)较联合组疼痛评分(2.98±0.57)、NDI评分(15.64±4.38)显著降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针刀组的田中靖久的症状量表(17.43±3.76)较联合组田中靖久的症状量表(12.39±5.08)明显升高,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刀组的总有效率(97.2%)高于联合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和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未发生针刀断裂、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等不良事件。结论:在经筋理论指导下,通过小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其疗效显著高于牵拉配合推拿联合治疗。

颈椎病;经筋理论;小针刀疗法;牵引法;针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颈神经根受到压迫或者刺激从而引起的相应上肢的根性疼痛的一种退行性疾病,骨赘的增生和髓核突出是压迫神经根的主要致病因素[1]。目前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包括牵引、推拿、针刺等[2]。牵引、推拿等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短期效果不理想,时间久后易出现上肢顽固性疼痛以及肌力减退,严重影响个人身心健康。笔者自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运用经筋理论为指导应用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72例,根据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组和针刀组,每组36例。其中,针刀组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16~56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8年;联合组中男性15例,女性21例,年龄17~58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8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我国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2008年颈肩病专题座谈会的标准:①有比较典型的神经根症状(比如疼痛、手臂麻木),并且症状范围与颈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臂丛牵拉试验或者压颈试验呈阳性;③结合影像学检查(X线/CT/MRI)表现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匹配。

1.3 纳入标准

①患者年龄在18岁到65岁之间,包括18岁与65岁;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③自愿接受小针刀治疗;④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凡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颈部有骨折、脱位、结核、骨质疏松肿瘤等疾病;④孕妇、哺乳期及精神病患者;③患有心脏病、糖尿病以及过敏体质或者伴有重要器官损害性疾病者等。

1.5 治疗方法

针刀组:根据经筋理论,在手背的3条经筋与相应的颈椎节段寻找阳性反应点,在严格外科消毒后,以4号针刀(1.0 mm×50 mm;产品名称:汉章针刀;型号:HZ系列;生产厂家:北京卓越华友医疗器械公司)为操作工具,严格按朱汉章教授的针刀闭合性手术的四步进行操作。寻找到阳性反应点后,以记号笔进行标记,在严格经过外科消毒后,关节突反应点:刀口线与矢状面呈45°角,在反应点处将针刀刺入皮肤,穿过浅筋膜、肌肉至关节突关节骨面,然后在关节突关节骨面调转刀口线方向约45°使之与水平面平行,探索寻找关节突关节缝隙,轻提针刀2~3 mm至关节囊表面,再切割至骨面2~3下以松解关节突关节囊。在颈肩部其他反应压痛点,如肩胛内上角、冈上窝、冈下窝等部位按相应的针刀手术方法治疗。操作完毕后出针,压迫止血,无菌辅料包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肢体感觉、运动等情况,嘱患者避风寒、低枕仰卧。1周后复查,若症状仍有,则行第2次治疗,2次为一疗程。

联合组:牵引采取卧位牵引:嘱患者卧位,选用4~6 kg重量,调整牵引力线在15°左右,重牵90 s,轻牵60 s,交替牵引。牵引时间20 min/次,每天1次,牵引后进行推拿治疗。推拿手法:患者取坐位,医生在其后用拿法合捏法放松其肩、颈部;按揉大椎、风池、颈夹脊、外关、后溪和天宗穴;抖上肢,摇颈部,拔伸指关节;最后以肩背部的拍法结束治疗。每次20 min。7天为1个疗程,总共治疗2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VAS疼痛量表:使用刻有0~10数字的卡尺作为测量工具,卡尺两端有0(无痛)和10(最剧烈的疼痛),患者在背面滑动游标,医生记录疼痛分值。

田中靖久的症状量表:总分20分,包括临床症状、工作和生活能力以及体征3个方面。其中临床症状包括颈肩部疼痛与不适、上肢疼痛与麻木、手指麻木,共9分;工作和生活能力3分;体征包括Spurling试验、腱反射、肌力、感觉,共8分。

颈部残障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3]:NDI量表在临床上较为常用,是由腰痛功能障碍指数修改编制的。包括个人生活料理、疼痛程度、抬起物品、头痛、阅读、工作、注意力、驾驶、娱乐和睡眠共10个方面。总分从0分(无残疾)到50分(完全残疾)。

中医疗效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愈:症状、体征消失,颈部活动正常,不影响活动及工作;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不影响日常生活;有效:症状、体征减轻,颈部活动好转;无效:症状、体征基本无变化,甚至加重。

观察压痛、僵硬、上肢不适等局部反应;头晕、恶心呕吐等全身反应;针刀断裂、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等不良事件。

1.7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中的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变化情况

针刀组与联合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刀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治疗前后田中靖久的症状量表变化情况

针刀组与联合组治疗后田中靖久的症状量表积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刀组的田中靖久症状量表积分明显高于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量表比较 (分)

2.3 两组治疗前后颈部残障指数改善情况

针刀组与联合组治疗后颈部残障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刀组的颈部残障指数明显低于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颈部残障指数改善情况 (分)

2.4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低于针刀组的9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疗效比较 例(%)

2.5 两组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比较

针刀组和联合组均有压痛、僵硬、上肢不适等局部不良反应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出现头晕、呕吐等全身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第2天不良反应就明显缓解,不影响继续治疗。针刀组未发生针刀断裂、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等不良事件。详见表6。

