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2017-11-24郑树媛

长江丛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拜物教马克思劳动

郑树媛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郑树媛

在商品经济中,人们根据商品的价值量来进行商品交换,通过与他人交换劳动产品来满足自己的生存与需要。但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商品生产者之间的这种人与人的关系被蒙上一层神秘的外衣,使商品具有了一种神秘的性质,出现了物支配人的现象,淡化了人的主体地位,商品拜物教由此产生。本文从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的提出入手,重点阐述了商品拜物教的涵义及其产生来源,进而分析了研究商品拜物教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 商品拜物教 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的提出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分析后,揭示出了商品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取代的现象,从而对商品拜物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引入拜物教概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巨大的综合和艰难的创造,这部著作中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劳动异化思想了。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首次引入了拜物教一词,并且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异化必然会产生拜物教。“马克思从劳动异化的观点出发,在实践的基础上批判了资本主义商品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并提出这种异化必将反映在人的头脑中,形成拜物教思想。”[1]这本著作中关于拜物教的理论为马克思创立商品拜物教理论奠定了基础。

(二)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中提出拜物教理论

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这部著作中,马克思谈到了劳动者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不只是供自己使用,而是通过与别人的劳动产品相交换,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他还谈到人们之间的商品交换和相互联系“表现为对他们本身来说是异己的、无关的东西,表现为一种物。在交换价值上,人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物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转化为物的能力。”[1]在商品经济中,劳动产品只有在相互交换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生产者在生产中的劳动关系被与生产者无关的商品与商品间的关系表现出来,商品似乎真的具有一种神秘的性质,使得物可以支配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种人被物支配的现象,就是商品拜物教的真实写照。

(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论述了商品拜物教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的阐述了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完整的论述了商品拜物教理论。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系统的阐述了商品拜物教的性质、秘密及其产生,为人们对商品拜物教理论产生的疑惑指明了方向。马克思通过对“自由人联合体”的设想,指出人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劳动,也就是不存在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个人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向人们阐述了在没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社会中,就没有商品拜物教。

二、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的涵义及其来源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的论述了商品拜物教理论,他对商品拜物教的内涵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商品拜物教的内涵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商品形式和它借以得到表现的劳动产品的价值关系,是同劳动产品的物质性质以及由此产生的物的关系完全无关的。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因此,要找到一个比喻,我们就得逃到宗教世界的幻境中去。在那里,人脑的产物表现为赋有生命的、彼此发生关系并同人发生关系的独立存在的东西。在商品世界里,人手的产物也是这样。我把这叫作拜物教。”[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商品拜物教就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社会里,人们把商品所体现的生产者之间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颠倒为商品与商品之间,即物与物之间的物质关系,因而使人们产生类似的崇拜商品这个物体的拜物教意识,从而产生了商品拜物教。

(二)商品拜物教的来源

首先,马克思指出商品拜物教来源于商品形式,这是商品拜物教产生的直接来源。与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因素相一致,商品还具有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价值形式是价值内容的反映,但它又会反过来歪曲价值内容,将价值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歪曲的反映成劳动产品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这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从而产生了商品拜物教。

马克思又指出商品拜物教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这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分析商品拜物教的来源。也就是说,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物的性质,这样就产生了商品拜物教。“人们在商品交换中常忽略商品本身所具备的劳动属性,只关注其使用价值和价值。”[3]这就会使人产生错误思想意识,看不到物中包含的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看不到商品背后掩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了商品拜物教。

三、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帮助人们认清商品拜物教的危害并且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商品观,同时对于我们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指导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人们认清商品拜物教的危害

商品拜物教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给人们的社会生活方面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在不断扩大,致使人们深陷商品拜物教的迷惑中,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购买某种物品的原因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他们认为拥有它是一种个人财富的象征。有的人甚至为了得到它而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人们在自己创造出来的商品面前是多么低微,使自己陷入到商品拜物教的意识之中,不能自拔。学习商品拜物教的理论,有利于帮助人们看清现实生活中的拜物教现象,找到人本身的主体地位。

(二)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商品观

商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然而,人们在享受商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舒适的同时,还要明白商品并不是人类生活的全部,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事件证明,商品拜物教不仅存在,并且不加以限制的话,还会有蔓延的趋势。”[4]学习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商品观,用理性的观点看待商品,明白在商品世界中,人是占主导地位的,是人支配物,而不是物支配人,不要被商品的神秘性质所迷惑,使自己迷失在商品世界中。

(三)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渐渐地,人们开始用金钱来衡量自己的幸福,对商品的盲目崇拜成了人们生活的核心,过度的看重经济增长,使得权钱交易、贪污腐败、欺诈勒索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这严重影响了我们国家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学习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商品拜物教的严重危害,消除人们心中对商品的过度崇拜心理,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国家的全面发展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

[1]唐凯.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余源培,吴晓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沈政.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探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赵广山.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及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J].经济评论,1996(3).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郑树媛(1992-),女,汉族,黑龙江人,研究生在读,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拜物教马克思劳动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与形而上学——对鲍德里亚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反思
热爱劳动
《资本论》视域下马克思自由观的再探讨
从商品拜物教到景观崇拜: 德波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新推进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