3 讨论

“经筋”最早出现于《灵枢·经筋》,主要叙述了“十二经筋”在身体部位与巡行途径,并且提出“以痛为腧”及“燔针劫刺”的治疗方法,奠定经筋的理论基础。《难经正义》曰:“人身皮内之肌……故邪犯瘦肉,则入筋而骨节疼痛”,在解剖的角度论述经筋理论。《针灸甲乙经》详细论述了经筋的始末、循行分布、病理和治则,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内经》与《难经》的经筋学理论。《黄帝内经·太素》中已把经筋与经脉分开论述。明·张介宾指出: “十二经脉之外……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后世医家不断发展和完善了经筋理论。

表6 两组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比较 [例(%)]

经筋系统对骨骼有约束作用,《素问·痿论》曰:“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经筋附在骨上,参与关节的收缩、弛张、屈伸、旋转运动。颈部是三阳经交汇的地方,手足三阳经筋的结聚点,“会于节”的位置常常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点相对应[4]。经筋疗法可以改善伤筋的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皮肤温度、瘀斑及压痛程度[5]。经筋理论指导使用针刀对反应点进行治疗,较常规治疗效果好[6-7]。

现代生物力学研究也认为,颈椎病的重要原因是颈椎生物力学的失衡。内源性稳定与外源性稳定共同维持着正常人的颈椎稳定性:①内源性稳定: 椎体、椎间盘、附件相连的韧带结构,维持颈椎的静力平衡; ②外源性稳定: 主要为附着于颈椎的颈部肌肉, 维持颈椎动力平衡。外源性稳定在某种意义上比内源性稳定更重要。而经筋系统在维持颈椎的动态稳定上具有重要意义。风寒湿刺激导致颈椎肌肉痉挛、局部缺血缺氧, 出现动力性平衡失调,并进而影响颈椎间盘,椎间隙变窄,韧带松弛,脊柱不稳,出现静力性平衡失调, 加速了椎间盘的退变, 经筋劳损。因此,颈椎动力性失衡往往先于静力性失衡,但静力性失衡是导致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们已注意到“恢复颈椎平衡”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性。而《素问·五脏生成》曰:“诸筋者皆属于节”,即“筋节”,与现代医学中的“扳机点”很相似。“扳机点”是指骨骼肌中紧张性的条索以及易激惹点。筋结病灶会刺激机体,使肌肉失调,引发异常反应,造成经络气血循环瘀堵[8]。

针刀具有“针”和“刀”的双重作用,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松解肌肉等痉挛的软组织。经筋通畅,气血以流,疼痛以及麻木等症状缓解;经筋通畅颈椎的静态以及动态稳定都会恢复。中医学把神经根型颈椎病划分到“痹证”范围,外寒内劳,伤气耗血,久之瘀血内生,“不通则痛”。小针刀疗法能够疏通气血从而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目的[9-10]。针刀通过松解粘连、减轻炎性水肿、消除无菌性炎症从而治愈[11-12]。

本次研究认为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针刀疗法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优于联合治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1] Bono CM,Ghiselli G,Gilbert TJ,et al.NASS Clinical Guideline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vical Radiculopathy from Degenerative Disorders[M].Illinois:North American Spine Society,2010:9

[2] 李曙明,尹战海,王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像学特点和分型[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7-11

[3] 盛锋,沈国权,孙武权.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量表的研究近况[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9):824-826

[4] 王菁.经筋理论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痛关系的探讨[J].科研,2017,2(2):00208-00209

[5] 苏国宏,周忠良,宋阳春.针刀配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7):628-629

[6] 刘洋.经筋刺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7] 饶子龙,刘芳,宋南昌.基于激痛点理论应用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40例[J].中国针灸,2016,36(11):1155-1211

[8] 谢占清,王玉双.经筋疗法的源流、理论和临床研究概述[J].环球中医药,2014,7(1):35-36

[9] 王永强.经筋疗法在骨伤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10] 孟凡萍,胡志俊,钱雪华,等.从经筋气血理论指导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C]∥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广州: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2011:84-87

[11] 张锦平,张惠忠,肖年生.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现代医院,2012(s2):53-54

[12] 桂清民.针刀闭合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8):29-31

EffectofAcupotomyGuidedbyTCMTheoryofMeridianSinewonCervicalSpondyloticRadiculopathy

ZHANGYue,YUEQun,GUOWen-hui

(GuangwaiHospitalofXichengDistrict,Beijing100055,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cupotomy on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guided by TCM theory of meridian sinew(aponeurotic system).Methods72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mbined group(n=36) and the acupotomy group(n=36). The acupotom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otomy guided by TCM theory of meridian sinew, once per week for two times; and the combined group was treated by traction and massage, once a day for ten times. The improvements of pain, other symptoms, and NDI score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scores of pain and NDI were reduced after the treatment in the both groups; they were much lower in the acupotomy group(1.49±0.36, 11.73±3.61) than those in the combined group(2.98±0.57, 15.64±4.38),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upotomy group and the combined group, in terms of Tanaka symptom scale. It was increased more in the acupotomy group(17.43±3.76),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combined group(12.39±5.08),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2% in the acupotomy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3.3% in the combined group(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between the acupotomy group and the combined group(P>0.05). There were no adverse incidents, such as acupotomy fracture, spinal cord injury, or vertebral artery injury in the acupotomy group.ConclusionThe therapy of acupotomy guided by TCM theory of meridian sinew could effectively alleviate pain and other clinic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its curative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therapy of traction combined with massage.

Cervical spondylosis; Theory of meridian sinew; Acupotomy therapy; Traction therapy; Acupuncture

R246.2

A

1005-0779(2017)11-0043-04

张悦(1984-),男,住院医师,研究方向:经筋理论。

2017-07-06

猜你喜欢

小针刀经筋根型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足三阳经筋与膝关节痛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厉害了,我的小针刀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小针刀联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让学生试刀的教授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